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娃媽媽把“戰場”搬到學校,線上學習建議學生適時按“暫停鍵”

南都訊記者呂婧通訊員方鐵民直到錄課播出前,她心裡仍然惴惴。“也許也是責任感的體現吧,屏幕前的一雙雙小眼睛,讓我絲毫不敢懈怠。”羅秋嬋是開發區第八小學一名語文老師,中山市骨幹教師。她也是一個二孩媽媽。參與微課錄製後,常常要忙到凌晨,她只能把不滿3歲的小寶留在家中,自己回到安靜的學校,反覆錄製,把最完整的課堂呈現給學生。

二娃妈妈把“战场”搬到学校,线上学习建议学生适时按“暂停键”

二寶留在家裡回學校錄製

2月26日晚上11點,羅老師接到錄製微課的通知時,既開心又忐忑。“開心的是自己有幸參與到這次的線上教學的課程錄製中,成為其中的一份子”,她說,忐忑的是這時間緊迫,教學的對象和上課的方式都跟平時有巨大的變化,“能不能給家長、孩子一個滿意的課堂,消除特殊時期社會各界對教育產生的焦慮”,一開始,羅老師自己心裡也沒底。

接到任務兩天後,2月29日,就要進行第一課的錄製。這兩天的時間裡,她要理清教案思路、製作課件、整理現場講說稿,從白天到晚上連續作戰,一直忙到凌晨2點。羅老師是一個二孩媽媽,小寶還不到3歲,正是粘人的時候,平時晚上一定要媽媽陪著睡覺。第一個晚上她對小寶說,“媽媽要幹活,讓爸爸帶你睡吧”,結果孩子哭得聲嘶力竭。“一節課規定20分鐘,我用手機秒錶倒計時總是被他的哭鬧聲打斷,無奈,只能將‘戰場’搬到了學校”,她說。

為了能更好地在鏡頭前把最完整的課堂體驗帶給學生,羅老師已經不記得在課室裡模擬練習了多少回。2月29日,第一次正式錄製開始,儘管已經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但當站在大屏幕前,強烈的燈光打在身上,眼睛盯著一臺不能給自己任何反應的冰冷機器,我還是感到了前所未有的緊張感”,她笑著回憶,“總感覺喉嚨異常地乾燥,大腦似乎沒有了日常的敏感度”。憑著對教案爛熟於心,她順利地一鏡到底。

團隊共同努力課程獲得肯定

在錄製微課的過程中,羅老師感受最深的,是整個團隊由上至下的協調力與執行力。教研室的梁雪菊老師指引課程方向和實施內容,她在錄播群中一再強調,必須拿著紙質教材校對課件文字,一個字一個字地核對,從細節上做到嚴謹有序。小組長楊豔老師按照有關規定要自行隔離,不能參與現場課堂的錄製,但小組成員中的每一節課,每一個設計,每一個課件,都一個不落地逐字逐句地進行認真審核並給出意見。“無論什麼時候,無論多晚,她永遠在屏幕的那一頭,耐心地與我們交流。”羅老師說。

在大家共同努力下,錄製效果很不錯。很多家長和學生在留言中給予肯定,表示課程條理很清晰,重點突出,學生很容易明白。不過,羅老師認為每一節課也會留下一些小遺憾,“這也正是課堂教學的真實魅力所在,促使著我在下一節、下下節的課堂設計中更加嚴格要求自己。”

說到線上教育,羅老師認為和日常課堂最大的不同是,沒有師生的互動,沒有具體的學情分析。所以她建議孩子在每一節課之前,要進行對課文和生字詞的預習,也可以根據課後題對課文進行初步的分析和判斷,在線上學習時再與老師的教學進行呼應,這樣會事半功倍。另外,在線上學習時建議學生根據老師的教學要求按下暫停鍵,幫助自己更好地完成老師授課時的任務,能更好地對課文進行學習。

圖片由通訊員賴建沅提供

二娃妈妈把“战场”搬到学校,线上学习建议学生适时按“暂停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