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友文:給學生的一封信(“雙十一張友文”在武漢播報第19則)

各位親:你們好!新年好!"正月裡來是新年",大家還沉浸在年味中吧?這一個春節非常特殊,想必你們終生不忘。看問題要用辯證的眼光,我相信此春節有助於你們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人生,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很早以前,2019級高屹同學就主動聯繫我,不時地打探學習相關情況。他作為優秀學生代表,有如此學習熱情,讓我欣慰。從他的身上,我看到湖北警官學院的希望。近幾年來,我院各專業考研錄取人數表明我們法律系學生所佔比例最高,希望你們永葆這個良好勢頭。

如果不是這個疫情,我們現在應該是在同一間教室裡共同學習、相互提醒(監督)(STUDY TOGETHER,SUPERVISE EACH OTHER),雖然我們沒有見面,但我們心相通。數天前,在高屹同學的鼎力相助下,就把這個群建好了。還沒到正式開課之時,我就把一些"無用"的文學藝術作品發給你們,不知你們用心看(讀)沒有。

"雙十一張友文"(參評"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遂這麼自詡)認為當務之急不是學知識,而是學做人。做人主要表現為以下三點:

第一,勇敢地面對生活。

人生在世,著實不易,像人一樣活著就更不易。疫情期間,我們都不自由,想出去散步都成了奢望。奮戰在一線的醫護工作者、警察(含輔警)、領導幹部等正冒著生命危險與肉眼看不見的、狡猾的病毒作鬥爭。他們無疑是勇敢的,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如果換作你們,你們是否主動請纓、逆行而上?你們現在是大學一年級學生,以後的人生路上會遇到許許多多挫折和困難,如考試不及格、戀愛受挫、疾病落到頭上、家裡頂樑柱倒塌等等,不一而足,你們如何應對?是怨天尤人,還是害怕退縮?我以為,我們要勇敢地面對一系列的不如意,要堅強地活下來,主動地、積極地想辦法解決問題。那麼,從現在開始就要磨鍊自己的勇氣,不要怕這怕那,如冬天裡不願起早床,是怕冷的表現。夏天不敢外出,則有怕熱之嫌。吃菜怕酸、怕辣,學習怕吃苦等,都不是勇敢之舉。如果不勇敢,甚至還會失去夢中情人。與其在猶豫和彷徨中錯失良機、浪費時間和折磨自己的內心,不如勇敢地示愛。勇敢地向暗戀對象發出信號,如果被拒絕了,不要怕,更不要後悔,正好藉機反省一下對方拒絕自己的理由。我推測是因為你不夠優秀,畢竟"愛情愛其強,親情愛其弱"。那麼,你就得勇敢地正視這個現實,進一步地、全方位地提升自己,用一股倔強之氣來發奮努力,用"優秀"的成績來讓對方後悔,也就是說人要有一點倔強之氣。曾國藩說,吾家祖父教人,以"懦弱無剛"四字為大恥,故男兒自立必須有倔強之氣。現在男女都一樣,女同學同樣要有倔強之氣。


張友文:給學生的一封信(“雙十一張友文”在武漢播報第19則)

“”雙十一張友文“與成龍喝酒


為何首先說"勇敢"二字呢?因為一些國人由於不勇敢,提早謝世。大家在網上看到了大學生和研究生縱身一躍的新聞了吧。新聞媒體爆出了一些,還有沒有被爆出的呢?因此,開學第一課,我就希望你們勇敢地面對生活,勇敢地活下來。人在世上走一遭,要好好地珍惜自己的寶貴生命。

第二、正確地樹立死亡觀。

關於死亡,在每一屆學生的第一堂課上都會提及。一些人害怕"死亡",潛意識還是不勇敢所致,這與我國的死亡教育缺乏有關。我國死亡教育比較落後,現在要利用延遲開學這個空檔補上這一課。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顧晉就建議:"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加快死亡教育立法,積極營造尊重生命的科學死亡文化。從小學、中學到大學建立適合中國文化特色死亡教育建設體系,應當將死亡教育融入醫學生的專業文化教育必修課,讓他們成為日後死亡教育的教育者和推廣者。制定符合中國特色的教育教材,採取多種教育形式,增加死亡教育實踐性。"

本人從小接受的訓導是"死亡"二字不吉利。這麼一來,本人的思維從小就給教壞了。我們這個學期共同學習"邏輯"這門課,就是關於思維的科學,希望同學們從門課中學會改變自己的思維,像人一樣思維,像人一樣思考。正因為生命寶貴,所以我們要正確面對死亡。只有清醒地意識到每個人都會死掉,我們才會珍惜時間和生命,才不至於浪費光陰、遊戲人生、放縱自己。

