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必修课,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顿时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一直以来,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秉承“好学力行,知行合一”的研学教育理念,将理念落实到行动。今天,我们将深入解读教育部门相关文件政策,深刻理解研学旅行、劳动教育和综合实践教育的本质和关系,致力于做到“研”与“行”并举,做到学生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的高效融合,真正实现“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育美、以劳创新”。

1

概念剖析:

综合实践教育、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的核心要点

1.综合实践教育的核心要点

教育部于2017年9月25日以教材〔2017〕4号文发布《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提出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在课程定位上,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在课程属性上,综合实践活动是动态开放性的跨学科实践课程,强调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选择并确定活动主题,鼓励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活动目的。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服务、制作、体验中学习,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其涉及到多门学科知识,非某门学科知识的系统学习,也不同于某一门学科中的实践、实验环节,是一门综合性的跨学科实践课程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2.劳动教育的核心要点

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在实施重点上,指出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在评价标准上,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必修课,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在课程设置上,《意见》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

在教学时间上,一是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二是在课外校外安排。中小学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也是在课外集中安排。在教学形式上,鼓励科学设计课内外劳动项目,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实践场所提出了多渠道的支持要求。比如,充分利用现有综合实践基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职业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劳动实践场所;农村地区可安排相应土地、山林、草场等作为学农实践基地;城镇地区可确认一批企事业单位和社会机构作为实践场所等。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3.研学旅行的核心要点

两千多年前的泗水河畔,孔子和他的学生趁着春光,踏歌而行,继而周游列国。在游学过程中,孔子与弟子开阔眼界,在天地大课堂增进学识、修身养性,成为研学旅行源头最富诗意的一页。此时,研学旅行正处在大有可为的发展机遇期。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个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就明确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2017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在课程定位上指出研学旅行在内的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在相关政策的出台和影响下,各地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实践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研学旅行的核心是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灵魂是实践育人。意见提出开发一批育人效果突出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示范带动作用的研学旅行基地;研学旅行作为教育改革的关键措施,正在创造性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一个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通过实践培养、锻炼、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2

正本溯源:

劳动教育,研学旅行,综合实践教育三者的关系

根据近年来的政策分析,笔者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学旅行实践课程和劳动教育课程是当前和今后校外教育的三大课程体系,三者都有独立的课程大纲(劳动教育课纲即将公布)或准大纲性的文件(指研学旅行),形成校外教育的三大支柱。严格来说,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分支课程,研学旅行对应的是考察探究,劳动教育对应的是职业体验。这种关系并非完全对应和被包容的关系,正是因为研学旅行有更广阔的空间和劳动教育有更深刻的内涵,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才能成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地位更加凸显。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

早在2001年11月,教育部就发布了《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文件里提出要注重学生经验,加强学科渗透。教育部发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版)》特别提到,“普通高中开设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技术(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科目和综合实践活动等国家课程,以及校本课程。各门课程都应重视学科知识、社会生活和学生经验的整合,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的现象。文件中还明确提到增设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等。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发展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并逐步形成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很显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2.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

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的重要组成。2017年9月27日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其实非常明确。在“课程内容与活动方式“的“活动方式“中,考察探究、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在考察探究部分,详细解析了学生如何进行考察探究: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观察、记录和思考中,主动获取知识,分析并解决问题的过程,如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研学旅行等,它注重运用实地观察、访谈、实验等方法,获取材料,形成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精神。不难看出,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课程中“考察探究”的一部分,而考察探究是与社会服务、设计制作、职业体验并列的综合实践四大活动方式之一。很明显,研学旅行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重要组成,同理研学旅行也是国家课程。

劳动教育是综合实践的重要组成。在原有的课程体系中,劳动教育被列入综合实践活动课之中,教材使用、教学设计与评价、师资队伍培训等方面在实践中却被被边缘化。近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大中小学必修课,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正式对劳动课程进行了系统规划和构建,重新明确了劳动教育在学校课程中的重要价值和地位。这看起来是一小步,却实现了观念和态度上的一大步,成为课程建设、师资建设、基地建设不断向深入推进的重要动力。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3.劳动教育和研学旅行存的共同性

教育性:二者都是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为纲,具有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地的多层价值。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都是把教育的场所由封闭的课堂教育引向开放环境中,让受教育者能够观察、认识并体验身边真实发生的一切,这种教育方式是灵活的,也是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

综合性:我们的校内课程是分为语数外、物理化学等不同学科,课程之间往往互不关联,这样就把本来完整的知识给四分五裂,学生学到的知识也是碎片化的,我们通过研学和劳动教育,将学生从校内引到大自然中,去探索去发现。劳动教育、研学旅行与不同学科的融合,能打破专业和学科的限制,锻炼到学生的全方位的能力和素养。

实践性:研学旅行切忌沿用校内课堂教学的说教和单调讲解方式,多以启发、引导、互动为主;劳动教育要打开五感,充分调动“视听触味嗅”,让孩子达成一种全身心的体验和学习。

评价多元性:既要评价学生学习发展的一面,也要评价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态度、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作用的一面。二者均对学生、老师都有相应的专业评价标准。

3

融合共生:

