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李治實在冤枉,“不是哥軟弱無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高宗李治是一個悲情人物,史書上貶斥他軟弱無用,絕口不提他的永徽之治

,這是非常不公平的。

李治一輩子都被他爸爸李世民留下的兩個大禮包困擾,在當上太子的第四天,李世民就送了他第一個大禮包

這個大禮包就是由長孫無忌、房玄齡、褚遂良等人為首的相權集團,李世民的本意是讓這些老臣輔佐李治,但是李治的權力被這些人極大地限制了。

李世民駕崩後,留下了第二個大禮包,這就是李治的小媽武則天,後來著實坑了李治一把。

高宗李治實在冤枉,“不是哥軟弱無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唐高宗李治是歷史上一個悲情人物

李治登基之後面對的情況相當複雜,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相權過大的問題,將權力回收到自己身上。

相權的核心人物就是他的親舅舅長孫無忌,這個三朝元老仗著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完全不把李治放在眼裡,前期幾乎架空了李治

長孫無忌口口聲聲地宣稱:“李治的皇位是老子爭取來的,一個乳臭未乾的小子怎麼能處理好國家大事呢?”

長孫無忌的野心開始暴露了出來,他藉機清洗朝中老臣,培植自己的勢力

高宗李治實在冤枉,“不是哥軟弱無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李治的親舅舅長孫無忌,他一心培植自己的勢力想一手遮天

長孫無忌的所作所為觸及到了李治的逆鱗,他想出了一個高招,這個高招就是利用武則天去壓制相權

他的第一步就是廢除了長孫一支的皇后另立新後武則天,而後又立武則天之子為太子

永徽六年至顯慶四年長孫無忌集團節節敗退心腹褚遂良被逐出京城,李治還給了長孫無忌最後一擊。

這一擊就是給長孫無忌扣上了謀反的帽子,自此以後長孫無忌集團逐漸垮臺,李治在不動聲色中奪回了皇權。

高宗李治實在冤枉,“不是哥軟弱無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武則天只不過是李治的一枚棋子,李治在世時二人合作得很好

李治之所以為史官詬病,最主要的原因還是中國人過不去的心結

這個心結就是武則天把持了朝政,李唐王朝最後被武周王朝替代半個世紀之久。

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李治並非成為了傀儡,而是由於身體原因下放了一部分權力給武則天。

顯慶五年是高宗李治的轉折點,剛剛完勝長孫集團的他身體出現了大問題,在仔細思量之後,他決定讓武則天幫著處理部分朝政,這就是武則天進入政壇的肇基。

高宗李治實在冤枉,“不是哥軟弱無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李治立武則天的兒子李顯為太子,意在培植武則天的勢力

所謂的“內外二聖”是誇張的說法,李治雖然病重,但是朝中重要的事情還是由他處理。

上元二年,李治任命了兩位相,但是不久之後他又廢除了其中的一位,可見李治並未完全下放權力。

太子李顯資質一般,李治主張早立皇太孫打破了歷來的慣例

更重要的是李治並未糊塗,他在世之時極力壓制武家勢力,武則天的親戚雖然在朝為官,但大多是微不足道的閒職,並未擔任重要職位。

高宗李治實在冤枉,“不是哥軟弱無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高宗李治與武則天的關係是合作而非對立

唐高宗李顯的冤枉之處就在於人們忽視了他的功績,往往只把目光投向他和武則天的那段關係。

更為可氣的是,武則天和他的關係在史書上不僅被大書特書,而且成了對立的關係,人們把對武則天的不滿全部放到了李治的身上。

永徽之治是李治最大的功績,沒有他和武則天的合作,唐朝不會出現這一偉大的時期。

只可惜,李治父親李世民的光芒太過於刺眼,即便是他的貞觀之治窮兵黷武,民生凋敝

高宗李治實在冤枉,“不是哥軟弱無用,怪只怪哥做得太好”

開啟了貞觀之治的唐王李世民

一代明君唐高宗李治,一個低調務實的悲情帝王,卻遭受到了如此不公的評價,不是因為他做得太差,而是他做得太好。

永徽年間的唐朝國力遠遠強過貞觀年間,是大唐最安定最繁榮的時刻之一。

高宗李治上任之初就完善了唐初的各項法律,同時啟動了殿試製度,為李隆基的開元盛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可憐的李治,在與長孫集團博弈期間不得不動用武則天這顆棋子,仁慈的他敗就敗在了過於相信身邊的這個女人。

可是武則天,又何罪之有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