爛片、小鮮肉、導向

角兒“大”

曾經在一期對話節目中,主持人問道編劇汪海林:

現在的編劇,像這個水平高的,他能達到一個什麼價?

汪海林說道:“挺高的,電影現在高的能夠有幾百萬吧,寫一個本子。電視劇高的現在能達到幾十萬,大概四五十萬一集。但是現在很多演員一個戲是一個億到兩個億,這個不能比。但是據我所知的幾個能夠拿到三四十萬以上一集的,他們一般是要寫七年才能寫出一個來。

爛片、小鮮肉、導向

我們也聽說現在有很多編劇都是帶團隊的,只不過這個是快速的,一般也拿不到那麼高。其實話說回來,製片方他們也賊著呢,一個本子值多少錢他們比誰都清楚。

老聽人說,劇本劇本,一劇之本。但是今天這個娛樂界,是角兒大呢,還是本子大呢?

現實中,還是角兒大,這不得不承認。因為現在是這樣的,比如以電視劇來說,電視臺也好,網絡平臺也好,都會問你是什麼演員來演,然後他才買。實際上就是,你如果一開始搞定演員了,那你這個戲基本上就掙錢了。

爛片、小鮮肉、導向

爛片的市場

汪海林也曾說道:

什麼市場需要這些爛劇啊?他說這些所謂的市場,其實,就是那幾個電視臺的購片人,而且大多都是中年婦女,她們“色情狂”,就買這個小鮮肉的片子,都是她們把這些個小鮮肉給帶出來的。

說來也是,因為各電視臺購片部門,基本上都是女同志,而且也到了一定歲數了。這個是肯定的,她不到歲數沒這個權力呀。

爛片、小鮮肉、導向

他還說道:

這幾年有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就是電視臺領導要來探班,為這個戲買還是不買來探班,就組織男演員來陪領導吃飯了,不再是女演員去陪領導吃飯了。

所以,為什麼說都是男的呢?因為都是女領導管購片。

而且,你去看一下現在大影視公司發行人,現在都變成小夥子了。以前發行各個公司都是小姑娘,漂亮小姑娘賣片。


爛片、小鮮肉、導向

從這個角度我們就看出來了,還是當編劇的會看戲。這就會引起我們一個不可知論的懷疑,就是現在這個市場,所謂是誰家之天下。

假如這一切都是可信的,那麼自然我們就應該往這個方向走。但是就像汪海林說的,好像又給我們製造了一種陰謀論,假如這一切都是可操縱的呢?

做數據

現在的這些投資商有條件要上,沒條件也要上,既然投了錢,他必須成功。

他怎麼必須成功呢,就是所謂的上手段。比如說,業界的一些傳聞,他可以買數據、做數據。說這戲沒有拍好,怎麼辦呢?就走其他的公關渠道,把它的口碑弄上去,所以現在這個宣傳費就很高!

現在一有人做個活動什麼的,你看他下面的那個跟帖,有很多明顯就不是真實的粉絲,就像汪海林說過的所有叫好的粉絲都很可疑。

爛片、小鮮肉、導向

而且你會發現,真要給錢的時候,你會發現這些數據其實還是相對真實的。因為,微博下面留個言什麼的是不要花錢的,看電視是不要花錢的,看個免費的網劇也是不要花錢的。但凡說到要花錢的,比如現在的網絡平臺,它會有一個數據的統計,有多少人買了那個會員。還有電影,那些都是花了錢的,這個數據就是真的嘛。

投資方掙到兜裡的錢他是看得見的。

但是電影裡還有一個行話叫做票補,就是說頭三天的票房都是製作公司自己買的,使得現在片方的營銷成本越來越大。

爛片、小鮮肉、導向

爛片與小鮮肉

現在大家都在說爛片、爛劇充斥著咱們的視聽,香港作家馬家輝說過一個觀點:“這個爛片是必須要有的,香港正是有王晶拍的那些個你們所謂的爛片,它才滋養出了幾個好的”。

其實,好萊塢也一樣。所以,這個爛片爛劇是不是就像是土壤一樣正常的一個現象呢?

正常的是,爛片一定是多數;但是不正常的是,有一些爛片被包裝成了好片。

爛片、小鮮肉、導向

汪海林就說過,他在這方面有著很強的嗅覺的:“有幾個演員只要一出現,就是爛片。我一直有一個公式,只要出現小鮮肉,靠小鮮肉的顏值來賣的,這個戲一定是爛劇。但如果,他是一個搭子,有一個好演員、老戲骨搭著他,他是配角,這個沒問題。比如說《老炮兒》,你旁邊搭多少小鮮肉都沒關係,因為他的主演是馮小剛。但是,如果主演是小鮮肉,他再搭上大IP,不談劇本內容,故事內容,那就一定是大爛片”

爛片、小鮮肉、導向

雖然有人說這種模式的電視劇很火啊,但是電視劇是ToB的模式,它賣給的是電視臺。而電影是ToC的模式,他要賣票,要賣給一個一個的人,你要操縱他,你就得花錢,比如說“票補”。

所以,電視劇、網劇要搞定人,向領導交待,那就告訴他有大IP、有小鮮肉,因為小鮮肉有流量,可以兌換成多少個觀眾看。

爛片高票房

“爛片高票房”其實還是在某種程度上迎合了一部分觀眾,馮小剛就有一個論點,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痛罵,他說:因為有垃圾觀眾。

爛片、小鮮肉、導向

當然這個說法有可能是偏激的。這裡面的意思還是說,我們很多觀眾的趣味確實可能更適合看爛片。這和整個大眾的欣賞趣味是有關係的。

“有一段時間,我們的收視率被操縱了,然後我們就研究說,這幾個戲為什麼收視率都高。後來發現,我們確實比較難找到這些戲的那種勁,就是要有一種傻13感,還要真心的裝傻充愣去創作。”汪海林這樣說。

爛片、小鮮肉、導向

但是,現在製片方、廣告方等等也是一環套一環,誰關心最終的真相?

