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多圖帶你感受新晉的餘姚市級7個非遺項目的魅力

最近,第六批餘姚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正式公佈,新晉項目7個。至此,餘姚擁有國家級非遺項目2項,省級11項,寧波級33項,餘姚本級85項。

新晉的餘姚市級7個非遺項目,具有什麼樣的魅力?我們一起來看看。

餘姚走書

保護單位:低塘街道湯家閘村

傳承人:宋百嶽

餘姚走書是流行於餘姚、慈溪、上虞一帶的民間傳統曲藝,融合民間小調、彈子灣調,吸收越劇、紹劇、黃梅戲等多種聲腔,形成了“九調十三腔”的獨特藝術形式。低塘街道湯家閘村東昇自然村,原名八叉頭,是舊社會“墮民”聚集之地,戲曲曲藝是他們世代傳襲的活命本領,餘姚走書就誕生在這裡。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宋百嶽生於1951年8月,從小跟隨父親學習曲藝,1979年正式參加餘姚縣民間曲藝隊,開始以唱餘姚走書為業,40年如一日。他收集整理了很多傳唱劇本,現個人傳唱曲藝節目30多個,如《黃金印》《四香緣》《何文秀》《胡必松》、《雙珠球》《三門街》《大紅袍》《綠袍》《珍珠塔》等,每個劇本可連唱30日。每年在餘姚、慈溪、上虞、寧波、寧縣等地有近200場演出,觀看人數多達5萬人。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餘姚盆景製作技藝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保護單位:餘姚市盆景協會 傳承人:陸洲

餘姚盆景起源於七千年前,有河姆渡出土陶片上的萬年青圖案為證,梁弄五桂樓(清·嘉慶)有遺存盆景數件,民國年間餘姚名人趙宇椿在今梁輝三溪口建園藝苗圃,現尚留蘇鐵一盆、竹柏一棵。改革開放後,餘姚盆景得到迅猛發展,1986年,餘姚市盆景藝術研究會成立。

盆景藝術源於自然,高於自然,被譽為“無聲的詩、立體的畫”,能點綴庭園,陶冶性情,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的瑰寶。餘姚盆景取材於四明山豐富的植物資源,樹種有野生杜鵑、榆樹、野梅、三角楓、山松、黑松等,造型藝術上追求爪根扎地有力、主幹過渡自然、節奏協調、主枝突出,樹冠疏密有度,野梅、柏類側重幹身蒼古。造型手法剪、吊、扎並用,強調“蓄功”。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陸洲生於1960年1月,從小喜歡種花栽草,上世紀七十年代在江南中學(現梨洲中學)求學時,受學校附近王箍桶師傅影響,開始種植盆景,後又受張一平老師指導,盆景創作步入正道。經三十多年的研究創作,現已全面掌握餘姚盆景製作的各項技能,根乾枝冠蓄養到位,在線條美的表現上有獨到之處,曾獲“東沃杯”中國盆景精品邀請展暨盆景創作比賽獲創作銀獎、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盆景競賽銅獎、浙江省第八屆盆景展金獎等,撰寫的二十餘篇文章發表於盆景專業雜誌。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黑松盆景《靜觀》獲青島世界園藝博覽會銅獎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黑松盆景《搏》獲浙江省八屆盆景展金獎

黑松盆景《松神》

獲浙江省八屆盆景展銅獎

傳統醬油、米醋釀造技藝

保護單位:寧波統一食品有限公司

傳承人:陳沖彥

寧波統一食品有限公司位於餘姚市小曹娥鎮,主要生產“統中”牌系列的調味品,其醬油、米醋的製作工藝至今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傳統釀造系列產品工藝曾獲寧波市餐飲協會“優質食材獎”。

陳沖彥,生於1946年,1965年進餘姚致和釀造廠,跟隨羅金祥師傅學習醬油、米醋生產和管理,曾任生產副廠長,曾獲餘姚科技優秀成果獎三等獎一次。《釀造醬油廣優選經過》一書在寧波地區介紹和推廣。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釀造醬油生產工藝流程圖:

