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洞村》是你们村吗?

荒漠和繁华,是摄影师的挚爱。但你能想象一部电影每一帧都可以随意截取,做壁纸吗?这样的电影不少,但也不多。

由王苗导演的《十八洞村》就是少数中上等作品之一。它呈现的每一幅画面都可以媲美摄影师的精美摄影作品。湘西偏离高度发达的城市的“人烟荒芜”,完美的保存了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样美得冒仙气儿的气质和模样。


《十八洞村》是你们村吗?

《十八洞村》电影截取

拥有绿色力量的大山,把一群苗寨圈进了她的世界,于是那里就只剩下了生机勃勃。人们每天披星戴月,耕耘家里的几亩水田。归家时,牵着那头陪伴自己半生的老黑牛,用发肿粗糙的手拿起“婆娘”刚做好的晚饭。吃的是老稻谷,喝的是从地里冒出来的泉水,睡的是和山神换来的木材做的床。


《十八洞村》是你们村吗?

《十八洞村》电影截取

在十八洞村,幸福就是吃一口大米,活下去。

森林不会让社会所利用。所以住在森林里的人,注定要与社会喝一碗血酒,“绝交”。

来源于红板板新闻的数据显示,湘西偏远地区十八洞村2013年的人均年收入是1688元。2013年,一个世界互联网已经高度发达,中国网络普遍覆盖,高铁通行的21世纪,却还是有人在为温饱而愁苦。

四通八达的地方总是容易养成一线城市。深圳从小渔村到外来人口爆棚的现代一线城市,这个成长历程,简直就像开挂一样,让经济惊喜。

汉王朝当初派张骞出使收复失地,初衷是为了让乌孙、大息等国回归大汉,却阴差阳错地开通了一条即将绵延数千年的丝绸之路。这条路,把中国的产品带到了各个国家,更把中国的名声打到世界各地。西方、东方都为这个古老的神秘东方古国所折服,所吸引。

人类的历史,真的就是一个交通的历史啊。

《十八洞村》是你们村吗?

《十八洞村》电影截取

“路”把全世界各地的人联系到了一起。无论是水路、陆路还是航线,发达的交通,促成了“共享经济”。

但是还有交通触不到的地方,那里的人还过着上世纪的生活。时间似乎停止跳动,而人类还在和大自然用原始的工具互相“交易”。

电影《十八洞村》从第一秒开始,就把湘西的高山和参差不齐的爬梯田,以一种俯视的角度呈现了出来。退伍老兵杨英俊正在田里插秧,这是个慢镜头。而另一边,村里又来了新的一位政府人员。他的车从一开始因为路不通,没办法进入村子,就预示了影片后来表述十八洞村的经济阻碍。

影片从开始就是紧张的节奏,英连大叔听说女儿从外地回来还带着全村共同的仇人的儿子回湘西,就哇呜哇呜拿着把刀冲了出去。还好杨英俊陪着他到了镇上,可是哑巴大叔还是闹得全部人进了警察局。说施连城是仇人的儿子,是因为闹大旱那一年,施连城的爸爸不让村里人喝家里的水。他的那口井,是村里唯一能冒水的地儿。梁子就是这么结下来的。

情节即便很紧张,但导演使用一种纪录片的动态镜头和摄影的静态镜头,很快就把紧张融化掉了。


《十八洞村》是你们村吗?

《十八洞村》电影截取

你感受的,依然是“绿色的生命入侵”。影片不停地用高空俯视大地的镜头,高山原本就是磅礴大气的气质,那些村里发生的悄悄变化,根本压不住她巍然不动的从容。但人类的发展从来就打动不了大自然。她美也罢,衰老也罢,愤怒也好,快乐也好。人类,依旧要“耕耘”自己的历史。

十八洞村为了让村里脱贫,村委会们商议,说服杨懒把自家的田地让出来通路。但是这个平时懒懒散散的男人,竟然在这件事上突然硬气起来,宁愿喝血酒,也不愿意让路。然后电影就出现了令人忍俊不禁的一幕:三个苗家的中年男人并排现在杨懒家门口,门槛上,杨懒歪着头坐着。三个男人用苗语质问杨懒要喝血酒还是让路。其实这是一件满严肃的事,但小编就是忍不住想笑。他们为了等杨懒决定,就在人家里待了一上午。气氛当然不是紧张的,三个男人翘着二郎腿,跟晒太阳似的,办大事。


《十八洞村》是你们村吗?

《十八洞村》电影截取

结局很好,是我们中国人喜欢的大圆满。

十八洞村因为修路,那里逐渐热闹了起来。因为特色的苗家和高山河水庇护的美丽景色,那里不再是吃一口大米就是幸福的地方。

这是真实事件改编,十八洞村确实已经不是从前的充满愁苦。不过这是记者的话。

我总以为,十八洞村的人从来就没有痛苦过,经济大发展时落伍,他们吃山喝水。谋求改变时,他们依然靠山吃山。他们的幸福从来都不是经济能够左右的,只是经济学家们坚持了物质是幸福的基础,且既然不是离群索居,做桃花源那样只想自力更生,而不愿与外界接触,跟随大背景下的时代号召就显得刻不容缓。

这场“战”,是“村里人”的自救,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对盛世历史泪眼朦胧的难以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