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人生幾浮沉


十年人生幾浮沉

十年的人生旅途,不知幾許浮浮沉沉。每一個十年都會與前一個十年有所不同,有所轉變,而現在又一個新的十年來臨了,遙想往事,如煙如夢……

在九十年代之初,是我剛剛畢業,其後出來社會工作,一直到1999年,此期間經歷的可以用幾句話濃縮起來:懵懂無知,天真,傻氣十足,總是很“戇居”地做人。在那個十年裡面,愛好廣泛,什麼武術、氣功之類的運動都去嘗試,也愛好漫畫和其它較為流行的玩意,當然不及別人那麼“專長”了,而且開始了所謂的“哲學筆記”之類的寫寫畫畫(不是一般講的西方哲學,是指記錄下所思所想)。此十年的初期,我特別喜歡創新,至中後期,思維已漸有經驗總結,雖則仍很幼稚,然也初具個人哲理的方向,此時期把人生的哲學歸結為“正統中國人”(這只是一個符號,不能按文字表面意思解),即是把中國傳統哲學的核心精粹提煉出來作為指導做人的原則,但心態上還是比較迷惘。

有幾句看回來的話是這樣形容愛情的:“十年前我渴望愛情,但不知道什麼是愛情;十年後我知道了什麼是愛情,卻不再擁有愛情。”以前總認為曾經擁有一段美好的回憶,誰知這只是自己一廂情願的不肯“夢醒”罷了,故此後來沉淪於多年的苦海中不得以解脫。唉!人真是那麼的矛盾而無奈啊!經歷過那極度不愉快的1999年之後,與大眾同步踏入了當時的千禧年,開始了人生另一頁的“編寫”。亦是幾句話可濃縮這個十年裡的心路歷程及言行:傻人做傻事,繼續天真的品性,由無數挫折中逐漸醒悟,並於後期的平淡人生中發現並領悟到自性的“根本”,其實就是不生不滅的那個“真如本性”。雖說是初悟的地步,但能達此狀態已是有點起色了,也算是思維有質的飛躍。至此,才理解了一直都深受“無明”之苦的折磨,只能靠自我修煉以“熄滅”。(此段文字中關於初悟自性的“根本”,並非禪宗講的頓悟,不過是我昔日的一種誤解而已。)

雖然自九十年代起已開始思索人生,但真正慢慢地覺悟出少許人生道理的是在二千年時的第一個十年。試問人誰無過?而自我反省就會感到做錯的事有很多,每每在獨個靜處的時侯,一回想過往的錯誤觀念及行為,都會深深地後悔,悔恨當初的某些言行實在是不該、不對。另外還有不少是屬於不必為之卻又偏為之的事情,覺得以後要儘可能減少此等無謂的舉動,不該說的就鉗口不言,約束行為。尤其一些與己無關的事,就任由其發展而不隨便干涉,又何必專做那些明知結果不如理想的事呢?此種執迷必須放下,以免再度重蹈覆轍。

在這個2000-2009的十年裡面,越來越意識到人是很難轉變的動物。雖說什麼大自然每時每刻都在變化當中,人亦不能例外,但無論人如何地起變化,我們似乎都會發現某個熟悉的人或者自己的行徑未見轉變過來,一如既往並且是真的“死性不改”。有些人非但不改其缺點,甚至是變本加厲,乃至是無可救藥的地步。我以前認為,若有人說你近來變了,這不一定是在稱讚你變得好了,可愛了,相反,這也許是對方感覺你變得比從前更加差,更加不可理喻。現在,我加深地瞭解到,只因一個人深受“無明”的持續影響,才會越變越差。很簡單的道理,若你不能覺悟人生與自然之道的話,那末就惟有繼續如常下去。要一個人能夠真的改變是極難的事情,莫說別人,要改變自己亦是難比登天。我經歷了上述整個的九十年代和剛過去的一個十年,明白到所謂的“進步”是一句再普通不過的空話,怎樣才叫進步?什麼又叫退步?你見過反反覆覆的既前進了又後退了的人沒有?當你形容別人退步之時,你起了分別心和厭惡心,那麼你的進步又在何處呢?其實進步與退步大可簡化為一個字——變,不過是人或事物變了,何必非要去分個孰優孰劣呢?一般人所謂的進步,充其量是限定於能否賺大錢,然後盡享富足的物質生活,若你無名無利,皆視為不思進取,但這只是狹隘之見罷了。假設把這個觀念放到更高層次(三維以上)的宇宙文明或仙佛境界中去比較,便可知此種追逐名利的所謂進步者就猶如螻蟻的見識而已,不值一哂。

