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路上】新生兒科堅“手”崗位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牽動著每個人的心。害怕嗎?怕,怎能不怕!那,面對疫情毅然逆行而上的英雄們,他們怕不怕?

記得有人說,哪有什麼英雄,不過是一群孩子,學著前輩的模樣,和死神搶人罷了。還記得有位醫護人員說這是我們應該做的;年邁的患者說,孩子,這不是你們該做的……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為了在疫情肆虐的時候讓新生命依舊安睡,為了與病毒抗爭,為了繼續與生命爭分奪秒,她們,西北大學附屬醫院•新生兒科的醫護人員守初心,勇奮戰。

【抗“疫”路上】新生兒科堅“手”崗位

由於科室新生兒、早產兒自身免疫功能低下,抵抗力弱,侵入性操作多,極易發生感染,加之新冠病毒肺炎的肆虐,新生兒科成為醫院感染的高危科室。因此做好手衛生在新生兒科顯得尤為重要。

【抗“疫”路上】新生兒科堅“手”崗位

對於新生兒科的護士們來說,每天做的最多的事情便是洗手,開暖箱門前、開暖箱門後、接觸寶寶前、接觸寶寶後、關暖箱門前、關暖箱門後都必須洗手。看似一個簡單的動作,洗手+“手消液二型”至少要5次。新生兒科的護士24小時內,給患兒至少換尿褲8次,餵奶8次。每一次餵奶,換尿褲都要經歷至少五次流動水洗手和無數次的速幹手消。與此同時,每天還要給患兒進行洗澡、口腔護理、臍帶護理、輸液、撫觸、定時量體溫等一系列操作。為了嚴防與避免新生兒交叉感染,在科主任、護士長的帶領下,科室醫護人員加強自身防護培訓、院感培訓以及七步洗手法的培訓。為了患兒的健康,洗手次數比以往增加了好幾倍。

【抗“疫”路上】新生兒科堅“手”崗位

由於洗手過於頻繁,醫護人員手上的皮膚變得粗糙,像羊皮紙一樣,十分敏感。每年冬天,她們的手指尖都會長滿裂口,手粗脫皮,起溼疹。但為了新生兒免受刺激,她們很少使用護手霜。一年又一年,曾經的纖纖玉手慢慢不復存在,一雙雙粗糙的手變成了一個個新生命來到人世間感受到的第一縷溫暖,一雙雙長滿裂口的手卻在保護一個個最嬌嫩的生命。

張月,新生兒科的一位護士,也是科室的副控感護士。自去年8月份開始到新生兒科工作。雖然年輕,但她對待工作嚴謹、細心。疫情期間,更是從自身做起,從小事做起。進入病房前,用七步洗手法正確洗手,接觸寶寶前後耐心做好手消毒,奶瓶採用“一對一”,並做好消毒滅菌工作。為了防止交叉感染,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

【抗“疫”路上】新生兒科堅“手”崗位

由於長時間被消毒液刺激,作為90後,她看著自己的手調侃:“手是女人的第二張臉,但這張臉實在太醜啦,還不如70歲外婆的手”。

護士長心疼大家,常說,”休假的時候大家要多塗抹護手霜”,她自己也給大家買各種類型的護手霜、手膜。

相信通過醫護的共同努力,一定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狙擊戰,市三院新生兒科會繼續堅持用專業知識、用汗水、用愛心救治和呵護每一個弱小的生命,憑著對生命的敬畏和執著,攻克一個又一個難關,創造更多生命的奇蹟。

【抗“疫”路上】新生兒科堅“手”崗位

疫情雖兇,有億萬人民共同攜手,也終將被擊退;力量雖小,有我們上下同心凝結,亦終將成江河。冬已去,花正開,寶寶們,不管外面多麼危險,我們定會護你平安!


稿件審核:宮浩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