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周帝柴榮臨終託孤 趙匡胤受命護幼主安危

公元959年7月,後周世宗皇帝柴榮駕崩了,柴榮可以說是五代十國這個混亂的時期裡的一位明君,在他的勵精圖治之下,出臺了很多恢復生產、生活的良政,把後周從連年戰火的泥沼中慢慢的拉了出來。

作為老百姓來說,誰是皇帝,誰是當權者其實他們並不關心,他們只是希望國家太平,能夠有個穩定的環境來過生活。柴榮確實做到了,他是一個好人,也是一個好皇帝。但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不論皇帝還是街頭小販,都不能倖免。

柴榮戎馬半生,行軍打仗的過程中飲食、睡眠不規律,過早的透支了他的健康,加上古代醫療條件非常有限,他去世的時候才剛剛三十九歲,可以說是英年早逝。


後周帝柴榮臨終託孤  趙匡胤受命護幼主安危

柴榮死後,他七歲的孩子柴宗訓繼位,即後周恭帝。雖然說是七歲,但中國人講究虛歲,古代更是如此,這時的柴宗訓可能也就五、六歲,還是個孩子。柴榮去世之前,也感覺自己大限將至,他做了以下幾件事,來幫助柴宗訓順利過渡,掌握朝政。

第一,柴榮冊立了皇后。柴宗訓的生母符皇后四年前已經去世了,柴榮和符皇后的感情非常好,也就沒有再立。現在不行了,新皇帝登基,後宮的支持顯得非常重要。於是,柴榮就立了符皇后的妹妹,也就是柴宗訓的姨媽為新的皇后。

第二,確立柴宗訓的皇嗣地位。柴榮生病後,立自己的兒子為梁王,加左衛上將軍。


後周帝柴榮臨終託孤  趙匡胤受命護幼主安危

第三,託孤大臣。大臣中有文臣、有武將。文臣找了三個人,分別是範質、王溥、魏仁浦,這三個人都是受了柴榮莫大的恩寵,現在也都位極人臣,比如像魏仁浦,他並不是進士出身,而是柴榮慧眼相中,從基層提拔上來的,所以他們對柴榮和後周政權也是忠心耿耿。

武將方面,柴榮剛開始做了一件讓眾人都看不懂的事,他沒有任何理由,罷免了張永德的職務。這個張永德不是一般人,他是後周的第一猛將,當時的職位是殿前都點檢,這個殿前都點檢相當於皇宮的防務安全總管,手握禁軍指揮權,可以說是皇上親信。罷免張永德的原因眾說紛紜。


後周帝柴榮臨終託孤  趙匡胤受命護幼主安危

一種說法是柴榮在高平之戰後,回師途中,在路邊發現一個麻袋,打開一看,裡面是一塊四尺長的木板,上面寫著“點檢做天子”,這個意思就很明白了,張永德也是嚇的連連解釋,說明自己毫不知情。

柴榮的反應非常大氣,他通告全軍,這是敵人的反間之計,讓大家不要受此蠱惑。其實想想,柴榮的判斷是正確的,這應該是敵人的反間計,張永德就是想造反,也不可能使出這樣低級的計策。

但帝王的心思誰也猜不透,這件事或多或少都會影響著柴榮,在新皇登基的關鍵時刻,柴榮也只能防備萬一,他把張永德外放為檀州節度使,相當於把他排除出了權利中樞,也消除了潛在的威脅。


後周帝柴榮臨終託孤  趙匡胤受命護幼主安危

柴榮做完這三件事,也就給自己的兒子柴宗訓順利繼位鋪平了道路,自己也可以安心的走了。但柴榮絕對想不到的是,因為關鍵位置的人事更替,讓一個人的命運改變了,同時也改變了歷史的走向。張永德外放節度使,殿前都點檢這個職位責任重大,不能空缺,於是趙匡胤在他三十三歲這年,登上了人生的巔峰——被任命為殿前都點檢。


後周帝柴榮臨終託孤  趙匡胤受命護幼主安危


此前趙匡胤的職位是節度使,雖然受柴榮器重,屬於高級將領,但並沒有進入權利中樞。而軍隊的升遷自古都是金字塔型的,有時候看著小小的一步,很多人終其一生都走不上去,趙匡胤由軍功受寵,此刻,他向最高權力又邁出了紮實的一步,雖然此時的他並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