原料驗收預處理★---蒸料冷卻---接種制曲★---發酵★壓榨---淋油---勾兌★(過濾)---滅菌★貯存---灌裝★---成品

注:★表示關鍵控制點

釀造食醋工藝流程圖:

原料驗收(大米)→浸泡→洗淨→瀝乾→蒸熟→冷卻→搭窩→發花→來釀→釀汁回澆→加水衝缸→酒精發酵→醋酸發酵→壓榨→勾兌(過濾)→滅菌→貯存→灌裝→成品

注: 表示關鍵控制點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table><tbody>

_

_

_

_

_

/<tbody>/<table>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table><tbody>

_

_

_

_

_

/<tbody>/<table>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table><tbody>

_

_

_

_

_

/<tbody>/<table>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table><tbody>

_

_

_

_

_

/<tbody>/<table>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table><tbody>

_

_

_

_

_

/<tbody>/<table><table><tbody>

_

_

_

_

_

/<tbody>/<table>

餘姚黃魚烹製技藝

黃魚菜餚烹製技藝保護單位:帥康大酒店

傳承人:熊均苗

黃魚面烹製技藝保護單位:何記麵館

傳承人:何世傑

我國東海南海都有黃魚可捕,產自東海的黃魚為上品,肉質的鮮嫩度口感都優於南海產的黃魚,以黃魚為主料燒煮的菜餚也比別的地方高出一等。明朝記載了四明(今寧波)沿海大黃魚的漁汛期,民間很早就有黃魚菜譜。

祖傳三代廚師熊均苗對烹製黃魚有獨到之處,對傳統燒製黃魚的各種系列都得心應手,同時把黃魚同現代烹調技法結合起來,創造了許多新品,口味、火候、刀功各項技術造詣深厚,在社會上享有較高的聲譽。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熊均苗)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晚清民國時期,舜江樓以東,舟山漁船經甬江轉入姚江,匯聚此地交易,江面上擠滿了大大小小的漁船。大觀園飯店位於北濱江路縣東街口,臨近漁市,漁老大同店裡廚師關係極好,讓師傅把黃魚做成早點,由於早上的漁汛交易時間最短,所以製作時間就不宜過長,大觀園學廚何一飛靈機一動先把黃魚去骨,切成薄薄的魚片,再加雞蛋上姜,架鍋劃油後,同冬筍片,黑木耳一起翻炒,做成澆頭澆在面上,聞起來鮮香可口,讓人垂涎,漁老大吃下並讚不絕口,這就是最早的黃魚面。美味的黃魚面口口相傳,名聲越來越大,成了大觀園飯店的特色點心。

解放後烹飪大師王福林(何一飛親授的唯一學徒)實踐總結,把黃魚面傳授給愛徒黃利畏,因黃魚原食材缺乏加之價格昂貴,黃利畏把大黃魚改成中等黃魚,不出骨,直接紅燒,改良後成了現代的黃魚面,並得到社會好評,被譽為浙江特色早點。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何世傑生於1977年12月,從廚20餘年,師從黃利畏,國家二級中式烹調師,1998年創立何記麵館,2015年度獲得浙江餐飲業傑出廚師長,2016年度認證為浙江烹飪大師。長期以來致力於研究餘姚傳統飲食文化,為傳承創新餘姚黃魚面、本幫菜做出了努力,贏得社會各界的廣泛讚賞。

同慶祥糟雞製作技藝

保護單位:餘姚市雁廬山莊

傳承人:徐哲銘

“同慶祥”寓意普天同慶祥和,1922年由朱桂生創立,店址位於南廟老街,主營酒、米,當地有句口頭禪“南廟同慶祥,新豐搭洋蓬,阿竹投東洋”。一年春節,朱家準備了大量的雞鴨魚肉過節,當年氣溫較高,食物易壞,朱桂生就把吃不完的肉食用粗鹽醃製,隨手放在盛有酒糟的缸裡,想過後晾起來風乾保存,不想臨時有急事外出,一週回來後才想起醃製的肉食,嚐了嚐發現別有風味,鮮鹹中帶有濃郁酒香。後同慶祥正式推出糟雞,在當地廣受歡迎。

