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十年

關注 提升品質生活

5·12,十年

會流淚,更能微笑。

會倒下,更能站起。

會忘記,更能銘記。

會悲痛,更能堅強。

穿越苦難,依然昂揚,

這正是飽經磨難的意義。

5·12,十年

一語成讖,地裂山崩

北川,全境皆山,峰巒起伏,溝壑縱橫。

很久之前,羌族先民發現了這片秀美的土地,於是依山而居,繁衍生息。

靠山吃山,所以也愛山敬山。自古以來,搜山求雨、化祭神林是一代代羌族人的重要功課。而這般用心,也讓山林給予了他們最大的回饋,草料、中藥、山貨……都是他們的寶藏。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羌族居民劉顯會一家祖祖輩輩就是這樣生活在這裡。

她還記得小時候,在星辰漫天之時,老人們也會跟他們這些孫輩開開玩笑:“如果大山發脾氣,那我們可是會被‘包餃子’的……”

5·12,十年

那時候年紀小,聽到“包餃子”這樣的形容,還會跟著大人一起傻樂。畢竟當時的人們總還是相信,這樣平靜祥和的日子,會世世代代地過下去。

只是不曾想,這世間,一語成讖的事情總是會有。四十年後,大山一聲怒吼,當年那些聽老人講故事的孩子們真的被“包餃子”了。

書中讀到的“山崩地裂”原本只是個模糊的概念,當它真真實實擺在眼前的時候,它化作了一片巨大的廢墟,埋葬了關於北川的一切。

而後,這裡的時間似乎永遠凝固在了2008年5月12日14點28分04秒。

5·12,十年

生逝兩端,十年不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十年之前,多少家庭一夜離散,甚至天人永隔。尖叫聲、嘶吼聲、抽泣聲……匯成一把火,將這個山城燒得撕心裂肺。

而時間像傾盆的冰水,不斷潑下來,十年之後,那被燒紅了的山城逐漸冷卻成了一座靜寂之城。無聲的街道,傾頹的房屋,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在無聲地訴說著往日的傷痛。

我們問劉顯會,恨不恨這大山帶來的災難。

很意外的,她告訴我們,不恨。但話中明顯帶有一絲絲的無奈。不是不恨,是無法去恨。在巨大的自然災害面前,一切對抗都是徒勞。而山歸於平靜之後,還是那座繼續為人們提供補給的山。

5·12,十年

無人機帶著我們從另一個視角俯瞰這方土地,清晰可見大山依舊延綿,在高低起伏中將過去與現在一分為二,這一邊是失樂園,而那一邊,是快活城。

為了讓震區的同胞儘快走出傷痛,全國各地派出了大量的援建小組,幫助北川人民重建家園。他們的新家被安在與老縣城隔山相望的另一邊。

在那裡,他們開啟了一段段新的人生。

5·12,十年

浴火鳳凰,涅槃重生

“把每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來過。”

劫後餘生的土地上,那些災難的親歷者比其他任何人都更明白這句話的含義。生命的厚重,情誼的珍貴,以及家國的份量,讓他們更懂得知足和感恩。

新縣城裡,一座座低層小洋樓,一條條潔淨的馬路,一排排整齊的店鋪,一座座優美的公園,一張張燦爛的笑臉……組成了一幅生機勃勃的巨幅圖畫,與滿目瘡痍的老縣城是天壤之別。

劉顯會告訴我們:“在這裡,過得很幸福,基本上不會回老城。”

的確,一夜之間,太多家庭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倖存下來的,有很多人突然對活著這件事感到茫然無措。作為倖存者,原本是多麼幸運的事情,可是想到每走一步路,都是踩在曾經那麼鮮活的生命上,就會覺得太過殘忍。

5·12,十年

但其實說不回去,說忘記過去,只是不想選擇沉浸在失去的傷痛中,誰敢說不曾在午夜夢迴時重返曾經的老城,緊緊擁抱正在梳妝的妻子或是玩鬧的兒女。

他們從未忘記離去的至親,只是明白了只有努力向前才是對親人最好的告慰。於是,他們圍著篝火起舞,披著月色高歌。埋頭努力而認真地活著。一個人替兩個人,甚至是一家人而活著。

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十年後的今天,當我們重新審視這片土地時,豁達和樂觀,會在此生根發芽,落地開花。畢竟,中國人總是喜歡熱鬧、喜歡大團圓的,再悲傷的日子,都要紅紅火火地趟過去。

5·12,十年

山川皆在,希望也在

當我們準備離開,再次經過老城時,我們又看到了另一番不一樣的景象——

很多道路雖保持著地震時的印記,裂縫卻已經被泥土填滿。

很多地方被摧毀成廢墟,卻已長滿灌木和青草。

被湮沒的學校,旗杆卻始終挺立,紅旗依然飄揚。

太多生命依舊躺在其中,沒入塵土,但也化作春泥,滋潤著故鄉的草木,以另一種姿態存活著,守護著家園,守護著親人。

5·12,十年

日月還在交替,江河還在奔湧,生命還在輪迴,希望就不會湮滅。

十年過去,劉顯會的兒子也該結婚了。

新春、新婚、新樓、新房、新人……不久之後,一定還會有一個新生兒為這個家庭帶來新的希望。

5·12,十年

畢竟,地震震得垮城市,但它震不垮生活。

願,逝者,安息。

願,生者,安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