比方說做節目的人,投了錢的人,要收視率吧,收視率可以做一做;要口碑吧,口碑可以做一做。廣告方也是要數據,才能獲得他的老闆認可。

所以,到了最後,就是誰都沒有做錯。反而成為了一個哲學問題,大家都在似是而非的活著。他這個聲勢造起來了,明知道是假的,但大家還都去追看了。排行榜也上去了,看得人就多了,看到廣告的人也就多了,銷售也就上去了。

爛片、小鮮肉、導向

其實,這種現象就是商業上講的“托兒”,等把買賣託火了,就不用再託了,那也就自然的真火了。

喜不喜歡,好與壞

當然,現在很多有知識、有文化,有專業水準的人,他們就經常對這些人表示不滿:現在我們給人民群眾提供的都是一些什麼精神產品?

對於那些有“精神世界”的人,你還真蒙不了他,你帶不走他們。與之同時,也的確是存大量的電視觀眾,互聯網的用戶,他就需要很多東西來填充他的這個時間。

而且他們大多數是接受的,他是一種被動的選擇。你的文藝創作往哪去,他就跟著你往哪去。這是令人憂心忡忡的地方。

汪海林說過:比如有一段時間,有個盜墓題材《老九門》,講的是九個盜墓世家的故事,還“世家”,這是很不光彩的。然而,這類影視在那一段時間還特別多,年輕人還挺崇拜。但是,盜墓在刑法上可是要10年以上判刑的.......

爛片、小鮮肉、導向

影視作品,你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你是有這個權利的。但是,你要說哪個好,哪個壞?不是每個人都有這個權利的。因為,好、壞是有標準的,喜歡、不喜歡是沒有標準的。

但是,很多人看影視作品也就是為了消磨時間,他也沒打算從這裡面得到一些什麼。甚至有時候就是因為片子爛,專門上去看看糟點、彈幕,看看大家在罵什麼。從這方面,有時候這些爛片的娛樂性還挺過癮。

消磨時間可以,但是國家要全是這類片子,那就把這個國家徹底搞爛了、心態也搞亂了。然後社會的價值觀一旦發生混亂,每個人都會變得不舒服。比如說,你排隊前面有加塞兒的,你心裡就肯定不舒服。

再舉個例子,電影先不說,就說現在的有些影視劇,我們的紅軍描眉畫眼,打發膠,緊身衣,造型實在是讓人無法容忍。

爛片、小鮮肉、導向

……

更有的片子,用手榴彈炸飛機,這就是完全在侮辱人智商的影視劇。

爛片、小鮮肉、導向

這種劇如果就是一個,大家一樂過去了也罷,但是你要盡是些這種片子,那肯定對民族的心智有傷害。如果常年是這種違反常識的片子在大行其道,那我們的民族就完蛋了。

汪海林也曾舉例說,你如何判斷一個抗日劇是一個雷劇還是神劇,它只要是出現日本女軍官,日本女特務,它就肯定是雷劇。因為日軍裡面就沒有女軍官,首先這就是違反常識的,一看就是瞎編的。

爛片、小鮮肉、導向

還有現在鋪天蓋地的霸道總裁和小蘿莉的愛情故事,現實中,這對社會的危害性很大。影響的小姑娘都認為只有電視劇裡那樣的情節才叫愛,現實中的就不叫愛,導致了她們現在的要求很高,很不現實,完全就是拎不清。

所以,這就有點像“魔術子彈說”,就是說這種現象有可能在不知不覺間,大面積人群就接受了,就視之為常了。比如小鮮肉,他就成為了一個粉絲崇拜的現象,在某種程度上就又出現了異化,不如說他們就是想看看他們的偶像。演技好不好、劇本好不好他們都不在乎了,方向就變了,這就傷害了劇本的創作。

我們也看到過這樣的新聞,某女演員,臺詞背不下來,就說“1234”。還有那些大量用替身的,P圖的,不形於色,一個表情全劇終的年輕演員。

爛片、小鮮肉、導向

但就是這樣的演員還片約不斷,火得不行。所有人現在就變得放棄了理想,放棄了夢想,放棄了職業操守。

價值導向

當然,即便是美國好萊塢,爛片也是大多數。那麼從謀利的渠道上來講,那些真正的好東西,它從商業上能得到真正的獎賞嗎?

有兩個體系:一個是經濟體系,一個是價值體系。它的頒獎、評獎和整個的長線收入,好的文藝片是一個長期的收入,不是靠一次、兩次一個月內回款。

咱們國家有一個問題,比如說小鮮肉的問題,他有他存在的空間,你可以喜歡,也可以自願為他花錢。但是咱們主流的,比如說評獎,演員的獎,你就要看看他有沒有演技。像美國的演員,比如“小李子”迪卡普里奧,小鮮肉的時候不給他獎,雖然有些戲演的不錯,但就是不給他獎。直到《荒野獵人》弄出個大鬍子,才得獎。

爛片、小鮮肉、導向

這就是它主流的掌握話語權的人,牢牢地把握著它的價值體系。年輕演員你要往哪個方向奔,掌握主流話語權的人要去引導。

我們有些小鮮肉,他掙那麼多錢,粉絲又多,又不會演戲,其實這都沒關係。但是你再給他一個最佳表演獎,他本身又不會演,這就是你的導向問題,不能因為誰的粉絲最多誰就上。

爛片、小鮮肉、導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