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他天资平平,智商不及梁上君子,但他坚忍不拔、锲而不舍,终于让逗叔为他写传。

他是李鸿章之师,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中兴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他有好几个家:战略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还有爸爸妈妈的家。

他曾经在长沙开审案局,杀了太多的所谓湖南“土匪”,所以人们叫他“曾剃头”。他曾经在一个案子中错杀过至少4个人,还把坏人放了。

写到这里大家应能猜出他是谁了吧,他就是本文主人公——曾国藩。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1.成长轨迹


1811年11月26日,曾国藩出生于一个湖南的普通耕读家庭。兄妹九人,曾国藩为长子。祖辈以务农为主,生活较为宽裕。祖父曾玉屏虽少文化,但阅历丰富;父亲曾麟书身为塾师秀才,作为长子长孙的曾国藩,自然得到二位先辈的伦理教育了。

曾国藩五岁启蒙,六岁入家塾“利见斋”。1826年春,应长沙府童子试,名列第七名,前六名是谁不详。

1830年,曾国藩前往衡阳唐氏宗祠读书,一年后转入湘乡涟滨书院。

1832年,曾国藩考取秀才,并与欧阳沧溟之女成婚。接下来连考两次会试不中,只能参加“高复班”。

1834年,曾国藩进入长沙著名的岳麓书院演习,同年参加湖南乡试,中试第三十六名举人,并动身入京准备来年的会试。

1835年,曾国藩会试未中,寓居北京长沙会馆读书。次年恩科会试再次落第,返回长沙。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2.连连高升


1838年,曾国藩终于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

1840年,散馆考试,名列二等十九名,授翰林院检讨。

1843年4月,升任翰林院侍讲。7月,钦命为乡试(四川)正考官。8月,补授翰林院侍讲。12月,充文渊阁校理。

1845年,升侍讲学士。不久,同榜进士李文安之子李鸿章入京会试,投其门下受业。

1847年,升任内阁学士加礼部侍郎衔。

1849年,授礼部、兵部右侍郎。

十年七迁,连跃十级。在京十多年间,曾国藩就是这样牛逼,步步升迁至二品官位。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3.组建湘军


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疏批评咸丰皇帝。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怒摔奏折于地上,并立刻召见军机大臣要定曾国藩的罪,若非祁寯(jùn)藻、季芝昌等人求情,曾国藩就完蛋啦。

曾国藩了解到这一状况后,心跳到嗓子眼上,立刻马上对此次谏争之举连说sorry,从此不敢对皇上和朝廷说长道短。

1852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没啥鸟用。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力量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扩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绝佳机会。

1853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曾国藩借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朋友圈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并派人赴广东购购置西洋火炮,筹建水师。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又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经过多年鏖战后,曾国藩终于力挽狂澜,攻灭太平天国。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4.福及子孙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并非一味盲目崇拜,而是兼收并蓄,扬长避短。他还以气学在生成论方面的资源来弥补理学的局限性。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在雅量。并留有格言12首,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曾国藩很重视家庭,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成员中要有人人孝悌的原则。曾国藩在“和以治家”的宗旨下还特别强调“勤以持家”。

“勤以持家”分两层意思,一是家庭成员要克勤克俭,一是做家长的要勤以言传身教。曾国藩说的这些,他自己都能一丝不苟地带头去做。譬如儿子曾纪泽喜欢西方社会学,另一个儿子曾纪鸿则喜欢数学和物理学,曾国藩不懂啊,但他还是尽自己所能去了解一下,必要时可不懂装懂一番。

在曾国藩的影响下,曾纪泽总是会亲自教孩子们学英语、数学、音乐,还教他们练书法、写诗文,给孩子们讲解经史典章。不论再忙,曾纪泽每日总能从神奇的海绵里挤出时间来陪孩子和家人,陪伴是最好的家庭教育!

所以,曾国藩的子孙、曾孙,甚至玄孙里,涌现了许多科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5.书法成就


曾国藩在书法上的成就一直被他在历史上的重大影响所掩盖。他对当时阮元抛出的南北书派论有着深刻独到的认识,他既点赞又留言提出批评,主张南北兼而有之。

他对书法的本源,提出乾坤大源之说:

乾道——阳刚美——着力——雄奇——大气,

坤道——阴柔美——不着力——淡远——韵胜。

一阴一阳谓之道,形成了曾国藩系统的书法理论观念。

曾国藩一生勤勉于书法创作,走过了一条由泛而专,从继承古典到创新时尚的上下求索之路。他留下近130万字的《日记》,是中国古代罕见的一部巨型书法作品。

他的楷书刚拔有力,行书遒俊华美。他的小楷与小行书可以说是清代的典范,他应与同代包世臣、何绍基齐名。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6.人格修炼


老曾一生努力做到五个字:一是诚,为人表里一致,一切都可以公之于世。二是敬,敬畏,内心不存邪念,持身端庄严肃有威仪。三是静,心、气、神、体都要处于安宁放松的状态。四是谨,不说大话、假话、空话,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五是恒,生活有规律、饮食有节、起居有常。最高境界是“慎独”。

曾国藩认为:

“养生之法约有五事:一曰眠食有恒,二曰惩忿,三曰节欲,四曰每夜临睡前洗脚,五曰每日两饭后各行三千步。”

曾国藩觉得养生之道,“视”、“息”、“眠”、“食”四字最为要紧,养病须像周立波在脱口秀中所说的麦乳精,经常性时不时地“调一调“。

曾国藩早年提出过修身13条,我抄录一下:

一、主敬(整齐严肃,无时不惧。无事时,心在腔子里;应事时,专一不杂。)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片刻,来复仁心,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点完,断不看他书。东翻西阅,都是徇外为人。)

五、读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欲、节劳、节饮食。)

九、写日记(须端楷,凡日间身过、心过、口过,皆一一记出,终身不间断。)

十、日知所亡(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分德行门、学问门、经济门、艺术门。)

十一、月无忘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二、作字(早饭后作字。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功课。)

十三、夜不出门(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这十三条每条都很细,很实际,都可以落实。

曾国藩每天都记日记,对每日言行进行检查、反思,这一行为贯穿着他的后半生。

他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更多要求:勤俭、谦对、仁恕、诚信,知命、惜福等,力图将自己打造成当时的圣贤。

许多人都认为人格修炼是很空洞的东西,认为修身是虚无缥缈的,甚至还是迂腐的,但成就曾国藩一生事业的恰恰就是修身。

曾国藩:30岁以前他是“庸人”,30岁以后他改变世界


7.结束语


曾国藩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中国第一艘轮船造出来了,中国第一所兵工学堂开起来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在中国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出海了。毋庸讳言,曾国藩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开拓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