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多讀書氣淡如菊,什麼意思?怎麼理解?

用戶13332972346


讀書有什麼用?

赫爾曼.塞黑說,世界上的任何書籍都不能帶給你好運,但是它們能讓你悄悄成為你自己。

也正如李宗盛所說,世上沒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數。同樣的,世上沒有白讀的書,每一本都融進你的氣質裡。

欲脫俗氣,洗浮氣,第一是讀書。第二是有選擇的讀書。讀書的人,人如其書。讀的書成為骨骼和血肉。

而軀體又昇華精神。讀書的目的不是學會知識,而是習得一種思維方式——在繁瑣無聊的生活中,時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識(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雜亂、無意識的生活拖著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學會思考、選擇,擁有信念、自由,這是讀書,也是學習的目的,也是獲得幸福的能力。

古人重讀書,重交遊,讀書養氣為第一要務,所謂作品的正氣、靜氣、雅氣全由讀書養氣而來。 俗骨難醫,匠氣難除,讀書是良藥。

讀書讓人無須身處險境,便能窺探人心複雜;無須踏遍山川,就能看見世間百態。讀書的過程,是遇見自我的過程,也是敏銳感知的過程。氣質緣起天生,後天修煉亦可增進。那麼該如何通過讀書提示氣質?

1.讀經典。經典書籍經久不衰,耐得住考驗。

2.多類別。拓寬閱讀邊界,遊記、散文、心理、經濟、傳記......均可涉獵;

3.少功利。靜心感悟書與你的心意相通,懂你得恰到好處。

4.勤思辨。再好的書,均有其主觀色彩,既是主觀,難免有失偏頗。

5.知行合一,學以致用。




策世品牌戰略lydia


其實很簡單,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單單談論讀書人氣淡如菊,到底代表什麼含義?沒有實在意義。我們拿一個對比吧。我們比喻一些貪婪的商人,說他們身上充滿了銅臭味,那麼,理解這個銅臭味,自然就理解這個讀書人的這個比喻:清淡如水,淡泊名利,只求學問,如菊花一般,淡而芳香。


易學文化作家朱辰彬


多讀書氣淡如菊,散淡雅香不見俗。

不與百花爭春色,喜歡隨著秋風舞。

樂於清涼戰枯萎,甘於寂寞忍孤獨。

不卑不亢不氣餒,不畏不懼不貪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