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不知不覺我們在武漢的戰役已經接近尾聲,我們醫院首批援漢醫療隊已經結束任務,回到廣州。而我們援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醫療隊要堅持到最後。回顧近兩個月的征程,我為作為三院人自豪,為我們感染科抗疫戰隊自豪。

這次疫情,我們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多線作戰,我們感染科更是多地作戰:天河院區、嶺南院區、粵東院區、支援東莞(李學俊教授)、支援潮汕(林潮雙教授)、支援武漢(兩家醫院)、國際撤僑、支援塞爾維亞(林炳亮教授),差點就要組星際戰隊了!

在援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醫療隊裡,我們感染科總共有6名醫師,4名護士。陣容很強大,包括五位副主任醫師,一位主治醫師,一位護士長,3位護師。個個都是在臨床一線、身經百戰的抗感染衛士,其中舒欣教授和鄭子梅護長還經歷非典,有豐富的抗疫經驗。而醫師團隊6名成員,全部是中共黨員。今天,我們一起談談這支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感染科戰隊六大金剛和四朵金花(為降低感染風險,六位醫師全部剃了光頭)

每一次國家需要,他都挺身而出

舒欣教授是我們感染科黨支部的支委,是一位令人敬佩的黨員。抗擊非典、汶川抗震、下鄉支援防城港,支援武漢,以及因為本次疫情而推遲的支援新疆,每一次國家需要他的時候,他都挺身而出,而他卻一直很低調。這次支援武漢,排班的時候,他要求第一批上,上完第一輪的班,更換輪班模式後,仍然要求第一批上。隊裡一位隊員上班一週後出現低熱,需要隔離觀察,他得知後馬上打電話告訴那位隊員:“你不用擔心,好好休息,你的班我來上!”樸素的語言後面,是真正的擔當,是對同事的關懷和支持。如果他幫這位隊員上班,意味著他要從早上9點上到晚上9點,加上路上通勤時間,前後至少14個小時無法休息,而次日他又要接著上自己的班……要知道,隔離病房上班和平時上班的勞動強度和壓力是完全不一樣的,一般隔離病房上班是4-6小時就必須要休息了!那位隊員數天後恢復正常上班後,要求幫他上回一個班,他竟然說不用!我告訴他要寫點東西,找他要工作照片,他只甩給我一張背影圖,這就是我們默默奉獻的舒欣教授。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舒教授只給一張背影,我必須不能讓他得逞,加上大頭照嘻嘻


在抗疫一線入黨的醫療隊副隊長

李新華教授是醫療隊的副隊長,年輕有為,是我們感染科最年輕的專科主任,更是個思維嚴謹且活躍的臨床專家,臨床經驗非常豐富,每次分析疑難患者病情都能讓人醍醐灌頂、獲悉匪淺。作為醫療隊的三值,在楊揚院長助理(醫療隊隊長)的領導下,和畢筱剛教授(副隊長)全面負責醫療隊的醫療工作。他和畢筱剛教授事事親力親為,在抵達武漢的第二天一早,就來到還在改建當中的隔離病房,指導病房的改建工作,進行醫療工作的演練,核實各個醫療流程是否順暢。最重要的是,為了規範新冠肺炎的診療工作,兩位副隊長很快就因地制宜、因病施治,制定了新冠肺炎的綜合診療方案,製作了詳細而科學的醫囑,大大規範了醫療行為,提高了救治成功率和工作效率。他也在這次抗疫戰鬥中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正如他在宣誓儀式上所說的“我一定會以更高的標準,來要求自己”。他確實一直在踐行這句話。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李新華教授代表預備黨員發言:做一個優秀的共產黨員

耐心溫柔的感染科專家

鄭玉寶教授是我們感染科最耐心、最細心的專家。來到武漢的第二天就帶著小組隊員,反覆練習穿脫隔離衣,熟悉流程。每次隊員進隔離病房前,都要仔細給隊員檢查防護用品穿戴是否齊整、正確,對隊員千叮萬囑:一定要小心,動作要慢!否則病毒顆粒會被彈振到周圍空氣中,容易導致感染,切記切記……在病房查房,他也是最貼心的,最nice的;下班後,他還常常放心不下自己的病人,常常微信或電話詢問病房的醫師,25床呼吸怎麼樣,血壓怎麼樣,出入量是否平衡,CVP多少……在個人防護上,鄭教授也是嚴格要求自己,嚴格按照院感控制要求,尤其規範、細緻、周到,必須給您點贊!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病人對鄭玉寶教授豎起了大拇指

