分析:中国目前投资规模谈不上“强刺激” 新基建尚难挑大梁


分析:中国目前投资规模谈不上“强刺激” 新基建尚难挑大梁

中国各地近期公布一系列重磅投资计划,在提振市场信心同时也引发对于会不会重新走上投资刺激老路的担忧。尤其“新基建”取代传统基建成为热议的高频词,新基建投资规模到底有多大,是否能担当起稳增长重任,抑或只是另一场资本市场的狂欢?

业内人士认为应理性看待和认识投资问题,首先项目总投资和年度投资规模不能混淆使用,相对于庞大全社会投资规模,目前各地方政府推出的投资计划还谈不上是强刺激;而且中国也需要一定的适度投资,未来关注焦点应该从投资总量转向调控投资结构,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精准投资比重。

而新基建毫无疑问是未来一个重要的政策方向,但投资规模现在在总投资中占比还比较小,恐怕还不足以挑大梁;传统基建目前仍占大头,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托底经济稳增长上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而且,新基建如5G基础设施和充电桩等建设需要和相关产业发展协调推进,再如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发展更多应该是企业投资行为,因此在未来发展上不能简单重复走老路,而是要用改革方式,进一步放开相关领域市场准入,防止“一拥而上”造成大量浪费。

“从目前已公布的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投资规模看,它还谈不上是一个投资强刺激,”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副所长汪文祥称,各地投资计划是包括新开工、在建、续建、储备(拟建)项目在内、需要在今后数年陆续建设的重点项目包,分解到各年度实施的投资规模并不大。

据不完全统计,近期中国北京、河北等多省市相继公布的2020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总投资额已接近40万亿元人民币。不过汪文祥对八个省市投资计划分析后称,若简单平均,相当2020年每个省市重点项目投资规模只有3,487.5亿元,按此简单匡算全国31个省市区的重点项目投资规模是10.8万亿元。


分析:中国目前投资规模谈不上“强刺激” 新基建尚难挑大梁

但中国2019年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已经超过56万亿元。

汪文祥在中宏院一篇署名文章中指出,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不需要进行投资强刺激,而且目前地方政府自身的投资增长能力有限;此外从需求看,当前市场上能够承担投资强刺激的投资项目和行业相对缺乏,当前市场运行并不支持和支撑实施投资强刺激活动。

他认为,从中长期发展看,中国也仍然需要一定强度的适度投资,但这种投资应该是适应结构转型升级的、投资结构优化的、年度运行相对均衡、稳定、没有大起大落的适度投资;关注焦点要从投资总量转向调控投资结构,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精准投资比重,遏制无效、低效投资比重。

国家发改委投资司副司长刘世虎日前在发改委例行发布会上也表示,项目总投资和年度投资规模不能混淆使用,项目总投资需在建设工期内分年度实施,一个项目从开工到完工,可能需要若干年,特别是重大项目建设周期更长,而年度投资只是总投资的一部分。

**“新基建”恐不足以挑大梁**

有别于聚焦于“铁公基”即铁路、公路、机场和桥梁等的传统基础设施,“新基建”一般认为包括5G基础设施、人工智能、大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特高压、城际高铁和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领域。

但事实上“新基建”并非是个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就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新基建”只是在最近才按下快进键,尤其是近期被中央相关会议多次点名之后。

“所谓的‘新基建’,往宽了算,也就是10%左右,还是挑不起大梁,”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刘世锦日前在北京大学一场论坛上称,他认为市场普遍认为的新基建的内容和中央文件比显然是扩容了,里面有些内容如特高压输电和城市地铁等,其实已经进行了很多年,把它列到新基建里面比较勉强。

他指出,此前有几个省数万亿基建投资的计划被冠了一个新名词叫“新基建”,但仔细一看,实际是这些省多年的投资计划,并不是这一年的,而且有的去年已经开始实施了。另外,投资规模上有几个省的增速是在下降的,投资的内容大部分还是老基建。

中信建投证券宏观和债券首席分析师黄文涛在研报中也称,综合看2020年新基建投资总规模可望达到9,120亿元,拉动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0.7个百分点。考虑到特高压、铁路、充电桩投资也属于“旧基建”范畴,预计可以拉动2020年全口径基建投资增长1.0个百分点、拉动不含电力口径基建投资增长0.6个百分点。

受新冠疫情影响,中国2020年1-2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4.5%、基建投资同比下降26.9%,“新基建或主要起到‘补短板’的作用,但难以补上投资总量回落的缺口,”他表示。

刘世锦认为5G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充电桩等有必要,但也要看相关产业到底发展怎么样,;而像人工智能、数据中心、工业互联网等,实际上这些产业化的东西虽然具有平台的性质,要算它是新基建也可以,但它基本上都是企业投资。

“企业投资和政府投资还是有很大差别,他不是前景看不清楚就把钱往里砸。”他称,“所以,新基建是很有前景,今后中国也得投,但在目前这个关口,到底能起多大作用,一定要认真分析。”

恒大研究院院长任泽平也表示,应该用改革创新的方式加快推动5G等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而不是简单重走老路。他建议进一步放开基建投资领域的市场准入,尤其是为民营企业参与基建投资拓展渠道、消除限制,真正做到非禁即入、平等竞争。

“做好科学统筹规划,防止‘一拥而上’和重复建设,或‘新瓶装旧酒’,造成大量浪费,”他表示。

**避免变成资本市场的狂欢**

“新基建”概念持续升温,近期已有多家大型公募基金公司如华夏、博时、鹏华等开始申报新基建主题基金。

“我们现在什么事都容易炒,炒起来以后可能最实际的就是股市上的反应,有些行业股票大涨,但这和真正的经济增长还是两回事,”刘世锦称。

中证指数有限公司已经公布了修订中证内地基建主题指数的编制方案。

“中证内地基建主题指数”选样方法调整为从涉及5G基础设施、人工智能等新基建领域的上市公司A股中选取50只市值较大的股票作为样本股,指数名称和简称分别调整为“中证新型基础设施建设50指数”和“新基建50”。修订将于4月17日实施。

“‘新基建’概念变火,一方面是政策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也反映市场人心在TMT,只是换个名头,以基建的名义来炒TMT而已,”国泰君安研究所首席全球经济学家花长春此前也曾表示。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股市创业板指数.CNT在2月3日节后开市首日收盘大跌至1,795.8点后,即一路上行到2月25日一度摸高至2,293点。科技股这一波吸睛行情也导致节后科技类基金炙手可热,爆款基、“日光基”频出。

不过随后海外疫情蔓延,导致全球金融市场大跌,创业板指数也未能幸免,今日收盘报1,937点。


分析:中国目前投资规模谈不上“强刺激” 新基建尚难挑大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