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1864年,对于日本注定是动荡的一年,在这一年之中,日本发生了许多大事,比如说池田屋事件,比如说禁门之变。而对于这两件事中的核心长州藩来说,就更是灾难性的一年了,与英法荷美四国的下关战争以失败告终不说,意图劫持孝明天皇的计划也以失败告终,更别提现在他们还要面对孝明天皇让幕府组织的十五万大军讨伐。如今内忧外患之下,长州藩要如何逃过一劫呢?

一、作死作成朝敌国贼

对于长州藩来说,来自外部的打击,莫过于他们因为禁门之变而被定义为“朝敌国贼”。事实上,这也颇有一些讽刺意味,因为这个“朝敌国贼”的名声,其实是长州藩自己争取来的。众所周知,长州藩是日本幕末时期的攘夷主力,所以他们在攘夷过程里就非常激进。

早在1863年9月30日,他们就计划利用“大和行亲”的机会,联合京都的攘夷派官员逼迫孝明天皇下令攘夷。当然了,这件事最后被萨摩藩和会津藩破坏,长州藩也被解除了兵权并赶出京都,日本史学界称之为“八月十八日政变”(按照日本旧历,是8月8日没错)。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不过长州藩脑子有点轴,上到藩主下到武士都是头铁无比。所以在1864年他们又制订了更大的“计划”——打算趁着风大的时候,让潜入京都的浪人们在京都放火,然后浪人们一拥而上,把孝明天皇从皇宫里给劫持走。

当然了,这个计划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因为长州藩行事不够周密,竟然被维护京都治安的新选组听到了风声。结果他们的探子在1864年7月8日被新选组逮捕,准备在京都起事的浪人们也在池田屋旅馆被新选组一网打尽。劫持天皇的计划还没等开始,就宣告失败了。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但是头铁的长州藩仍旧不肯放弃,所以又计划派出军队去京都,以给长州藩藩主“叫屈伸冤”为理由,一举攻入京都的天皇御所,劫走孝明天皇去长州藩“主持”攘夷大计。这件事就是日本历史上发生在1864年8月20日的“禁门之变”,长州藩和萨摩藩、会津藩、桑名藩在京都御所的蛤御门交战,最终以长州藩不敌败退为结局。不过长州藩这次可算是把京都祸害的够呛,好端端一个京都愣是被长州藩烧掉了三万多间房子,都成了开挖野地了。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这件事让孝明天皇大怒,心说你们这不是要拿我当个摆设吗?怎么着还真把我当汉献帝不成?于是愤怒的孝明天皇立刻将长州藩定义为了“朝敌国贼”,并下令给幕府将军德川家茂,让德川家茂组织部队讨伐胆敢以下犯上的长州藩。得到命令的德川家茂不敢怠慢,连忙组织起36个藩国的军队,约有15万大军浩浩荡荡的向长州藩杀去。而此时的长州藩,不仅面临政治上的压力,更面临内部的巨大压力。

二 、损失惨重的长州藩

如果说仅仅是外部压力,或许长州藩这次顶一顶,咬咬牙和幕府见真章的打一两场胜仗的话,或许还能挺过去。可是对于长州藩而言,更大的问题是来自于他们内部的问题。而这个问题则比较悠久,要追溯到长州藩的攘夷态度上了。众所周知,长州藩是攘夷运动的核心,也是攘夷专业户,他们不仅身体力行的积极刺杀外国人,还要和西方国家面对面的干仗。所以他们先后在1863年和1864年与西方国家打了两次下关战争。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但可惜的是,长州藩的军力本就一般,对西方技术的引进也不算积极,所以说是连续吃了两次败仗。比如说第一次下关战争,刚在1863年5月袭击了美国、法国和荷兰船只后,还没开心几天呢,西方国家的报复还击就来了。先是在6月1日被美国的军舰怀俄明号暴打一顿,长州藩两艘蒸汽动力军舰和一艘风范军舰都被击沉。然后6月5日又被法国军舰赛米拉米斯号一顿暴打,连炮台都被登陆的法军占领了,甚至还烧毁了附近的部分民居。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不过长州藩头铁啊,所以说失败后继续整军备战,炮击经过的外国船队。于是在1864年,英国、法国、美国、荷兰聚集了17艘战舰和五千多名士兵,浩浩荡荡的杀向了据守下关的长州藩。战斗在1864年8月4日开始,长州藩一路被动挨打,仅仅开战4天就丢失了所有的炮台,到了8月8日,长州藩的下关城也被登陆的联军攻占,长州藩被打的一败涂地。

