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生千年古都洛陽曆史上的“聖人相會”之三:理學與史學相會

作者按:

洛陽,因地處洛河之陽而得名。她雄踞中原,東據虎牢關,西控函谷關,北通幽燕,南對伊闕,人稱“山河拱戴,形勢甲於天下。”洛陽城,北臨邙山,不僅有“伊,洛,瀍,澗,黃”五水環繞,還東壓江淮,西挾關隴,是一座山水相間、山河拱戴的傾國傾城之地,是中華大地的龍脈的集結之所,是華夏民族的精神故鄉。

洛陽曆史底蘊厚重、地理優勢獨特,有五千年的文明史、四千年的城市史、一千五百年的國都史。夏商周斷代史在這裡寫就,五大都城遺址在這裡發掘,邙山陵墓群在這裡匯聚,是“河圖洛書”的故鄉,先後有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九州,古代伏羲、女媧、黃帝、堯、舜、禹等神話傳說多傳於此,是“最早的中國”,被譽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絲路的東方起點”。可以說:“一部洛陽文化史,半部中華文明史!”難怪司馬光曾由衷地感嘆:“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

在洛陽的歷史上,發生了三次對後世有巨大影響的歷史事件,就是老子和孔子、李白和杜甫、邵雍和司馬光先後在此相會。今天推出之三:理學與史學相會。

理學與史學相會

這次相會的主人公是北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易學理學家、歷史學家、詩人,有“內聖外王”之譽的邵雍和政治家、文學家、史學家、著名宰相司馬光。

邵雍,字堯夫,自號安樂先生、伊川翁,後人稱其“百源先生”,范陽(今河北涿縣)人。後隨其父遷居共城(今河南輝縣),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時年30歲的邵雍在遊歷河南時,其父母去世,邵雍便將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內南洛水支流)之上,遂成為河南人。皇佑元年(1049),邵雍從共城遷居洛陽,從此在洛陽定居。

史書記載:邵雍跟隨父親四處遊歷,“渡河汾,客梁晉,遊淮漢,走吳,適魯,往來洛陽”。


發生千年古都洛陽曆史上的“聖人相會”之三:理學與史學相會


發生千年古都洛陽曆史上的“聖人相會”之三:理學與史學相會


司馬光(1019-1086),字君實,號迂夫,晚號迂叟,世稱“涑水先生”。祖籍北宋陝州夏縣涑水鄉(今山西運城安邑鎮東北),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光山縣。在歷史上,司馬光曾與孔子和孟子被奉為儒家三聖之一。


發生千年古都洛陽曆史上的“聖人相會”之三:理學與史學相會

邵雍初到洛陽的時候,因無錢建房,暫時住在洛水旁的天宮寺裡,天宮寺原是唐太宗的舊宅,後改為佛寺。武則天時代,著名佛教人物神秀曾在這裡居住過。因家徒四壁,邵雍只好用家棚草給房屋做門,難以遮風擋雨。為了生活,邵雍以打柴為生並開館授徒,靠微薄的收入供養人。但是,雖然一無所有、日子清貧,可邵雍卻很知足,顯露出一幅自得其樂的樣子,周圍的人都覺得難以理解。

《邵氏聞見錄》載:“康節先公慶曆間過洛,館於水北湯氏,愛其山水風俗之美,始有卜築之意。至皇佑元年,自衛州共城奉大父伊川丈人遷居焉。”“蓬蓽環堵,不蔽風雨,躬爨以養其父母,居之裕如。”

在閒暇的日子裡,邵雍白天時常焚香安坐,申時(午後三時至五時)飲三四杯酒,微醉時即興吟詩自詠。特別是春秋農閒時節,邵雍就經常出城遊歷,出門時常用黃牛拉車,隨意而行。由於邵雍在易學方面頗有建樹,被時人稱為“易學家”,但是在親友、鄰里的眼裡,他卻與周圍的人相處得非常融洽,沒有一點架子,大家評論他是“布衣聖賢”,親切地稱他“算卦先兒”。無論是士大夫家還是鄰居的大人小孩,人們已經習慣了邵雍的車輪聲,只要聽到便爭相出門迎候,都會歡愉的說“俺家的先生到了”。鄰里之間有什麼不愉快,人們也都喜歡讓他去協調。同時邵雍還喜歡串門,當時人們都以邵雍能在其家居住為榮,專門為其收拾客房,有時邵雍在他們家住了一晚後,不打招呼留下書信就又走了。為了能夠留住他,有熱心好事之人仿照他“安樂窩”的樣式建了新的別院,等候邵雍的光臨,並按照他“安樂窩”的叫法稱之為“行窩”,平時不用,專等邵雍來了居住。像這樣專門為邵雍留的“行窩”,在當時的洛陽就有十幾處之多,可見當時邵雍的人脈和受歡迎的程度。

