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镌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儒

人们常说受儒家思想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那么什么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怎么禁锢我们的思想的呢?估计大多数人还不太了解,下面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儒家思想。

在前面我们讲了老子,也了解了道家的“无为”,我们来看下儒家与道家的区别:

道家思想:老子看透了万事万物的规律,认为人力无法改变自然界的规律,因此不会违背规律而行,讲求“无为”。后世道教宣扬“无为”,隐居山林做出世修行。

儒家思想: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人组成的,那就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人与人在沟通交流的过程中就会产生私欲,只有将人心中不好的欲望去除掉,才可以达到修身的目的,心无恶念,社会自然和谐,天下必然太平。所以儒家讲求入世修行,就是在人与人沟通交流中提升自身素质。

儒家思想的目的:

儒家是入世修行,通过提升自身内在的修养,小到处理家庭事务,大到治理国家,最终达到天下太平。即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了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伟大目标,先哲们在不同时期的入世修行中遇到的不同的境况就产生了不同的思想。

最具代表的就是儒家四圣。儒家四圣即孔子,孟子,朱熹,王阳明。

孔子推行“仁”政,认为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

孟子取“义”,提出人之初,性本善。强调舍身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强调要以“礼义”来约束自己的一言一行,不能为优越的物质条件而放弃礼义,“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朱熹守“理”,朱熹认为万事万物皆源于“理”,“上而无极、太极,下而至于一草一木一昆虫之微,亦各有理。“,强化了”三纲五常“,以”理“为伦理道德的基本准则。万事万物的存在都有他的道理,需要自身去弄明白其中的”理“,皇帝之所以为皇帝,百姓之所以为百姓,皆有其”理“。从元代到清代,朱熹的学说作为科举考试必修课程。

王阳明的“心学”,认为“心即理”,“理”存在于心中,为人处世需“知行合一”。留给后世经典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王阳明认为人性之初是无善无恶的状态,即“心之本体”的状态,善恶是人的心动了才有了区分,需要在入世修行中不断的去除后天的恶,恢复人的“天理”本性,也就是“致良知”。

春秋战国时期,孔孟推行“仁义”,孟子死后儒学失传,直到宋代周敦颐创立“理”学,儒家思想才得以再次发展,程朱理学则把儒家思想再次推向辉煌,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程朱理学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并作为科考取士的标准。而在明代,王阳明对“程朱理学”产生了怀疑,并最终创立“阳明心学”,提出“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等。引领了明代末期的思想解放和资本主义萌芽,其学术思想传至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直接影响了日本明治维新。

深镌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儒


深镌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儒


深镌于中国人骨子里的基因-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