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萧条时期,为什么美国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喝?


在大萧条时期,为什么美国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喝?


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曾经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

当时的经济危机,致使很多穷人根本买不起食物。饶是如此,美国资本家却毫不犹豫的选择将大批卖不出的牛奶倒入密西西比河,宁愿把能温饱穷人的食物白白浪费掉,也不肯将它们资助给穷人。

由于美国资本家们做得过分明显,在当时广受诟病。

那么问题来了,资本家不用牛奶救济穷人,是心太坏,还是当时有什么难言之隐?

在大萧条时期,为什么美国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喝?


其实,按照当时美国牛奶的产量来看,是多到喝不完的。但是一旦将牛奶免费给穷人,美国的经济危机就会难以解决。对于资本家来说,根本目的就是想要赚钱。

首先,供求关系影响价格,经济危机导致当时的牛奶产量过多,牛奶制品过剩,供大于求,牛奶价格下滑,唯有将过剩的产品进行销毁,才能使市场该类产品的数量减少,价格自然就会上升。穷人并没有很多钱,有些穷人可能会将拿到手的牛奶转低价卖给有需求的人,而这些买了牛奶的人,既然可以更低价买回来的,那就不会去超市花高价买。

其次,经济危机的出现,面临失业的人越来越多,失去工作就会没有收入,解决温饱成为重大难题,购买牛奶的人越来越少。如果将牛奶送给失业人群喝,那些人就会失去消费欲望,更加没人愿意去买牛奶。只有毁掉一部分的牛奶,资本家才能继续赚钱。

还有,资本家倒掉牛奶也是当时社会一种病态现象,很多饮食类的行业为了维护自家的利润,不惜把卖不出的食物倒掉,也不愿低价售出。

在大萧条时期,为什么美国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掉也不送给穷人喝?


不过,仅靠几家农场往河里倒牛奶,也难以左右牛奶价格。除此之外,资本家要是有赠送牛奶给穷人的想法,那也要考虑到运输成本和牛奶保鲜的成本,到最后他们也可能会赔钱,这样的事情资本家们不可能愿意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