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三年級,每天按照我定的計劃學習,以後高年級了會自學嗎?該怎麼做?

阿甘71821116


高概率會的,但是如果你想加快點的話,那麼接下來你可以做一些這樣的嘗試:

1、不要在臺歷上“做計劃”;

2、把學習計劃做成一張單獨的《學習計劃表》;

3、學習計劃中的每一項內容希望你能夠給孩子解釋清楚為什麼要安排(畢竟現在都是你自己安排這些內容的),讓孩子清楚他做這些任務的好處是什麼,以及要達到的目標是什麼,還有就是打成這樣的目標又是為了什麼;

4、計劃表儘量寫上時間節點,即從幾點到幾點做什麼這種;

5、具體的計劃安排我期待你能夠給我留言我可以幫你分析一下並且給你一些建議(如果需要的話)。

上圖是我跟我兒子從一年級開始做的學習計劃中的一小部分(應該是到4年級的)。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孩子在你的悉心培養下能夠喜歡上閱讀這是非常了不起的事情,愛閱讀的孩子未來都差不了!

所以這個好習慣一定要堅持下去。

因為只是看你在陳述你們都做了什麼和孩子的成績表現,而問題問的又是關於孩子“自學”。

就你的描述(關於自學三下部分)我個人認為孩子應該是具有了初步的自學能力了!

但是我需要知道的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是如何完成的——是他獨自看完書然後做練習嗎?而他在看書的過程中是如何看的,比如是草草看完還是說幾乎就像是在上學上課一樣在書上圈圈花花甚至是查閱工具書等等。

又或者是孩子總是會問你這個是什麼、那個讀什麼等等?

如果是前者就非常好了。

這說明孩子其實已經初步具備了知道該如何學的能力,接下來我個人認為需要給孩子提高點難度——找一些難度稍微大一些的教輔或者說拓展性較強的教輔讓孩子進行拓展學習。

這點我認為還是比較重要的,尤其是當孩子感覺到自己並未做什麼太用功的事情然後就能夠在試卷上得高分,我比較擔心孩子會錯誤的判斷自己的能力。

所以讓孩子基礎一些難度更高一些的練習還是有幫助的,畢竟孩子本身也是有這個基礎作保障的。

自學是一種能力不假,但是自學如果真的能夠達到最佳的效果前提是需要孩子在學習的態度上是積極的——即孩子願意學、願意努力學。尤其是當他遇到“挫折”——例如一些題目太難自己一時搞不定的時候,如果他能夠做到不輕易放棄,那麼這才能夠確保未來他的自學質量。

畢竟,我們需要的並不僅僅只是“自學能力”,更多的我們其實是需要培養孩子“自主學習能力”,這兩者的最大區別在於前者更側重行為,而後者往往是思想和行為的結合。

就我的經驗來看,只要題主不是那種事無鉅細都替孩子安排的家長,那麼您的孩子未來是完全可以做到你期待的那個樣子的!

非常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