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家“生變”!自營業務停止,疫情衝擊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創”

途家“生變”!自營業務停止,疫情衝擊帶來“前所未有的重創”

途家“生變”!

27日,有媒體曝出途家自營業務發佈《停止業務通知》,告知途家自營業主,因受疫情影響,公司做出戰略調整以求得更好發展,業主託管房屋所在地的途家自營業務將於2020年4月26日停止運營,不再繼續提供服務。其涉及北上廣深等20個城市。

當天下午,執惠從知情人士處瞭解到,上述通知屬實,3月中旬途家內部已有相關指示進行業務調整,而自營業務的未來規劃目前還不明確。

自營業務團隊是否裁員?他沒有透露,但表示既然業務不做了,“應該可以得出一個很合理的推測。”

在上述通知中,途家將疫情帶來的衝擊描述為“前所未有的重創”。

一個多月前,去哪兒CEO陳剛同時擔任途家CEO,在這位“新帥”的內部信中,提到“過去這些年的惡戰,途家全面勝出,拿到了一手好牌。”“子彈上好膛 全情投入新賽季”。

其後,途家傳出裁員、業務線重大調整等信息。

對是否裁員等信息,執惠尚未從途家官方獲得確認。

自營業務曾是途家重點謀局之地,並保有較迅猛的擴張態勢,此次選擇背後,發生了什麼,又將繼續發生什麼?

20個城市自營業務停止

根據途家發佈的自營業務《停止業務通知》,其收尾工作主要包括四方面:房屋可在4月26日前正常運營,但不再售賣4月26日後的訂單;4月26日的服務正常提供不受影響,此後無法再提供相關服務;房屋收益結算均不受影響;房屋曾繳納押金等費用,會在6月30日前予以返還。

同時,停止業務的城市有20個: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成都、青島、三亞、天津、重慶、長沙、武漢、西安、德陽、株洲、湘潭、佛山、惠州、滄州和鄂州。

知情人士于傑告訴執惠,3月中旬途家內部已有相關指示進行自營業務調整。

而早在2月,就消費者退改問題與房東幫扶計劃,途家自營發佈4項舉措:對受疫情影響用戶發放高優惠折扣券;途家代運營整合分散式民宿資源實現民宿規模化管理,降低困擾個體商戶的物料、清潔等運營成本,加強成本管控;針對各城市住宿供需做策略調整,推出最高5折的“過渡性短租”需求;對經營系統、運力系統等進行優化更新,為旺季經營效率提升做充分準備。線下加強屋內設施維護管理,對房屋內物品老化,設施老化安排檢修。

而途家最終還是選擇停止自營業務,對此,于傑認為,這可能是整體行業受到的影響可能比預期要大。

近期中國飯店協會等機構發佈的《新冠疫情對中國住宿行業的影響與趨勢報告》顯示,,中國飯店協會調研了全國28個省(區、市)的600餘家住宿業企業,預計全年住宿行業營收將同比下滑24%,共計損失在1300億元左右。

國內一家民宿平臺高管對執惠表示,途家停止自營業務應該是疫情因素,“疫情來了,業務需要調整。”

于傑告訴執惠,目前途家自營的民宿房源有16000套左右,分佈在全國130多個城市,其中直營的有6000套左右(分佈在上述20個城市),加盟的有10000套左右(分佈在110多個城市),這次停止業務的是直營房源,加盟房源仍正常運營。

他透露,對直營和加盟,途家以城市為單位,一個城市只有一種模式,或直營,或加盟。其實此前也有一些城市退出,這次受疫情影響,可能一次退出的城市集中了些。

業務停止,是否裁員?途家自營業務內部人士王敏對執惠透露,自己對自營業務停止感覺有些突然,但目前還在正常上班狀態, 內部是否裁員暫不清楚。

于傑表示,暫不方便透露是否裁員信息,“你可以想既然業務不做了,團隊會怎麼樣?應該可以得出一個很合理的推測。”

子彈上好膛,全情投入新賽季

疫情下,民宿業務遭遇重創。多彩投的數據顯示,春節寒假假期大規模退單後,很多連鎖民宿品牌損失收入在全年收入的15-30%,面臨現金流近乎枯竭的困難。而疫情初步結束後的3個月內,隨著經濟環境的變差,文旅消費市場趨於冷靜,價格與入住率雙降,民宿市場不容樂觀。

執惠近期採訪的一家民宿運營商財務負責人曾透露,疫情大概對公司帶來幾千萬營收的影響,正尋求融資以渡過資金難關,但融資很難。

于傑沒有透露疫情對途家自營業務的具體影響,只是表示其受到的衝擊和行業其他企業一樣,另目前途家對自營業務的未來規劃沒有清晰的指示。

在他看來,民宿行業比較健康,也大有可為,途家自營的業務和模式也沒有問題,但途家在當前這個階段選擇停止自營業務,屬於“面對同一情況,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這和前一段時間途家換了CEO也有關係。