研学旅行与劳动教育融合共生,助推综合实践教育发展

1.在研学旅行等综合实践活动主题中设计劳动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主阵地。

研学导师在劳动实践主题活动中要重在激励、启迪、点拨、引导,不能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包办代替。在劳动教育活动准备阶段,导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让学生参与劳动活动方案的制定过程,引导学生对劳动活动方案进行组内及组间讨论,优化完善方案。在劳动活动实施阶段,导师要创设真实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多样化的劳动方式,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劳动过程,要加强对学生活动方式与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劳动方式和实践方式,还要指导学生做好劳动全过程的记录和资料的整理。在劳动活动总结阶段,导师要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结果呈现方式,对劳动过程和劳动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和总结,指导学生撰写劳动报告、反思日志、心得笔记等,深化主题探究和体验。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2.以劳动活动为主题,以研学实践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为中心。

学校最好的实践课、劳动课,都可以通过研学旅行来完成。不同于普通的旅行,研学旅行教育课程是围绕学校区域特色、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教学内容定制形成的。杜绝旅而不学,才能让学生真正“研有所思,行有所获”,获得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劳动教育的实施需要系统思维,需要融通课内与课外、家庭与社会的多种资源。我们可以以研学实践的方式,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探究、实践检验、协作分享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劳动实践,合作制订劳动方案,记录过程,交流感想,把观察、阅读、数据采集、资料检索、研究设计、作品创制、劳动作业、沟通协作、问题解决、创新创造等融为一体,并在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悟劳动的价值,培养核心素养。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3.以研学旅行的项目化形式驱动学生劳动实践的深度参与。

通过“前置学习、现场研学、总结反思”等三大环节的研学项目式学习形式,确保研学实践和劳动活动的科学系统性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能力,来自于劳动实践。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必须动手实践,在实践中学会思维辨析,实践后通过总结提炼出知识,再经过下一轮实践形成新的“内在的能力”,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能力。通过与学生关键能力系统性、科学性的对接,我们把育人融入社会、自然等丰富的劳动实践活动中。在劳动实践活动中,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成长,发展能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4.以研学实践的“表现性评价”唤起学生劳动活动的兴趣。

在劳动活动教育的评价方面,我们可以采用研学实践中常用的“表现性评价”方法,关注学生在真实劳动情境中的任务解决过程,给学生反思以弹性空间,评价重心放在学生的长远发展上。评价不仅是工具,更是一种对话,是学生与自己、与他人就劳动实践的质量展开对话的过程。具体而言,我们可以运用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研学导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等多种表现性评价路径。比如,我们还可以要求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评价指标、评价方式,将评价项目和标准等制作成表格,由学生互相评价后填写;或者教师指导组长主持互评活动,结合观察记录,提出各自的观点或意见。

在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方面,教师可以在评价之前设计前置性任务,让学生有机会充分展示自己任务完成的过程,细心观察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家长评价表中,家长可以从多个方面对孩子进行描述性评价,比如孩子对参与的劳动是否感兴趣;孩子在这项活动中投入了多少时间和精力;您对孩子的劳动过程和相关作品有什么看法;从孩子参加这项劳动开始,您是否发现孩子有变化?等等。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5.以专业的研学导师提升学生劳动实践的教育品质。

对于综合实践教育来说,能否建立一支对研学和劳动教育有着深刻理解、专业视角、积极开拓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决定综合实践教育能否实实在在开展好的关键。新时代开展劳动教育,需要跨学科的知识体系,需要教与学的方法和策略,这对教师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近年来,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将研学导师培训作为重点工作,在研学导师培训中列出专题项目。把华南师范大学的教授、农业科技专家、省里和市里的教研员等请进培训项目中,与研学导师深入交流,通过现场培训、导师引领、课题研究等方式,回答教师困惑,搭建跨学科桥梁,不断提升研学导师教育师资队伍的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提高劳动教育的品质。未来,在我们的劳动教育新样态中,

研学导师不再是劳动任务的分工者、劳动知识的讲解者、劳动活动的组织者,而是成为了研学劳动教育的开拓者、研学劳动项目的设计者、研学劳动教育的引路人。一直以来,广东省研学旅行协会致力于培养“有情怀、有智识、自由思想、有能力创造和体验幸福的研学导师”,在研学劳动教育落地生根的实践中,我们一直希望研学劳动教育的深入开展能让更多的学生和教师在劳动中舒展身心,以教育最美的姿态通向幸福的人生境界。

【独家解密】劳动教育、研学旅行和综合实践教育到底什么关系?


6.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基地是推进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渠道。

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劳动内容包括:学农劳动课程(播种、除草、种植、施肥、收获、野炊、压花、叶脉书签等);学工劳动课程(陶艺、编织、科技制作、木工、金工、水工、电工等);自我服务类劳动课程(洗衣叠被、床铺整理、洗碗抹桌、扫地拖地、卫生大扫除等)。结合研学旅行、团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我们首先要在时间上,小学、初中、高中每个学段统一安排一定时间的农业生产、工业体验、商业和服务业实习等劳动实践;其次在课程内容上,要在手工技艺体验、农业劳动实践、工业劳动实践、职业生活体验、社区服务实践等方面为学生提供劳动教育实践机会。而对于分年龄、分学段进行体现具有认知性、参与性、体验性、技能性、创造性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活动,我们可以

充分依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基地(营地)集中开展,不仅可以在时间上集中高效,而且在资源整合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优化综合实践活动基地资源配置,促进研学旅行和劳动教育高效优质开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