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大家好,我是刘桦。

我发现,有些父母一谈到孩子,就会愁眉苦脸,数落种种不是,比如孩子上网,顶嘴,不听话,厌学、懒惰等,让人听了感觉到孩子真的是一无是处。

事情真的是这样吗?难道孩子真的是一无是处?我觉得未必,孩子的很多不足,只是不符合父母的标准而已。

“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有的父母认为,成绩好才算是好孩子,能考上好的学校才算是优秀,只拿成绩、分数来判定一个孩子的好坏。

有的父母把孩子上重点中学当成了是自己的面子,从来不考虑孩子的感受,一味的要求孩子努力学习,在虚荣心的驱使下,父母们开始在孩子的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学习成绩等等方面进行攀比。

于是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看到别人报兴趣班,不管孩子是否有兴趣,都给报上,给孩子请一对一的家教,这样既能够快速的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又能又恰好能满足他们的教育虚荣心。

然而,父母的虚荣心却伤害了孩子,在高压下学习的孩子丝毫感觉不到一点学习的乐趣,却又不敢反抗,于是开始厌学。

“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我相信,每个父母都是希望孩子好的。但什么才是真正为孩子好呢?

真正为孩子好的父母是希望孩子做一个快乐负责任,心智成熟的人,不管他学习成绩如何,不管他将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他感觉到快乐和幸福,对自己和他人负责任,遇事成熟处理,这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孩子的人生,不只有分数,还有比分数重要和有意义的事情。

“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所以父母不要总盯着孩子的缺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要看到孩子学习以外的能力。

况且,每个人对成功的定义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只要顺顺利利、平平安安、家庭和和睦睦,就算是人生成功了。

人生是孩子自己的,怎么过,应该由孩子来决定。不要让孩子在父母的期望和压力之下直不起腰来。

其实,孩子诚实、正直、善良、上进,不论他在哪个位置上,从事什么工作,都值得你骄傲,只要他凭着双手来养活自己,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有贡献负责任,他就是一个幸福有价值的人。

社会上有很多由于父母教育的失误而导致的悲剧,所以我们一定要引以为鉴。

“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客观地看待孩子的长处与短处

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这个社会,就是需要不同的人做不同的事,社会才会进步和发展。

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有一个美国男孩,出生在一家贫困家庭。他从小性格就内向,成绩总是倒数第一。老师不喜欢他,同学们经常嘲笑他,不愿意跟他一起玩耍。小男孩子学习非常努力刻苦,但因为智力因素,就是达不到预期。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在路边哭泣的老头人,便蹲下来问道:“爷爷,你为什么哭呀?”老人抬起头来,手里拿着一张烂了的钞票,恶狠狠地说:“那该死的老鼠咬坏了我的一美元钞票!” 于是,小男孩回到家,从箱子里翻出自己的存钱罐,之后在小店兑换成了一美元并交给了老人,他说:“这是我用魔法变出来的一美元。”

男孩子的父亲知道这件事后,被儿子的善良感动了,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并没有笨到不可救药的地步。于是,他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成功就像一个固定的车站,如果我们无法抢到汽车上的座位,不妨通过骑马、乘船、跑步来到达车站。”

听到父亲的话,小男孩子深受启迪,他决定一心一意学魔术,希望能为那些郁郁寡欢的人减轻精神上的痛苦,给他们带来幸福和欢乐。

这个男孩,就是美国伟大的魔术师大卫·科波菲尔。

“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有的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但他可能在其他方面的特别之处,所以,父母不要只看孩子的成绩好坏,作为衡量孩子是否成功。

事实上,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是具有许多评价标准的,帮助孩子发现自己的优点,并引导他去开发自己的潜质,会让孩子成就最好的自己。

“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来规划未来

对于孩子的未来,不是说,父母不能规划孩子的未来,而是不要用自己的喜好和期待来规划孩子的未来

而是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跟孩子一起规划未来。父母可以与孩子一起分析,给予孩子充分的发言权,让孩子自己说出自己的愿望,父母也可以协助孩子分析优势与不足之处。

这里要注意的是:父母要以孩子的自身特性为参照,不能对比别人家的孩子的特长为出发点来要求自己的孩子,更不能以周围人的喜好和期望来要求孩子。

“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启发孩子的人生理想

现在的孩子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物质条件非常丰富,父母给予了很多的关爱,于是就养成了被动接收信息的习惯,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如此一来,孩子就很难主动学习,或思考未来。因此,这就需要父母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跟孩子一起探讨学业和未来,启发孩子的人生理想。

当孩子有一理想,自然就会主动去追求。同时,父母要还减少对孩子的包办,多让孩子自己判断选择,并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父母一定要明白:孩子终究要学会过自己的生活,承担各种各样的家庭责任和社会责任,因此 ,对孩子信任和放手,是硬道理。

“孩子啥都不行?”这不是孩子的问题,是父母的标准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