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知青的“儿子情节”,不生儿子不罢休

小时候,在我们村子里有一对知青,虽然经过多年的劳作,可是在气质上还是与普通的村民有所区别的,他们说话很斯文。小的时候很喜欢去他们家的大院子玩,那个被高高垒起的院落,对于不懂事的孩子来说,总是充满着好奇。

老知青的“儿子情节”,不生儿子不罢休

居说曾经他们也有回城的指标,只是他们当时己经结婚,并且生有一女,不知道是为了爱情的斯守还是对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情感,总之他们放弃了回城,然后在村子后面,建了房,修了院落,就此扎根。

我想他们定是很相爱的,不然不会甘愿过着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那个时候政策是一对夫妻一对孩,村子里很多人家的两个孩子大多都是一男一女,凑成了好字,知青夫妇也拼了二胎,是个女孩,在怀第三个孩子的时候,妇女主任找上来了,说要支持国家政策,不允许生三胎的,男人没在家,女人经不起劝,就随妇女主任去流掉了孩子。那是个三个月已经成形的男胎。

这可把男知青心疼坏了,他虽然对女儿很疼爱,可是他特别喜欢男孩,也或许那个年代都是喜欢男孩的吧。后来顶着罚款又生了两胎,可都是女儿,从此无缘男孩,而女知青也因坏了身子,再无法生育,纵然有遗憾,可也无法改变事实啊,男知青捶胸顿足,总是忘不掉那个未见人世就没了的男孩。

老知青的“儿子情节”,不生儿子不罢休

四个女孩四朵金花,一个比一个漂亮,一个比一个有出息,女孩们长大了,两个知青老了,被四个小棉袄围着哄的滋味挺美的,或许有那么一段时间,男知青也忘了想要男孩传承的事了吧。

后来女儿们有的结婚有的去了外地,家里空了,虽未老却守了空巢,盼女儿回来成了老两口每日不变的事情,除了伺弄几亩地,种种菜,养养花,再无其它可做的事情了。

男知青那日做了个梦,梦见有个男孩叫他爸爸,把他高兴的呀,一下坐了起来,后半夜一直回味着那种滋味。天亮了,他也做也一个决定,一个在所有人看似荒唐的决定,他想离婚另娶。他说不为爱情,就为有个儿子,女知青是不理解的,但是也自觉愧对于他,她太知道他的儿子情节了,想儿子都快想魔怔了。

四个女儿更是不希望父母离婚的,因为父母的婚姻是他们为之骄傲的,为了爱情,守在农村一生,如果他们当初各奔前程,或许人生就会改写,可是为了彼此,他们没有放弃爱情,没有放弃初衷,如今五年过旬,却要离婚,她们做为女儿强烈的反对父亲的这一决定。这件事很快在村里发酵,成了村里茶余饭后的谈资。

老知青的“儿子情节”,不生儿子不罢休

不管多少人阻止,最终婚是离了,女知青搬了出去,搬到了大女儿家,为刚生产的大女儿看外孙,虽然离婚对她是打击,可是外孙的到来让她很快走出阴霾。而男知青呢,托了人,介绍了一个离异女人,一个结过两次婚的女人,三十岁左右,模样到还俊俏。据说有人给她看过,说她就是生儿子的命,因为前两婚,都分别生了儿子,第一婚是她出轨,第二婚是三观不合。这是听来的,无从考证。

男知青把家里重新收拾了,刷了墙,漆了大门,挂了喜字,没有大操大办,只是领了证,就接女人到家住了。女人真是争气,没多久就怀孕了,十后怀胎还真诞下男婴,虽然被罚了大笔钱,可是男人脸上还是高兴的跟个孩子一样。谁也没想到,他第一个通知的不是亲友,而是去大女儿家告诉了前妻,不是炫耀,而是分享,他喜极而泣,握着前妻的手说终于有儿子了。那个男孩从此成了他的掌中宝,时而举过头顶,时而抱在怀里,就是稀罕不够。

老知青的“儿子情节”,不生儿子不罢休

后来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孩子的母亲不是个太负责的人,经常性的打麻将,把孩子一个人锁在家里,男知青每每回家看到哇哇哭的孩子,都气的不行,可是也没有办法。后来到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听说孩子的母亲就不着家了,不知道去哪玩,有的时候三天两天,有的时候一天就回。男人没有办法,虽然养了四个女儿,可都是前妻照顾,他没伸过手啊。于是他就抱着孩子,放到前妻那里,让前妻哄着外孙的同时,还哄着他的儿子,不知道前妻是大度还是旧情未了,总是留下孩子,对那孩子还不错呢。

再后来那孩子就长期在前妻那里不爱回家了,回家也没有好吃的,好玩的。在那孩子十岁的时候,孩子的母亲终于还是走了,又离婚了,这次不知道去了哪里,而男人在一次雪天出行的时候,摔断了腿,后来不知道又引发了什么病,总知一病不起,后来不久于人世了。大限将至时,他还是握着前妻的手说:此生对不起你,不是不爱,只想要个儿子,孩子以后托付于你了。

老知青的“儿子情节”,不生儿子不罢休

前妻以妻子的名义给他办的身后事,变卖了房子,领着那个男孩子去了大女儿家生活,大女儿的老公是大大咧咧的人,因为房子大,所以也不计较。

后来那男孩知道自己的身世后很自卑,也不愿意与人多交流,但是她对于女知青却很孝顺,听说他读完初中就不再读书了,因为很多同学笑话他的身世,话说的很难听,说他是老爹和小妈生的,他总是觉得抬不起头来,孩子的内心是很敏感,很脆弱的吧。

后来那孩子去了城里打工,只是听说那孩子自从去外地打工后,经常给女知青汇钱,却很少回到他出生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