無論一個人經歷過多少歲月的洗禮,若果他本人不是在偶然下接觸了一些比較“正道”的思想或行“正道”的人,並且在心中暗暗起了自我反省和希望轉變個人言行及心態的話,那麼其日常面貌也就難以改變,便再依然故我地做人了。另外,若一個人要真正達到成熟而理智的地步,沒經歷得失起跌等磨難是基本上沒有半點可能的。我曾講過,若然你所受的痛苦輕如鴻毛,那末你的感悟又如何來得徹底?或許你連一點感覺也沒有。如果上天不把沉重的打擊降給你這個深陷迷途之人,相信你亦惟有繼續沉淪,若是置諸死地而後生,以後的歲月你會少了很多迷惘。雖然人們都喜歡向神靈祈求庇佑,但願今生不受任何的痛苦折磨,喜歡一帆風順直到死那天,但,你覺得可能性有幾大呢?不是說沒可能,然而還不是時侯,多數人尚沒有這個資格享受如此大的福報。故此,總是祈求神靈庇佑而不肯積累福德的人也只能是年年月月地盡發一些大空話而已。

有時侯會覺得是否一些人生道理懂得太遲了?假若十年前明白過來,那就很可能不是如今的景況了。另外也在想,是否一些應該早點去實行的事太遲去做了嗎?現在才懂得的道理和現在才實行的事會否於此年紀而不相符?經我反覆思考之後,認為既已到了如今的地步亦只好這樣了,遲是遲了,畢竟勝於從無覺悟。雖說這種覺悟是來得晚了點,可這惟有歸結為命運安排,此時此際或者就是正合時宜吧!例如我近期有心想看懂一本被稱為萬古丹經王的《周易參同契》,是否應該在早十年前去研究會更適合呢?但試想十年前的自己哪裡有心思去看,而且也沒這個理解能力,即使如今的理解能力比從前稍微好些,但在閱讀此類好像“天書”一樣的經典時仍是很感困難,不能輕而易舉地領悟過來,還需假以時日慢慢來消化,根本急不了。故此,這其實就是一種時機的契合,而人在之前根本連想也想不到的。所以不論早或遲,反正現在已經行動就是了。

這世界上,除非你是神仙,否則沒有幾個人能夠真正掌控自己命運的。縱然你把日後的事情早已計劃好了,可偏偏就是世事無常,到了你以為算定的那一天便是實現目標的時侯,但它屆時卻變得面目全非了,還講什麼“人定勝天”?哄哄自己還可以,談何容易啊!正如我以前話齋:“古往今來神仙事,惟與凡人道不同。”我們既然身為一介凡夫,不是說想扭轉乾坤就一定得,究竟是你改變了命運,還是命運改變了你?又抑或根本無所謂改變與否,一生運程不過是在自然而然中發展著呢?譬如,我問你能否保證在一年365天的每分鐘裡都是開心快樂而不生起煩惱嗎?莫講話一年,就是一個星期,估計你也難以做得到。你看,就連自己的心情也沒有把握穩定,這又如何說得上有把握改變些什麼更大的事情呢?我只看到多數人都是在隨波逐流,皆被凡塵亂心。所以說做人做得好相當不容易。

不論十年或二十年,有時回想起來,彷彿彈指之間已經過去了,而記憶里美好的人和事物卻無法從今天留得住。當某出劇集中的主角那句口頭禪“人生有幾個十年”傳遍開去後,好像很多人都會鸚鵡學舌一番,這句話我早就在一本八十年代的舊漫畫裡看過了,只是現今的人再炒炒冷飯而已。儘管如此,這句話也是包含著意味心長的道理在內,它其實就是提醒人們歲月不饒人,做人要活得灑脫一點為好,可是又有多少人能真正灑脫?佛家說人生只在呼吸間,如果有神靈告訴你說你的生命僅剩下最後一個十年而不是幾個十年,大概會使你特別珍惜餘下的時間,少做了些無無謂謂的事。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在那個已遠去的九十年代和剛過去的十年裡,幾許浮沉惟有自己深知,亦惟有自我反省過錯,從而慢慢改正,以後的歲月怎樣變化由不得自己說了算。能夠活得平淡平安已是萬幸,早年那些不切實際的想法也只好讓其隨風飄去,學習放下心來,即便還有期盼,能在接下來的日子裡實現多少就多少吧!強求不得。正所謂“一卷離騷一卷經,十年心事十處燈”,這統統都是平凡人行平常事,做人如若達到一燈照亮內心灰暗,使之常現光明,既覺悟前塵所為,又於未來走上正道,這已屬難能可貴的了。

——公元2010年1月7日止(淺談這十多年來的行為與覺悟)

注:可能是因為時隔太久,我都記不起曾經寫過這篇文字,現已儘量修改整理好了,若內中還有錯誤之處,亦在所難免。無論怎樣,都是屬於過去的人生了,當然有部分觀點一直延續至今,所以看著此文,也不覺一笑。(2020年3月19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