如果我們樹立了正確的死亡觀,勇敢地面對死亡,在這次突發疫情到來之時,我們就不會惶恐不安。到目前為止,這次疫情中全國死了一千六百多人,有的武漢家庭死了幾位親人。像這樣的死亡無法抗拒,因為病毒太兇險。目前人智和醫藥還不能降伏病毒,但是科研人員正在加緊攻關,活著的我們不必害怕,相信科技的力量,相信人的智慧。

我在武漢這個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帶,每天依然早起,仍然看書寫字。為此,許多文友稱讚我十分勇敢,是因為我對"死亡"有一個比較正確的認識。去年我要為武漢兩所殯儀館的工作人員講"職業道德",為此,看了一些關於死亡的資料,還把日本電影《入殮師》看了好幾遍,並勇敢地與火化師在焚燒爐後臺握手。

第三,常懷悲憫之心。

君不聞疫情發生後,一些武漢人、湖北人在外地不受待見。實際上,這都是缺乏悲憫之心的舉動,是儒家思想中民族集體無意識使然,直白一點就是被圈子文化所害。日本稻盛和夫說:"愛有兩種:一是包含萬有的'大愛'(普遍的愛);二是隻對自己的'小愛'(自私的愛)。"竊以為,那些視同胞為異類的國人心中只有"小愛",而沒有"大愛"。譬如一些單位搞幫派、劃圈子也是缺乏"大愛"的表徵。如果某單位有成員與主心骨合不來,那些勢利的、沒有主見的下屬看在眼裡、記在心裡。為了迎合上司,拍領導馬屁,就會自覺地形成統一戰線孤立這個成員……現在還是回到傳染病上面來。武漢是傳染病的發源地,但武漢人和湖北人不是病毒的代名詞。即使他們確診為病毒攜帶者,他們仍然是人,我們要對他們實施人文關懷,向他們撒播人間"大愛",不能搞地域歧視。正如武漢新任市委書記王忠林說,請領導幹部把病人當兄弟姐妹。

以上第一、二方面談的核心問題是"勇敢",第三方面是"悲憫",兩者合起來就"劍膽琴心"。要想成為"劍膽琴心"式的人才,文學(藝術)可以給力。文學屬於無用之學,現在你們在家要多讀"無用"之書(含看影視劇),將來才能成為"有用"之人。昨天,我把畢淑敏的長篇小說《花冠病毒》電子檔已經發給你們,請你們用心看看,還有池莉的中篇小說《霍亂之亂》和電視連續劇《急診科醫生》等都可以找來看看或讀讀。

你們在家除了看文學作品之外,還要勤勞、勇敢地動手做家務事,如拖地、洗碗、燒飯等,不怕冷、不怕髒、不怕累。當然,還要知曉感恩,譬如給長輩添飯、陪他們聊天。若要培養"大愛"意識,就得先從"小愛"做起,愛自己的家人。等到正式返校後,還得愛同學、老師及學校花工和食堂工作人員等。

要言之,當下學習知識並不重要,像人一樣活著,培養人之為人的品質才是當務之急。

最後,借用河南省教育廳鄭邦山廳長的一番話與親們共勉:"在災難面前,我們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家長、每一位同學必須真正地做到風雨同舟、攜手共進。我們需要共同面對、共同參與、共同承擔……把災難當成教材,把我們應該做的、能夠做的、通過努力能夠做到的事情,做到最好、做到最佳,保持良好的、積極的心態,共同完成好這場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學教育、道德教育,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進一步樹立和塑造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學生堅忍不拔、從容不迫的奮鬥精神和赤誠仁愛、胸懷天下的家國情懷,真正與祖國一起成長,在災難和不幸面前,讓災難見證我們堅定成長的足跡,讓不幸成為通向幸福的橋樑。我們相信,有大家共同的努力,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本文作者張友文簡介:文學博士、副教授;自詡"雙十一張友文"(參評"副教授"和"攻博"各十一次)、自名"公安文學言說者"、自號"功不唐捐齋主";出版《回望公安文學》等專著四部,受邀至武漢大學、中國政法大學、中國地質大學等高等院校及公安實戰部門講授"公安文學"43場次,並在部分高級中學和高校進行(公益)勵志講座數場次。微信公眾號:gh_7b4e98b35f4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