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解讀—最牛地主之家:少爺當了大將,姑爺當了大將


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上面的藍色字體“唐僧歷史經”,再點擊“關注”,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最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清末民初,隨著廣大勞動人民當家做主意識的不斷覺醒,革命浪潮席捲了全國的各個角落,學生、工人、農民紛紛投身於解放事業,同剝削階級展開殊死鬥爭。這其中,也包括一些思想先進的地主家子女。

湖南湘鄉位於漣水河畔,陳家和譚家都是當地的封建知名士紳,交往十分密切,尤其是兩家的小少爺陳庶康和譚世銘自幼相交,友情篤厚,一同上學讀書,一同玩耍取樂,時常膩在一起。

1916年,還不滿14歲的陳庶康不能容忍帝國主義對中華民族的踐踏,毅然報名當了兵,並介紹譚世銘進入東山學堂讀書。當時,東山學堂不僅教授西方先進的科學文化,還向學生們傳授歐洲革命鬥爭歷史。在這裡,譚世銘開始投入反帝愛國運動。

1926年,譚世銘從學堂畢業,與陳庶康的四妹秋菊喜結連理,成為了陳家的姑爺。不久後,譚世銘寫信給陳庶康,要求報考黃埔軍校,參加革命鬥爭。

這時,陳庶康已改名為陳賡,在國民革命軍第8軍任特務營營長。接到妹夫的信件後,陳賡立即派人把他接到武漢參軍。之後,譚世銘改名為譚政,正式投身革命。

1955年9月,陳賡和譚政同時被授予大將軍銜。

一戶人家出了兩位大將,實在牛皮,被稱為最牛地主之家也不為過!可是,這還不算完,除了陳賡和譚政外,陳家的家僕中還出了兩個將軍級的大人物。

當年,陳家有一戶姓盧的佃農,家中有個孩子叫盧冬生,7歲就開始到陳家當牧童。陳賡沒有把盧冬生看作是僕人,而是待他親如兄弟,關係密切。陳賡參軍後,盧冬生離開陳家到湘潭打工。數年後,盧冬生跑到衡陽,加入唐生智的湘軍第四師。

後來盧冬生跟隨部隊到達武漢,見到了被派到特務營當營長的陳賡,並留在營部當了副官。從此與陳賡成為在同一條戰壕裡生死與共、並肩殺敵的戰友。

可惜的是,1945年12月,時任哈爾濱衛戍司令員、松江軍區司令員的盧冬生在哈爾濱不幸遇難,年僅37歲。如若盧冬生不犧牲,1955年,陳家又將多一位中將或上將。

與陳賡、譚政、盧冬生不同的是,陳家的第4個將軍卻是個反面人物。

1927年5月21日,駐長沙第三十五軍三十三團團長許克祥,在長沙發動“馬日事變”,大肆殘害革命人士,犯下了累累罪行。很多人不知道,許克祥早年也曾是陳家的家僕。

解放前夕,時任南京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的許克祥自知罪孽深重,只得倉皇逃往臺灣,於1964年病死,遺臭萬年。

人這一輩子,正如陳賡將軍所說:出身並不重要,關鍵在於你選擇什麼樣的路,樹立什麼樣的世界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