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那点事(一)“和书籍在一起,永远不会叹息”

“买了那么多书,到处都是,乱成什么样子。”爱人的嗔怒让我惶恐。我有个很不可理喻的习惯,全凭兴致随手抽出一本书翻看,然后就散落一地不加过问。整理书柜这样高雅的事,我一个大老爷们心安理得的充当看客时,偶尔还要指手画脚:

别动,这本还是我93年从四川邻水带回来的……

书皮破了,又不是脸皮破了,碍什么事?

这本,可是我当年从友人那死皮赖脸诓来的……

拜托,那本我还没看完,别放进去……

“麻雀只会喧哗,不会歌唱。”她才不屑我的聒噪,一摞一摞的,一本一本的摆放整齐。她是有洁癖的,凡是杂乱的东西在她眼中就是一种伤害。拂拭尘埃的笃定虔诚,收获了凡常生活中别人无法体会感受的情调乐趣。坚持做自己热爱的琐事,她未曾半点妥协过,如同爱惜那些她从未读过的书一样。更为难得的是,几乎每一次经由她的整理,都会有意外的惊喜

——这不,又“发现”了一本小书,书里夹有我留下书写痕迹的便签。91年前后买的,书价1.15元。

它是美国前全国图书馆协会主席,伊利诺大学图书馆馆长罗伯特·唐斯编写的一本名为《改变世界的书》的小册子。他在从文艺复习时期到二十世纪中页浩瀚无边的书海中,“选取并介绍了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十六本书”。 令人震惊的是,在以美英主导的西方思维视野里甄选的16本书里,居然有3本出自犹太人——卡尔·马克思的《资本论》,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这让我有机会也有勇气抛弃意识形态方面的一些偏见,狠读了一些书。“当代人需要多维的视野和辐射性知识。”诚如唐斯所言:“这本小册子的目的是向人们显示书籍所蕴藏的巨大力量。”他做到了,我感受到了。

整理分享一下我当年读这本书的开篇之作《君主论》时所作的笔记:

意大利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将“乖戾无情,阴险残暴”的政治权术阐释到前无古人的高度,后世欧洲几乎所有的战争狂人都对其顶礼膜拜——

克伦威尔的“案头书”就是一份在当时极其珍贵的《君主论》手稿的复印件。

滑铁卢战场,对于获胜的英普联军而言,最耐人寻味的战利品是一本拿破仑亲笔写满批注的法文版《君主论》。

铁血宰相俾斯麦,是公认的马基雅维利主义虔诚的门徒。

希特勒毫不掩饰的说,他一直把它放在床上桌边,并从中汲取了非凡的勇气和力量。

反观今天欧美各国的所谓民主政治,马基雅维利一语成谶:“但是,欺骗、虚伪、尔虞我诈、阴谋诡计,对巩固政治统治更为至关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