餘姚市雁廬山莊在竹林開辦農場,放養了一萬六千多隻土雞,為同慶祥糟雞專供,這些雞養到8個月,挑選5-5.5斤的宰殺,風乾一天排酸,對於抹鹽的厚度和次數、酒糟的種類和用量都有精確的控制,此外還專門在山上搭建多層土灶,專人司爐,嚴格把握煮、燜的時間,保證最佳口感。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同慶祥糟雞第三代傳承人:朱曉沛

第四代傳人徐哲銘從丈人朱曉沛處習得糟雞製作技藝,創辦雁廬山莊、雁廬花園、雁廬清舍等,為糟雞設計了美觀完善的產品包裝,糟雞銷往北京、瀋陽、上海、武漢、深圳等地。

人壽豐傳統秘製膏方工藝

保護單位:餘姚百草中醫門診部

傳承人:羅以科

餘姚市人壽豐藥店創建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清進士、翰林院編修朱元樹書寫人壽豐招牌,店址選在餘姚鬧市虞宦街口(今新建路)。人壽豐店堂營業,工場自制丸、散、膏、丹四大類成藥,以驢皮膠、龍虎丸、太乙救疫丹、人參再造丸、全鹿丸等為拳頭產品,尤以秘製膏方選料精良、品質上乘,頗受餘姚人民的青睞,是當時鄉紳們冬季進補、補虛扶弱、抗衰延年的首選之品。

膏方又叫膏劑,一人一方,其製作工藝分為選料、浸泡、浸膠、煎煮、濃縮、收膏、存放等,古法煎煮藥材以溫火慢燉的方式將藥材裡的有效成分析出,更易吸收,口感更純。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羅以科1980年初中畢業,1980年進入餘姚醫藥公司中藥倉庫做學徒工跟隨父親學習傳統膏方工藝,1984年至2003年在餘姚醫藥公司做中藥成藥採購員,2003年在餘姚陽明西路開辦餘姚萬隆百草大藥房,2012年開辦餘姚百草中醫館(餘姚百草中醫門診部)。

榫卯結構營造技藝

保護單位:金橋紅木 傳承人:魯文軍

榫卯結構屬於非剛性結構組合方式,它可以有效傳導、釋放外力,使物件更持久耐用,多用於木結構房屋與木製傢俱中。

榫卯結構的種類很多,按構合作用來歸類,大致可分為三類型:一類是作面與面的接合,如槽口榫、企口榫、燕尾榫、穿帶榫、扎榫等;一類是點的接合,如用作橫豎材“丁”字接合、成角接合、交叉接合,以及直材和弧形材的伸延接合,如格肩榫、雙榫、雙夾榫、勾掛榫、鍥釘榫、半榫、通榫等;一類是將三個構件組合一起並相互連結的構造方法,更為複雜和特殊,常見的有託角榫、長短榫、抱肩榫、粽角榫等。

在製作過程中,師傅需要熟悉每種榫卯結構的優劣,在每一個位置選擇最合適的榫卯類型,同時需要精確計算尺寸距離,確保嚴絲合縫,最大程度發揮榫卯的連接能力。

金橋紅木老師傅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金橋紅木在傢俱製作中採用古法的榫卯結構,在江浙地區贏得了廣大紅木傢俱愛好者的認同,普陀山、天童寺、阿育王寺、雪竇寺等都選用了他們的產品。2018年底金橋紅木與知名國際品牌達成合作,把榫卯結構的傢俱推向世界舞臺。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绝!多图带你感受新晋的余姚市级7个非遗项目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