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知識: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先秦兩漢散文的再崛起

唐宋八大家:唐朝的韓愈、柳宗元,北宋的歐陽修、蘇洵、蘇轍、蘇軾、王安石和曾鞏,這八人皆是著名的散文作家,也是古文運動的倡導者踐行者。事實上,

“唐宋八大家”一詞乃明代古文家茅坤提出,為世人所接受。

國學知識: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先秦兩漢散文的再崛起

對於唐宋時期的人來說,“古文”是指先秦兩漢時期的散文,以散行單句為主流,形式不拘一格,是用於反映現實生活表達文人騷客的理想,“無韻之離騷”便是先秦古文代表。而時間一轉來到了魏晉南北朝,駢文開始盛行,以四六字句為主,講求對仗。事實上,駢文的藝術手法效果極好,可是往往由於形式的過分追求而失去了內容的表達力,言之無物、堆砌辭藻而流於浮華。隋唐以後,“古文”以其無韻區別於駢文。

國學知識: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先秦兩漢散文的再崛起

早在北朝,有識之士蘇綽便提倡先秦“古文”的學習以摒棄駢文,力求一改空洞文風。不過,直到中唐時期,“古文運動”才聲勢浩大的取代了駢文的主流地位,韓愈、柳宗元便是首倡者。《師說》、《小石潭記》想來大家有些印象兒,這便是韓柳二人的古文佳作。可以說,韓柳“古文運動”使得古文散文創作高度達到了新高,然而這是第一次“運動”。

國學知識: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先秦兩漢散文的再崛起

“韓柳”

既然有“第一”,自然有“第二”之說,北宋的六位大家的登場便是由於這一時期駢文的再一次興盛。在當時的文壇大佬歐陽修帶領下,“三蘇”、王安山和曾鞏,再一次倡導古文運動。嘉祐二年(即1057年),這一年擅長古文創作的才子們可有福氣咯,主持這一屆科舉的便是歐陽修,錄取方向即古文寫作。在歐陽修的主持下,一股古文風潮便開始了,蘇軾因此稱讚道:“論大道似韓愈,論事似陸贄,記事似司馬遷,詩賦似李白”。

國學知識: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先秦兩漢散文的再崛起

歐陽修《醉翁亭記》、蘇洵《六國論》、蘇軾《赤壁賦》、蘇轍《三國論》、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曾鞏《墨池記》,圈起來要考!

明中期,“前後七子”為文壇主流,提倡“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復古思潮。然而到了中後期,“異端”李贄和公安派、竟陵派先後反對文學復古,古文又進入了低迷狀態。

國學知識: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先秦兩漢散文的再崛起

李贄

清代桐城派的崛起,代表了古文的再次興盛,“文以載道”的文學傳統再一次被提出,文章實用性備受重視。“桐城三祖”即方苞、劉大櫆、姚鼐,直到新文化運動對白話文的提倡,桐城派才宣告消亡。

清人編選的《古文觀止》是學習的良書,以散文為主,秉承著“寧缺毋濫”的負責態度,收錄了先秦明末兩千餘年的佳品,僅222篇。

國學知識:唐宋八大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先秦兩漢散文的再崛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