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教知识与能力必背题10

90、幼儿观察力发展的特点(特征)及其培养方法?

答:特点: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化划、比较持久的知觉过程,是知觉的高级形式,是人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主要表现在 :

1、观察的目的性不断加强,

2、观察的持续性断延长,

3、观察的细致性不断增加

4、观察的概括性提高。

培养方法:帮助学前儿童明确观察目的、任务,激发和培养学前儿童观察的兴趣,交给学前儿童观察的方法,训练儿童运用多种感官观察。

91.幼儿思维的类型。

(1)直观行动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又叫动作思维,是以实际操作来解决问题的思维。它的特点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直观的、具体的解决问题依赖实际动作。

(2)具体形象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人们利用头脑中的具体形象来解决问题。幼儿的头脑中充满着颜色、形状、声音等生动的形象,比如,兔子总是“小白兔”、猪总是“大肥猪”,奶奶总是白头发的,儿子总是小孩。

(3)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以抽象概念为形式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它主要依靠概念、判断和推理进行思维,是人类最基本也是运用最广泛的思维方式。

92.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

(1)激发兴趣与主动性。

(2)丰富生活经验。

(3)培养有意记忆。

(4)教授记忆策略。

93.幼儿想象力的培养。

(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

(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

(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

(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

(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

(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

94.感知觉规律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

人在感知事物时,总是清晰地感知一些刺激,这些刺激便成为知觉对象,其余的成为背景,对象是感知的中心,背景则是衬托部分。为使幼儿获得清晰的知觉,教师应注意:

(1)教师的板书、挂图和实验演示,,应当突出重点,加强对象与背景的差别;

(2)教师应该尽量多地利用活动模型、活动玩具及幻灯、录像等;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采用语言与直观材料相结合的方式。

95.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

(1)活泼好动;

(2)好奇好问;

(3)喜欢交往;(4)独立性不断发展;

(5)易受暗示,模仿性强;

(6)坚持性随年龄增长不断提高;

(7)易冲动,自制力差,同时自制力不断发展。

96.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1)社会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包括社会文化的影响和电视媒介的影响,社会宏观环境的影响要通过幼儿具体的生活环境来起作用;

(2)幼儿日常的生活环境家庭的影响,榜样的作用、父母的教养方式;

(3)同伴相互作用,模仿和强化;

(4)移情:移情是指从他人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移情是导致亲社会行为最根本、最内在的原因。

97.影响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的因素。

(1)家庭因素。

①早期亲子交往的经验;

②父母的鼓励与教养方式;

③家庭的居住条件;

④幼儿的家庭教育条件。

(2)托幼机构因素。

①教师的影响;

②活动材料和活动性质。

(3)幼儿自身的特征。

98.气质的类型。

根据心理活动的速度、强度及灵活性的不同,一般将人的气质划分为四种: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及抑郁质。

(1)胆汁质::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

(2)多血质:反应迅速、有朝气、活泼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

(3)粘液质:稳重有余而又灵活性不足、路实但有些死板、沉着冷静但缺乏生气。

(4)抑郁质:敏锐、稳重、多愁善感、怯懦、孤独行动缓慢。

99.幼儿期攻击行为的特点。

(1)幼儿攻击性行为频繁,主要表现为,为了玩具和其他物品而争吵、打架,更多是直接争夺或破坏玩具和物品。

(2)幼儿更多依靠身体上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

(3)从工具性攻击向敌意性攻击转化,,小班幼儿的工具性攻击行为多于敌意性攻击行为,而大班幼儿的敌意性攻击则显著多于工具性攻击。

(4)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有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幼园男孩比女孩更多地卷入攻击性事件。

100.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

(1)父母的惩罚。

研究发现,攻击性男孩的父母对他们惩罚更多,而且即使他们行为正确也经常受到惩罚。

(2)大众传播媒介。

大众传播媒介里的攻击性榜样会增加幼儿以后的攻击性行为,幼儿会从这些电视、电影暴力节目中观察学习到各种具体的攻击性行为。

(3)强化

当幼儿出现攻击性行为时,父母或教师不加制止或听之任之就等于强化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4)挫折

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