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人類的一切觀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離開現實社會,從空創造出來。倫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而人類所想象的神仙鬼怪也是一樣。

《西遊記》一書談仙說佛,語及惡魔毒怪。然其所描寫的仙佛魔怪,也是受了中國社會現象的影響。換言之,社會現象映入人類的頭腦之中,由幻想作用,反射出來,便成為仙佛魔怪。所以仙佛怎麼樣,魔怪怎麼樣,常隨各國社會情況而不同,而吾人由於小說所描寫的仙佛魔怪,亦可以知道各國的社會情況。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一部二十四史不過爭奪政權的歷史。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王寇懸於成敗,成敗決於力之大小。王莽以外戚而篡帝位,這比之楊堅以外公而奪取外孫之天下,就親屬之遠近說,楊堅未必比王莽為疏。然而王莽受盡了後人唾罵,楊堅則被視為真命天子。這種不平等的價值判斷何以發生。王莽不及身而亡,楊堅統一中國,結束了五胡亂華以後三百餘年的紛亂之局。一則力不足以保其身,一則力足以統一華夏,故他們所受後人的批評不同。

這種力的關係射入人類的頭腦之中,於是人類所想象的神仙社會便也以力為基礎。神仙的力分為兩種:一在身體之內,這稱為法身,如孫行者的七十二般變化是也。二在物器之中,這稱為法寶,如孫行者的如意金箍棒是也。合這兩者稱為法力。在神仙社會法力大小不但可以決定地位高低,且又可以決定生命長短。他們雖然修成了不老之身,而一旦劫運來臨,苟法力不足以抗之,則千年苦行亦將化為虛幻。

玉帝能夠領袖群仙,據如來說,“自幼修持,苦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每劫該十二萬九千六百年”。即其法力無邊,故能享盡了仙界的富貴榮華。這樣,當然激動了孫行者的覬覦。

他自幼立志修玄,遠涉天涯,參訪仙道,學得了筋斗雲及七十二般變化,“善能隱身遁身,起法攝法,上天有路,入地有門,步日月無影,入金石無礙,水不能溺,火不能焚”,於是下打到十八層地獄,強迫冥王勾銷了生死簿上自己的名字,把有限的生命改為無限的生命;上 打到三十三天,竟令玉帝不能不採用懷柔政策,降詔招安,承認其為齊天大聖。法力雖大,而尚不是全能,先失敗於顯聖真君,再失敗於佛祖如來,壓在五行山石匣之中,稱為“妖猴”,歷時五百餘年。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力大者享盡榮華富貴,為仙為佛;力小者不肯蟄居山洞之中,養精煉氣,調和龍虎,捉坎填離,則成為妖魔。太上老君身邊看金爐和看銀爐的童子近於仙了,一旦下界,就變為二魔。彌勒佛面前司磬的黃眉童子近於仙了,下界之後,亦變成怪物。觀音大士說:“菩薩妖精,總是一念。”這 個念頭從何發生呢?

在神仙社會,法力大者位尊,法力小者位低。位尊的因有特別享受,而得長生不老。瑤池有蟠桃三千六百株,前面一千二百株,花微果小,三千年一熟,人吃了,成仙了道,體健身輕。中間一千二百株,層花甘實,六千年一熟,人吃了, 霞舉飛昇,長生不老;後面一千二百株,紫紋緗核,九千年一熟,人吃了,與天地齊壽,日月同庚。然而能夠參加蟠桃嘉會的乃限於法力大的神仙。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五莊觀的人參果,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再三千年才得熟,短頭一萬年方得吃。人若有緣,得那果子聞一聞,就活了三百六十歲,吃一個,就活了四萬七千年。然而有福吃這寶貝的,亦限於法力大的神仙。這樣,便是法力大的得壟斷仙界 珍品,又因享受珍品,而得延壽長生。壽福祿三星在神仙之中,地位不為不高,因見鎮元子之有人參果,尚且說道:

我們不及他多矣,他得之甚易,就可與天齊壽。我們還要養精煉氣存神,調和龍虎,捉坎填離,不知費多少工夫。(第二十六回)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仙界珍品既為法力大者所佔,法力小者例如捲簾大將,“見便曾見,卻未曾吃”。這樣,小仙們便想另求辦法了。唐僧十世修行,一點元陽未洩,有人吃他肉,延壽長生,於是他們就相率下界,由神仙變為妖魔。銀角大王乃太上老君身邊看銀爐的童子,他說:

我們打什麼坐,立什麼功,煉什麼龍與虎,

配什麼雌與雄,只該吃他(唐僧)去了。

煉氣存神是要長生不老,吃蟠桃可以長生不老,吃人參果可以長生不老,吃唐僧的肉也可以長生不老。煉氣存神須費許多工夫,而蟠桃、人參果又不是小仙所能享受,他們無已,只有下界吃唐僧的肉。這種情況猶如帝王食天下的租稅,公卿百官分潤天下的租稅,其不能分潤租稅的,便輟耕太息,鋌而走險,成者為王,敗者為寇。王莽末年,群雄蜂起,而皆以寇掠為事,光武軍隊稍有紀律,竟令老吏垂涕,以為復見漢家威儀。其所到州郡,輒平遣囚徒,除王莽苛政,吏人喜悅,爭持牛酒迎勞。這可以稱為王者之師了。其實光武何曾禁止將士掠取財物?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任光為信都太守,孤城獨守,“世祖曰:‘卿兵少如何?’ 光曰:‘可募發奔命,出攻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人貪財物,則兵可招而致也。’世祖從之。”此乃權宜之舉,尚可原諒。至於“世祖會諸將,問所得財物,唯李忠獨無所掠”。則擄掠財物縱在光武軍隊,也表現為兩種現象:一是普遍的,“唯”忠無之;二是公開的,故以帝王之尊,竟於會議之時,問諸將所掠財物。這與神仙下界成為妖魔,又有什麼區別。

莊子說:“竊鉤者誅,竊國者為諸侯,諸侯之門,而仁義存焉!”此之謂也。晉文公“退三舍”而勝,宋襄公“不重傷,不禽二毛”而敗。史家笑宋襄迂,而美晉文之守信。倘令宋襄勝而晉文敗,我想史家所作評語又不同了,將謂宋襄不愧為王者之師,晉文不宜以國家而行尾生之信。玄武門之役,唐太宗不幸失敗,則唐代歷史必與吾人今日所讀者不同。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玉帝歷過一千七百五十劫,才能享受無極大道。其成仙及歷過劫運,是完全依靠煉氣存神乎,抑或也曾用過旁門左道乎,誰能知道,而乃享有“高天上聖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之號。由此可知爭天下者不但爭一時之富貴,且爭編史的權,藉此以取得永久的名譽。生則紅光滿室,貌則隆準龍顏,死則大雨滂沱, 天亦落淚。人乎神乎?神乎人乎?神失敗則為妖,人成功則為神。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孫行者說:

妙呵,妙呵,還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言外有音,可以發人深省。 說到這裡,我又聯想到別的問題了。人類都有生存慾望,人類要維持其生存,必須吃飯穿衣,人類要吃飯穿衣,必須流汗做工。人情無不喜逸而憚勞,一方須吃飯穿衣,他方又不欲流汗做工,於是爭奪之事便發生了。如何防止爭奪,這是人類 設置政府的原因。組織政府的人有防止爭奪的責任,他們無遑做工,於是人們不能不供給他們以衣食資料。這樣,租稅又發生了。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天子百官衣租食稅,這固然是人民的負擔,然而人民由此卻能換得安居樂業之福。人類基於這種觀念,遂謂神仙社會也有政府。玉帝有“文武仙卿”,佛祖有“三千諸佛,五百羅漢,八金剛,四菩薩”。這與人世的官僚組織似無區別。

官僚分享租稅,諸仙呢?據《西遊記》 所言,天上的生產力是極低的。蟠桃或三千年一熟,或六千年一熟,或九千年一熟。人參果一萬年只結三十個。天上農作物不能供給諸仙之用,所以他們在天為神,下界就變為妖。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捲簾大將貶到流沙,竟然覓取行人食用。天蓬元帥貶下凡塵,竟然吃人度日。二十八宿乃玉皇的侍衛,而奎星下界之後,亦咬食宮娥。井星打敗闢寒兒,也生食其肉。天上諸神形同餓鬼,玉帝對奎星說:“上界有無邊的勝景,你不受用,卻私走一方,何也?”皇帝深居禁中,哪知百官生活。事煩而祿薄,欲其毋侵漁百姓,難矣。因此,玉帝、佛祖乃別開一面,以人間的供奉為諸仙衣食之資。顯聖真君坐鎮灌州,“享受下方香火”,有“李虎拜還的三牲,張龍許下的保福,趙甲求子的文書,錢丙告病的良 願”。

如來亦說:

經不可輕傳,亦不可空取。向時眾比丘聖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鬥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教後代兒孫沒錢使用。(第九十八回)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上界設官置職,蓋如太白金星所言:

收他的邪心,使不生狂妄,

庶乾坤安靖,海宇得清寧也。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於是無拘束的妖魔便變成有組織的仙官。戰國時代的養士, 秦漢以後的官僚制度,目的都是一樣。即由政府徵收租稅,以充祿俸之用,使豪傑之士有所衣食,不至橫行市井,為奸作 邪。而人民繳納租稅猶如對神供奉香火一樣,積極地求福如不可能,亦希望他們消極地不來降禍。歐洲各國在十九世紀初期法治國時代,政治的目的不在於積極地增加人民的福利,而在於消極地排除人民福利的障礙。吾國古代政治又退一步,不求官僚排除人民福利的障礙,只求官僚不來侵害人民的福利。如何防止他們不敢侵害人民的福利,則需要一種法律,有似觀世音菩薩交給唐僧,戴在孫行者頭上的緊箍帽了。

孫行者:妙呵,妙呵,這是妖精菩薩,還是菩薩妖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