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如何从自卑中超越

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阿德勒有一个观点——克服自卑追求卓越是人格发展的动力。

克服自卑与追求卓越相辅相成。克服自卑,是追求卓越的过程;而追求卓越,则是克服自卑的结果。既有自卑,遂要超越。

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中,提到了下面的例子。

假如一个人在童年时期遭遇不幸,他用尽心机,想方设法摆脱自己的困境。“幸,好;不幸,则更好。”不幸的经历使他产生积极的生活态度,“我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状况,争取美好的未来。我的孩子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而有的孩子则愤愤不平,他以仇恨的眼光看待比自己境遇好的儿童,“老天不公,人家凭什么就能享有那么好的环境,而我却不能。既然老天待我残忍,凭什么我要对别人仁慈。”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自身所处环境对一个人未来综合发展的影响固然大,但最为关键的还是他对自身所处环境的解读。这就是为何相似的成长环境,有时却造就出截然不同的人来的缘故。可以想象在上述例子里所提到的孩子中,具有积极心态的前者更有可能在未来改善自身境遇,实现自我超越。

《自卑与超越》:如何从自卑中超越

要从自卑中超越,必须找对方式。而要找对方式,针对环境的正确解读是必不可少的。所谓对环境的正确解读,总结来讲即良好心态的培养以及由此针对自身适宜的塑造。

克服自卑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但自卑问题的解决会使得我们在处理人生问题时减少许多麻烦——既然和人生问题相关,那么无论怎么重视也不为过。

在书中,阿德勒指出人生有三大问题:职业问题、两性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归结起来,其实也就是个人问题、家庭问题、社会问题。个人的职业是其自我价值的体现,而两性关系关乎家庭的幸福,至于人际交往问题则决定了个人是否能融入社会,以及他对这个社会的适应度。

一个人若是没有克服自卑,那么他在处理以上问题时,必然会消耗许多精力,同时极有可能因此丧失掉自己本可以获得的机遇。

另外,阿德勒在《自卑与超越》里尤其强调合作的重要性。为了能很好地处理人生三大问题时,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对于个人克服自卑来讲,与他人合作可以看作是外界对他的支持。一个人无论再怎么单打独斗,他都不可能脱离这个世界。家人、同学、同事甚至是陌生人,都是个人应该去努力争取合作的对象。只有从外界,即在与他人的合作中汲取力量,个人才有可能真正走出自卑。


《自卑与超越》:如何从自卑中超越

当然,我认为《自卑与超越》也有其局限性。

它的局限在于,太过于着重自身缺陷,着眼于自卑,过分放大了自卑效应,而忽视了对自身的接受与容纳。有些人拼命想逃离自卑,但有时自卑就像沼泽,他挣扎得越厉害反而陷得越深。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用力过度了。

我有个朋友,小姑娘漂亮、爱笑、为人亲切,最近一次和我聊天说要“努力做自己”。如果放在以前,我对“努力做自己”这五个字当然不会有丝毫疑问。可如今我就在想,“做自己”还需要努力、刻意吗?努力、刻意做出来的自己,真的就是真正的自己吗?

不管你是怎样的人,做自己坦然就好,无需太努力、刻意,你会发现做自己没有你想得那么复杂。同理,不管你有怎样的自卑,先别急着推开它,别慌着撕掉自己身上的标签,你会发现自卑其实没有那么可怕。

放轻松些,别紧张,自卑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严重。一步一步慢慢地、稳稳地走,同时欣赏沿途的风景,可能你收获的,远不止终点。

写在最后,我并不觉得自己此时此刻的观点是无比正确的。但如果文章能给读者一些启发,对于作者而言,便已是莫大的欣慰了。文字本身不是一种力量,文字背后的思考才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