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三十,這二種話儘量少說,容易致禍

鬼谷子是春秋戰國時期的一代奇人,他以智謀卓絕而聞名天下。他教導的四大弟子,孫臏、龐涓、張儀、蘇秦各個都封將拜相,顯榮一時。所謂名師出高徒,高徒也出名師,這足見鬼谷子的高明之處。

在鬼谷子的縱橫術中,有一門非常厲害的遊說術。可以讓人在人際交往中,見微知著,通過對方的言行,看透別人內心的動機。因人施言,把話說到別人心坎裡,為自己行事增加勝算。

人到三十,這二種話儘量少說,容易致禍

有一次張儀遊說諸侯失敗了,被楚國的宰相打昏了過去,當他從家中醒來時,問自己的妻子:“我的舌頭還在嗎?” 妻子說:“舌頭安好。”張儀就鬆了一口氣,說:“只要舌頭沒爛,早晚時來運轉。”後來他憑藉連橫之策,破解了蘇秦的合縱之計,受到秦惠王的賞識,被奉為宰相,這就是三寸不爛之舌的典故。

一個會說話的人,在人生中往往佔盡便宜。但是真正的會說話,並不是把話說得天花亂墜,而是懂得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一定不能說。特別是人到三十之後,一定不能行事任心,講話任口,總是信口開河,會得罪了別人而不自知,給自己惹上莫測的禍患。

曾國藩說過:“常懷克己之心,閉卻是非之口。”懂得節制自己,避免禍從口出,人生才更容易成事。這就是曾國藩老祖宗的忠告:人到三十,這二種話儘量少說,容易致禍。

人到三十,這二種話儘量少說,容易致禍

一、怨天尤人的話儘量少說

這個世上能夠成功的人,未必都是最有能力的人。我們反而會在生活中發現一種狀況,就是很多有才華的人,經常懷才不遇。不是他們不夠優秀,而是他們的才能得不到施展的機會。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種情況呢?

懷才不遇的人,如果是身處順境還好,一旦遭遇了逆境,他們就會怨天尤人。事情進展不順利,他們不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抱怨運氣不好。如果自己做錯了事,還會推卸責任,說是別人影響了他。抱著這種心態做事,當然不會取得成功。

人到三十,這二種話儘量少說,容易致禍

懷才不遇的人,他們自身其實存在問題,這種人很容易恃才自傲。覺得自己非常有能力,所以就看不起不如自己的,經常會展現出高人一等的姿態,甚至會對別人橫加指責。這樣做不僅會被別人孤立,甚至還會為自己惹上仇怨,導致莫測的禍患。

所以說,我們在為人處世的時候,一定要儘量避免說抱怨的話。這只是情緒的宣洩,而不會對做事有任何幫助。總是這樣做的人,沒有人會願意跟他打交道,都會怕跟他交往,容易沾染是非和麻煩。當一個人失去了好人緣,就得不到成功的機遇,我們一定要重視了。

人到三十,這二種話儘量少說,容易致禍

二、虛情假意的話儘量少說

我們在生活中,都很羨慕那些能說會道的人。一是他們會說話,代表著他們很會察言觀色,知道別人看聽什麼,所以就說什麼,這其實也是一種能力,值得我們學習。二是會說話的人,對人表現的很熱情,從來不會冷言冷語傷人心,所以他們能夠輕易贏得別人的好感,讓自己更容易成事。

但是會說話有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就是一定要實事求是。在我們身邊就經常有一種人,他們看到了會講話的好處,於是就想方設法,通過言談去討好別人,贏得別人信任之後,再利用別人來為自己謀取私利。甚至會做出損人利己的事情,這就不是會說話,而是會說謊、會騙人。

人到三十,這二種話儘量少說,容易致禍

這種虛情假意的人,他們最常見的套路,就是跟你稱兄道弟。表現出非常豪邁的樣子,對你說:“有事包在他身上。”當你真的遇到困難,去找他幫忙的時候。他就會對你避而不見,找各種理由推脫,甚至會對你冷嘲熱諷,這時候我們才會明白。你成功的時候,圍在你身邊逢迎拍馬的人,未必是真朋友。

一個人如果總是做這種投機取巧的事情,可能會在一時之間,騙取到一些利益。俗話說:“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謊言總有揭穿的一天,到時候別人就會看清他的真面目。這種人不僅會失去信譽,還會受到別人的記恨,甚至會遭到別人的報復,這就會讓他得不償失。“做人做信人,交友交真心”這是曾國藩留下的勸世良言。我們在人生中,一定要少說虛情假意的話,多一分真誠做人,就多一分運氣成事。

俗話說:“禍從口出,言多必失。”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重視了。一個人不說怨天尤人的話,才是一個內心強大的人。一個人不說虛情假意的話,才是一個內心善良的人。一個人能夠做到這二點,就說明他有高明的處世智慧,這樣才能趨利避害,福氣不請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