據馬永卿《懶真子錄》中記載:邵雍“以春秋天色溫涼之時乘安車,駕黃牛,出遊於諸公家。諸公家欲其來,各置安樂窩一所”。邵雍“將至其家,無論老少、男女、良賤,皆齊聚門前迎接,迎入安樂窩中,爭相上前問勞,且聆聽邵雍之言。凡其家中婦姑、妯娌、婢妾有爭執而不能決者,自陳於邵雍面前,邵雍逐一為其分別評判,人人皆得其歡心。於是酒餚競進,宴飲數日,再遊另一家,月餘乃歸”。

邵雍在洛陽的住宅經過了幾次遷移,現在的“安樂窩”因邵雍而得名,這背後還隱藏著一段關於友誼的佳話。據史料記載,邵雍在安樂窩的住在是司馬光富弼等人出資為其購買的。

邵雍剛到洛陽時,遷居在郭從義、安審琦在尚善坊宅院的後面。熙寧年間,行買官田之法,邵雍之宅屬於官地,榜三日,人不忍買。當時的前宰相富弼、司馬光、著名詩詞家呂公著等退居洛陽後,由於敬重邵雍的人品和才華,常常與之一起從遊。為了能讓邵雍有個固定的居住場所,時任西京留守的王拱辰與司馬光等人看中了洛陽天宮寺西天津橋南的這片地方,這裡北望洛河天津橋,南達龍門(位置現洛龍區安樂鎮安樂窩村)便出資購買讓邵雍居住。嘉佑七年(1062),邵雍移居到這裡,在園地上自耕自種,過上了自給自足的生活,併為自宅起名為“安樂窩”,並自號為“安樂先生”。為了感激司馬光等人,邵雍曾在詩中感激地說:“重謝諸公為買園,洛陽城裡佔林泉。七千來步平流水,二十餘家爭出錢。”


發生千年古都洛陽曆史上的“聖人相會”之三:理學與史學相會


據《邵氏聞見錄》載:洛人最初為其買宅於履道坊西天慶觀東,趙諫議借田於汝州葉縣,后王慎言同鄉人買田於河南延秋村。嘉祐七年,王拱辰知河南府,就天宮寺西天津橋南五代節度使安審琦宅故基,以郭崇韜廢宅餘材為屋三十間,請邵雍遷居之。富弼、司馬光命其客孟約買對宅一園,園中有水竹花木之勝。

司馬光與邵雍的結識過程還有一段傳說。據史書記載: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司馬光辭職退居。北宋熙寧三年(1070),司馬光攜書局至洛陽。次年,在洛陽“南尊賢坊”以北買地20畝,修建了私家園林,名曰“獨樂園”。從此,司馬光在洛陽謫居19年,嘔心瀝血編纂宏著巨篇《資治通鑑》。

司馬光謫居洛陽後,聽說邵雍通曉天文地理,深明義理。精通象數學,便產生了前去拜訪的念頭。

一天,司馬光帶著一個朋友和家院一同前去拜訪邵雍。走過天津橋,向路人打聽邵雍住所。路人伸手一指說:“那位就是邵先生。”司馬光順著方向一看,只見一個農夫正在田裡耕種,心裡不免有幾分輕意:一個種田的莊稼漢不會像傳說的那麼出神入化,料事如神,且試再說。走到邵雍面前,司馬光還是很有禮貌的問:“請問您可是邵堯夫先生?”先生放下鋤頭,見面前三人彬彬有禮,忙說:“村野之人正是堯夫,不知客人有何見教?”司馬光說:“失敬,失敬,聽說先生通曉易理,本人想向先生請教,不知我的前程如何?望先生賜教!”先生說:“山野村夫,談不上通曉,不過略知一二而已,既然客人相問,那就獻醜啦。請寫個字。”

司馬光彎腰撿起一根小木棒,在地上寫個“人”字,然把木棒一放,直起腰:“請先生明查。”邵雍仔細一看說:“要以這‘人’字看,你定是居官之人,不過嗎……”“不過怎樣”不過現在不在其位。“那以後呢?”這以後嗎,定能升入卿相!司馬一聽深施一禮:“謝謝生。”

說完司馬光向家院一試眼色,家院接著說:“我也想請教教先生!”先生說:“請寫個字,家院在地下也寫了個‘人’字,寫完把木棒隨便一丟,說:“請賜教!”邵雍看了一眼說:“以你的‘人’字看,你不過是人家當差的。”司馬光的朋友見兩人的事都測對了,就上前一步說:“先生給我也測一下,看我的前程如何?”“你也寫個字”。“不用寫了,還以‘人’字吧!”先生一琢磨說:“你的‘人’字可不大好。”“有何不好?”“你要小心入獄”,司馬光的朋友一聽,急了:“為啥同是一個‘人’字,一個是當官的,一個是當差的,我為啥要入獄呢?”“人的命運不同,心理也不一樣,寫字也能表達你的思想行動,同是一個字,其結果就不一樣,第一個‘人’字寫好木棒放在字中間成個‘大’字,當官的稱大人,第二個字寫好木棒隨便一丟,剛好丟在人字下邊,成了‘個’字,是人下人,你的人字沒寫是口說出的,口中有人不就是囚字嗎?所以你要小心受困。”