他打了個比方,就像炒股的基金經理,面對同一個大行情(股市大跌),不同的人做了不一樣的判斷和選擇,有人斬倉、有人死扛,有人募集資金進來抄底,有人可能沒有規劃。

這裡的CEO指的是陳剛。

2月24日,途家換帥,去哪兒網CEO陳剛同時擔任途家CEO,原CEO楊昌樂改任途家CEO顧問。這是途家一年內的第二次換帥。去年2月26日,途家宣佈創始人羅軍卸任CEO,集團COO楊昌樂升任CEO,全面負責各項業務。

當時,陳剛發了內部信,信中有不少話值得關注:

“疫情對整個旅遊行業產生巨大影響,途家也會面臨現金流的挑戰。要贏得競爭,除了堅持創新改變行業、創業實現自我的拼勁,還要有更強的營銷效率和運營效率。”

“共享住宿這個賽道,承載了未來在線旅遊的變量。”

“過去這些年的惡戰,途家全面勝出,拿到了一手好牌。”

“子彈上好膛 全情投入新賽季。”

結合疫情對民宿等的影響,這些話大致或可歸結為幾點:一是疫情已帶來的與將持續的影響,給途家帶來的衝擊不小,如何應對將是考驗;二是愛彼迎等帶來的國內民宿(共享住宿)市場競爭正在加劇,途家面對的挑戰在加劇,既有好牌要打好也不容易;三是共享住宿之於在線旅遊的意義,使得攜程對於途家的期望值不小,換帥可能有加碼之義;四是途家上市因疫情遇到些影響,但這一目標依然要推進,要有更好的表現。

疫情重創與盈利上市

據公開信息,途家自營業務在疫情前保有較好的上升態勢。

途家自營業務始於2016年,是途家集團內部孵化的業務,被定義為“致力於為整個行業參與者創造價值”。該業務致力解決房東管理、收益、自用等核心痛點,重點從代運營、房屋保潔、房屋維修、線上商城等四大版塊為行業參與者提供專業服務。

這類模式和民宿品牌運營商路客、有家美宿、城宿等基本類同,除了團隊自身獲取部分房源外,多數房源為投資人加盟聚合而來,整體由團隊負責運營。

王敏對執惠表示,途家自營業務的誕生本身是為了解決一部分民宿主沒有經營的能力或精力問題,同時也通過線下專業保潔等服務來解決房客的住宿需求,有自身的合理性。

對於外界提出的平臺“既當裁判又當運動員”的質疑,王敏透露,途家自營業務房源並沒有拿到什麼特殊的照顧,在途家平臺上的考核和其他房源一致等。

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6月6日,途家自營對外宣佈,提前完成代運營房源突破10000套的戰略目標,併成為中國民宿代運營領域首家房源量破萬的服務商,業務覆蓋124座城市與地區。而由此前推2年,彼時房源不到300套。

而在2019年初,時任途家CEO楊昌樂對外表示將途家自營列為該年的業務重點,年度發展目標是經營18000套房屋,業務覆蓋140個城市。

對比上述的16000多套,這一目標未能如期實現。

從另一角度來看,途家自營業務的佈局和擴張,也和房源競爭有關。不管是不管是民宿線上預訂平臺,還是線下運營品牌,房源多寡是市場話語權大小的直接指標。2019年途家的首期目標仍然是擴張規模。Airbnb曾投資城宿,當也有擴房源之考慮。

城市民宿對核心商圈、交通便利等條件要求,已將合適的房源範圍縮小。這些民宿房源的不少房東又因民宿的“灰色” 屬性,及民宿入住者帶來的擾民、安全等問題,影響了積極性;而房源競爭不侷限於民宿企業間,一度被認為是“風口”定位下的長租公寓,也曾裹挾著大量資本,積極爭奪房源,以跑出規模。

而民宿運營也不容易。這其中涉及供應鏈強弱、入住率和客單價高低,以及個性化、差異化與規模化的平衡等。預訂平臺下場做自營,相比是“做重”,而其中的直營則算“重中之重”。

途家的上述一切多少都指向了一個重要目標:上市,最好是規模和增長速度不錯乃至盈利上市。

公開信息顯示,途家一直虧損,但在2019年8月實現盈利,可是當年全年仍虧損,不過同比收窄了三分之一,另途家民宿的交易量保持了近兩倍的增長。

形勢已向好,但疫情陰影突來,途家自營業務受到衝擊,在上述通知中有“前所未有的重創”的描述。

去年4月的報道中,在回應騰訊《一線》關於追求盈利是否會影響增速的疑問時,楊昌樂當時舉了個例子,即“途家自營業務定位很清晰:要自己能養活自己。”

另一個最新消息是,外媒報道稱,Airbnb目前有30億美元的現金,但在尋求延長現有10億美元債務融資。

疫情下,國內民宿的競爭將更為激烈。自己內部的情況、外部環境變化,綜合審視下,每一家企業都要做出自己的選擇,比如換帥,比如停止業務。而這些選擇又將如何影響這家企業,這個行業?

(文中於傑、王敏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