输的底朝天的长州藩只能向英法美荷四国低头求和,在保证不会在炮击外国船只后,签了停战协议。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这场两场失败下来,可让长州藩损失惨重,不仅财政上要做出赔偿,在士气上也出现了低沉。毕竟之前一直喊着攘夷,可现在这夷非但没攘走,自己还让夷给打了。如果说第一次下关战争的失败,可以说是因为准备不足造成的,那么第二次下关战争的失败后,那就真的是让长州藩内部的开始分裂了。

内部主张对幕府全面谢罪,主张“纯一恭顺”的“俗论派”开始起事,希望能够夺回权利,并且终止眼下这种极端的策略。而激进派则为之做出了最后的努力,也就是发动了“禁门之变”。当然结果我们都知道了,不仅是以失败告终还引来了朝廷的讨逆大军。

三、夹缝求生的长州藩

事实上,对于长州藩而言,这个局面可以说是糟透了,几乎是比当年关原之战更为恶劣的局面。毕竟当时的长州藩就算失败也还有条后路,可现在如果战败的话,那估计长州藩就得被朝廷和幕府军给彻底一窝端了。原因自然很简单,因为当年长州藩没有被定义为“朝敌国贼”啊,可现在不仅被定义为“朝敌国贼”,而且还被幕府的15万大军征讨,以现在长州藩手上那点部队肯定是打不过的。再加上内部的分裂倾向,所以说能否抵抗住已经是问题了。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随着幕府大军日渐逼近,长州藩内部的分裂也就越发严重。毕竟幕府军是有15万人,长州藩手上连万余人的正规军都不到,要正面硬拼肯定是悬了。尽管“俗论派”和“激进派”演化过来的“正义派”都主张先和幕府议和保全自身,但“正义派”是主张假投降保存自己,然后伺机东山再起的。

所以说“俗论派”和“正义派”相互之间是谁看谁也不顺眼,都恨不得把对方当国贼给天诛喽。

最终还是“俗论派”在9月份先下手为强,直接把从英国回来的“正义派”核心人物井上闻多给干掉了,另一个核心高杉晋作也遭到了“俗论派”打击而被迫逃亡。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这么一来长州藩就完全被“俗论派”夺取了权利,从而开始力主与代表朝廷和“大义”的幕府军议和。(在日本的文化里,大义十分重要)而另一方面,幕末奇人坂本龙马和其恩师胜海舟也找到了担任幕府讨伐军的参谋的西乡隆盛,阐述了长州藩对于推翻幕府的重要性。西乡隆盛一琢磨也确实是这么个道理,所以说也就不那么想消灭长州藩了。

毕竟如果因此削弱了倒幕派的力量就不好了,再加上长州藩现在由“俗论派”主事,西乡隆盛就更期望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了。

禁门之变后的第一次长州征讨,走投无路的长州藩要如何化险为夷?

最终西乡隆盛在11月前往了萨摩藩的分支藩国岩国藩,在此地秘密的和长州藩谈判。在长州藩接受了“禁门之变”的三名主要责任人切腹谢罪,五名次要责任人要离开长州藩被软禁,以及拆毁他们用于防御幕府的坚城“山口城”之后,长州藩这才算是逃过一劫。

虽然说这屈辱的城下之盟实在是让长州藩难以接受,可是长州藩终究是保存了下来,免于被幕府大军彻底剿灭的命运。当然了,这也为日后长州藩能够成为倒幕主力,埋下了伏笔。

结语

可以说长州藩的幸免于难,本质上是西乡隆盛为了大局考虑而保护了长州藩。这不仅为长州藩成为倒幕战争的主力埋下了伏笔,更为日后的萨长同盟打下了基础。当然了,长州藩的“俗论派”也没能蹦跶多久,因为逃过一劫的高杉晋作随即在下关市的功山寺发动了“功山寺起义”,直接把俗论派给砍瓜切菜了。长州藩的“正义派”借此重掌了权利,而长州藩就在此刻发奋图强,以期在日后能够一举推翻幕府。

参考文献:《日本近代史》

《长州战争 幕府瓦解的十字路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