  先生的一番講解,三人無不讚服,司馬光接著又與先生談了一些天下大事,邵先生說的頭頭是道,司馬光大加讚賞,遂與先生結為朋友,並以兄長之禮對待先生。

後來,司馬光的朋友因與新法不合,由於別的案件牽涉到他而吃了官司。新法失敗後,朝廷又任用司馬光為相併為朋友平了反,朋友對司馬光說:“邵先生真乃神人,有先見之明。”

在與邵雍交往時,司馬光看到邵雍所作的《皇極經世》大為驚訝,此書所涉獵的歷史資料十分豐富,這些歷史資料正是《資治通鑑》所亟需的。當司馬光提出自己的想法時,邵雍毫無保留地讓司馬光查看他收藏的所有史料,由此,司馬光便對尚是一介布衣百姓的邵雍刮目相看,並結交為摯友,兄事邵雍,引為同鄉。他說:“光,陝人;先生,衛人。今同居洛,即鄉人也。有如先生道學之尊,當以年德為貴,官職不足道也。”

此後,司馬光在“獨樂園”編著鴻篇鉅著《資治通鑑》,而邵雍在“安樂窩”撰寫《皇極經世》。“獨樂園”與“安樂窩”相距不遠,他們時常走動交往,郊遊踏青、飲酒賦詩。


發生千年古都洛陽曆史上的“聖人相會”之三:理學與史學相會

一天,司馬光穿戴平常,自崇德寺書局散步到洛水堤上,經過邵雍的天津橋畔之居時,他讓人向邵雍通報:“程秀才來訪。”邵雍出來一看,哪有什麼程秀才,原來是司馬光,便問道:“為何通名程秀才?”司馬光笑著答道:“司馬氏原出自程伯休父,故也可姓程。”此行司馬光留下了“拜表歸來抵寺居,解鞍縱馬罷傳呼。紫衣金帶盡脫去,便是林間一野夫。草軟波清沙路微,手攜筇杖著深衣。白鷺不信忘機久,見我猶穿岸柳飛。” (《獨步至洛濱》)邵雍也依韻和詩道“冠蓋紛紛塞九衢,聲名相軋在前呼。獨君都不將為事,始信人間有丈夫。風背河聲近亦微,斜陽淡泊隔雲衣。一雙白鷺來煙外,將下沙頭卻背飛。”

有一年,邵雍家的牡丹開得爭奇鬥豔,他禁不住詩興大發,隨口吟道:“牡丹一株開絕倫,二十四枝嬌娥顰。天下唯洛十分春,邵家獨得七八分。”為了“引誘”司馬光前來賞牡丹,他題詩一首:“牡丹一株開絕奇,二十四枝嬌娥圍。滿洛城人都不知,邵家獨佔春風時”。

司馬光來了之後,覺得邵家的牡丹確實獨樹一幟。隨和詩一首:“君家牡丹今盛開,二十四枝為一栽。主人果然青眼待,正忙亦須偷暇來。”


發生千年古都洛陽曆史上的“聖人相會”之三:理學與史學相會

某年二月,司馬光送給邵雍兩壇酒,附上詩一首,“紅櫻零落杏花開,春物相催次第來。莫作林間獨醒客,任從花笑玉山頹。” (《二月六日送京釀二壺上堯夫》)邵雍寫回詩到道: “洛陽花木滿城開,更送東郊雙榼來。遂使閒人轉狂亂,奈何紅日又西頹。” (《和君實端明副酒之什》)另外,邵雍寫了《年老逢春十三首》,司馬光和寫了《和堯夫先生年老逢春三首》。一次,司馬光約邵雍同遊崇德閣,等了許久,邵雍不到,遂寫了一首 “淡日濃雲合復開,碧崇清洛遠縈迴。林端高閣望已久,花外小車猶未來。” (《崇德久待不至》)書法感慨;邵雍到後,隨即和了兩首,一首雲:“君家樑上年時燕,過社今年尚未回。請罰誤君凝峙久,萬花深處小車來。”另一首寫道:“天啟夫君八斗才,野人中路必須回。神仙一語難忘處,花外小車猶未來。”

邵雍有懶起習慣,曾為此寫詩“半記不記夢覺後,似愁無愁情倦時。擁衾側臥未忻起,簾外落花撩亂飛。”(《懶起吟》)司馬光讀了很喜歡,請邵雍寫來貼在簾上。

曾經遊學四方、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邵雍,亦儒亦道,是理學鼻祖,對萬物週期規律的研究和體察,遠超一般人。他的學問和為人,使其學生和朋友越來越多。好朋友多次舉薦邵雍做官,他都婉言謝絕了。漸漸地,整個洛陽城的人都知道了這位學富五車、儒學道術造詣頗深,是人品可靠、待人接物春風化雨的先生。而司馬光著的鴻篇鉅著《資治通鑑》更被後世奉為史學鉅著、治世經典。

司馬光邵雍的洛陽相會,為洛陽這塊神奇的土地增添了更加厚重的人文氣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