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妝最是厭人扶


淞雲詩話 | 新妝最是厭人扶

淞 雲 詩 話

楊絮才飛柳絮至,

花容初謝餘容羞。

這裡,

既有彼岸的寧靜與喜悅,

亦有此岸的無奈與悲傷。

請聽淞雲詩話:

棧草吟風也識愁


七絕·夜夢庭前牡丹


夢裡庭前花影孤,

新妝最是厭人扶。

隨風散若傷心淚,

灑向塵中去也無。


四月的洛陽牡丹城,遊人如織,我沒有去湊這份熱鬧,怕因那湧動的人潮和遊覽的疲憊而怠慢了她,寧願躲在一首詩裡尋訪她的蹤跡。詩人淞雲的一首《七絕•夜夢庭前牡丹》讓我在靜息凝神中聽到了詩人與花的細語。


“夢裡庭前花影孤,百花爭豔時節,庭院前的牡丹也如期綻放,詩人憐愛她的孤單,邀入夢裡相見。恍然之中,只見她姿容嬌豔,搖曳著自己的身影。詩人伴著她的孤獨,她伴著詩人的夢,在虛幻的世界裡共赴一場相約。


“新妝最是厭人扶”,初開的牡丹如新人新妝,嬌容帶露含戚,最厭他人親近相扶。同是賞花,卻因心境而不同,心懷敬意者示以尊重,心有憐惜者給予柔情,在那輕佻者的眼裡只看見了她的妝容。她如此莊重的盛開,不是供人觀賞,也不是寄人閒情,她綻放生命的蓬勃,綻放生命的熱情。如此奔放,如此絢麗,不想因人觀賞而褻瀆了這份深情。開放不是為了炫耀,也不是為了討得讚譽,只把最美的姿態呈現出來溫暖自己、報答自己。開在庭前,開在夢裡,為自己,為知己,任何的評點和比襯都是無知者庸俗的傷害。


誰不愛這華貴嬌美的容顏?孤芳自賞也好,顧影自憐也罷;誰不愛這怒放的生命?即便她是孤傲的花之魂靈。


淞雲詩話 | 新妝最是厭人扶


“隨風散若傷心淚”,她繽紛的盛開而凋零如許,片片花瓣隨風翻飛,亦如詩人淚眼低垂,眼中景,心中情,怎堪他夢裡擔負?只能隨風散落這傷心的淚水。


難以想象一朵花的綻放要經歷多少風吹雨淋,多少霜雪奇寒,才有這枝繁葉茂的蔥鬱。待開放之時,卻淚已滂沱,成功的喜悅挽留不住時光的流逝,一滴淚是花開時的欣慰,也是兌現承諾之後的告別。在極盡繁華之時,便是落寞孤獨的開始,相遇的溫馨未及言說,又匆匆別離,她與詩人只做短暫的相逢,便隨風飄零,落紅無數,這情景怎不令人惋惜哀傷。


“灑向塵中去也無”,花瓣散入風塵中,詩人的這份哀憐和悲傷也慢慢隨之消散。開過了,芬芳過,何必苦苦糾纏於枝頭,歸必歸去,歸有歸處。


我們的情感總是這樣莫名其妙,喜悅之時念著憂傷,悲傷之時想著掙脫,在反覆的陰陽調和中不斷的迴環,經歷一次次的蛻變。不因歡樂而忘憂,沉醉不前;不因悲傷過度而不能自拔,固步自封。抖一抖風塵,依舊是晴天,把喜悅與哀傷暫時的拋入風中,它們只是時光裡的小小波瀾。等到又一個春天來臨,她依然含香吐蕊,依然展現出雍容華貴,她還會與詩人相約相伴。


品著這樣的詩,如飲一杯濃茶,苦香而清爽,如聽盛典,餘音繚繞不絕。這是詩人藝術之魅力。“夢裡花影”,在夢境中更顯形隻影單,詩人的憐愛之情流於筆端;“新妝厭扶”,採用擬人手法,不僅寫出牡丹初開時的嬌美,還從心理描寫的角度刻畫出花之高傲、矜持而自尊的本性。


淞雲詩話 | 新妝最是厭人扶


“隨風散若”巧妙的點出牡丹由盛而衰的過程;“傷心淚”,生動的描摹出詩人的心情,與前聯感情形成極大的落差,無論怎樣都無法擺脫凋零之命運,留給詩人的只有嘆惋和無奈,人與花一樣的悲傷。“灑向塵中去也無”,是花落入塵的寫實,也是情感釋然的寫照。短短四句詩,感情起伏跌宕,一波三折。


《道德經》有言:歸根曰靜,靜曰覆命。詩人淞雲在對牡丹盛衰的哀憐中,含蓄的表達了對新舊更替自然規律的認識,表現了詩人超然達觀的生活態度。


我見慣了花園裡的牡丹,有些就生長在小路的拐角處。此刻,我為自己曾經的膚淺羞愧,總是毫無忌憚的攝她入鏡,邀她合影。現在我改變主意了,等到四月牡丹再開的時候,想去牡丹城看看,花的世界我不能深懂,只願留下輕輕的腳步,共走一段路程,傾聽花語。


花開在夢裡,孤影搖曳,寧可顧影自憐也不流俗低眉。人不可傲氣,但不可無傲骨。花開花落,季節流轉,生命之絢爛如曇花一現,惋惜與哀傷乃人之性情,看得開,放得下,散入風塵中,化在泥土裡,以一份曠達面對過往,期待下一季的綻放。


有夢,就有花開。


淞雲詩話 | 新妝最是厭人扶


作者小簡

淞雲 詩人,詞人,擅長經學,書畫,文字學。其人豁達平和,如高空的朗月般照人。


詩話 : 霞光,中學高級教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