敬業踏實的年輕教授

朱翔教授應該是平時話最少,但屬於胸中有溝壑、肚裡有墨水的教授典型,非常有才華。在病人面前總是和聲細語、溫和謙遜,專業意見總是那麼簡明扼要、清晰明瞭。作為醫療隊的小組長,他帶領小組成員“衝鋒陷陣”,總是衝在最前面,每個班次都要進入隔離病房巡視、診治患者。由於長時間佩帶護目鏡,鼻部皮膚被壓壞了,看得讓人心疼,我們叫他休息,他說沒事,第二天照常上班。他那可愛的女兒,還給爸爸和同事們發來了舞蹈視頻,為我們助威鼓勁,把我們的心都融化了。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朱翔教授細心給患者體檢,查看患者管路情況


幽默直爽的湖北漢子

王科主治醫師是湖北漢子,熱情、直爽、豪氣,應該是醫療隊裡知名度前三甲的隊員吧。報名支援的那天,在截止時間之後才看到通知,他急了,和支部書記請戰“崇老師,我是湖北人,理應回去支援家鄉,您要重點考慮啊”“我老婆沒上班,全職在家帶小孩,無家庭之憂”……在奔赴武漢的一路上,他和感染科的幾位隊員一起,拎著大包小包,推著我們寶貴的消毒殺菌用品,跑前跑後,各種提醒、通知……在隔離病房,每次進去都是一身汗,送病人去做CT,護目鏡上的水霧早已凝成水滴,他戲稱“蒸桑拿啊,這個待遇不是人人都有的”。他還特別會照顧人,護士美眉路轉粉無數。於是,這位幽默、豁達、粗中有細的漢子,成為了我們醫療隊的明星隊員。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王科主動請戰,理由充分,必須出戰!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王科主治醫師送病人做CT回來,全身溼透,護目鏡一片朦朧

隊友們的關心照顧讓我無比感動

支部的最後一位隊員就是我自己啦。我是感染科吳元凱教授。我就是前面因為發熱,需要隔離的那位隊員(抱歉,給大家添麻煩了)。其實當時只是低熱,最高37.5℃,沒有任何自覺不適,但為了所有人的安全,必須隔離觀察。醫療隊的保健組專家馬上給我會診,提供治療意見、安排隔離期間的生活起居事宜。我原本沒有告訴醫療隊以外的人,沒想到竟還是驚動了我們支部書記。感染科黨支部書記崇雨田副院長打了幾個電話詢問病情,要求我每天兩次彙報身體狀況(有幾次我忘了彙報,他還特別打電話過來問);我們的美女副院長張琪教授也連日多次詢問我身體狀況,實在太幸福啦;舒欣、鄭玉寶和朱翔教授主動要幫我上班,畢筱剛主任讓我不用擔心醫療工作,好好休息……其他隊友噓寒問暖、十分關心,還主動給我送三餐+宵夜+私人藏品(堅果、巧克力……),送藥品,遞口罩,電話安慰……讓我感動到——估計因此體溫高了一點,而且多燒了幾天。更讓我再次想起我大四,非典(SARS)那年春節返校後,我持續高熱、腹瀉,在中山一院急診按照傳染病隔離。我親愛的、無畏的大學同學們輪流照顧了我將近一週,我記得他們每一雙關切的眼神……我是如此幸運,一直如此!謝謝你們!——雖說這次有點擔心被感染了,但想得更多的是:沒法上班,苦了我的戰友,實在是內疚;如果萬一真是被感染,那要隔離多少個隊員?!醫療隊的工作如何開展?!……簡直不敢想!好在,我還是這麼幸運,應該只是口腔潰瘍繼發感染、反應性淋巴結炎所致,四天後回到戰場,我們也收穫了醫療隊的第一份感謝信和錦旗……

國家經此大疫,萬千人民受難,我們沒有缺席!我們無愧職業擔當,無愧醫者誓言!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吳元凱給老爺爺戴口罩,並教會爺爺如何正確佩戴


中山三院抗“疫”回顧:感染科黨支部抗疫戰隊裡的六大金剛

我們的付出,換來了醫療隊的第一面錦旗和感謝信!

作者: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馳援武漢同濟醫院光谷院區醫療隊感染科醫生吳元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