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在我國,省會城市一般都是一省的中心,無論政治、文化還是經濟、教育等等,在省內都可以說是首屈一指。但是總有一些例外,在現階段,省內一些其它城市在經濟上要比省會城市還要發達。比如說蘇州、唐山、廈門、深圳等等,都實現了在經濟上對省會城市的超越。其中山東的青島和遼寧的大連在經濟上都全面超越了濟南和瀋陽。並且這兩個城市之間也在“暗中”比拼。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青島和大連都是北方沿海城市,都是副省級城市。而且青島和大連也是北方沿海城市中數一數二的“優等生”。除了北京和天津,北方城市中當屬青島和大連經濟實力最強。兩座城市在各自身份都可謂是“不畏浮雲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它們之間的競爭,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就沒有停歇過。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上世紀九十年代,在東北工業基地的帶動下。大連可謂是一枝獨秀,力壓青島一頭。但是,青島市委市政府在1995年喊出了“學上海,趕大連”的口號。隨著時間的不斷髮展,青島經過埋頭苦練,在二十世紀初已經逐漸在經濟上趕上了大連並實現了超越。青島逐漸向國際化大都市的方向邁進,2008年的奧運會、2018年的青島上合峰會、修建海上大橋、市區修建地鐵。讓青島跟大連的差距越拉越大。青島逐漸揚眉吐氣起來。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從青島和大連的GDP相比較起來,我們也可以看出端倪。根據統計1990年大連GDP178.63億元,青島GDP168億元。大連整整比青島多出10億元,雖然10億元現在看不是什麼大的差距,但是在當時GDP普遍百億的情況下,差距還是相當的大。時間如白駒過隙,2016年青島GDP邁入萬億大關,而大連只有8000億,整整多處2000億的差距。時間再往後推兩年,2018年青島GDP1.25萬億,大連則縮水到了7800億元。看到兩者的差距,真是令人唏噓不已。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畢竟作為北方沿海省份的“扛把子”,說好一起共白頭,卻有一個偷偷去焗了油。怎麼讓人在一起好好玩耍了?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差距的出現在兩座城市在當初選擇的道路上就被註定了。大連背靠東北工業基地,肯定是以發展重工業和傳統行業為主,比如造船、石化等當做主業。這就導致了大連沒有能夠叫得響的品牌,只是大連這個名字還比較有名而已。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青島則制定了不同的經濟發展道路,雖然“山東濟南,中國青島”也是相當的響亮。但是青島利用優勢資源,建立了許多響噹噹的品牌,比如海爾、海信、青島啤酒、澳柯瑪、雙星等等,並依託這些品牌建立起企業集群。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物聯網等企業也在青島落地開花。造就了現如今“中國青島”國際化大都市的城市形象。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無論是青島和大連,都是各自省份的排頭兵、橋頭堡。兩個城市的旅遊業也是相當發達,每年都會吸引成千上萬的國內外的遊客慕名而來。雖然大連這十幾年經濟發展增長速度放緩,但畢竟底蘊還在,教育資源也要比青島強上一個檔次。並且大連的產業覆蓋領域也要比青島高出不少,更利於吸收國內外的投資。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兩個實力強勁城市,誰的發展潛力更大,不是蘇州和廈門


雖然現在青島更勝一籌,但是誰能笑到最後還難有定論。我們還是希望這兩個北方沿海城市的“排頭兵”能夠齊頭並進,協同發展,帶動整個山東和遼寧的發展。分出勝負不是目的,未來發展空間才更可期!你認為哪個城市發展空間更大一些呢?歡迎留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