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昌脫貧攻堅】養蜂人鄭全富的“魔術”

說起在福建農林大學學習育蜂技術的經歷,身材精瘦的鄭全富眼裡發亮:“看到蜜蜂一窩一窩地快速培育出來,簡直就像變魔術。”曾經一貧如洗的鄭全富一家變富了,靠的就是這“連做夢都不敢想的魔術”。

2014年,鄭全富的人生跌至谷底。身為家裡“頂樑柱”的他,遇車禍身受重傷臥床,癱瘓的岳父、喪失勞動力的岳母和小舅子、嗷嗷待哺的幼子,家庭的重擔令鄭全富一度絕望。“跟人家借100塊錢都借不到,因為怕我還不起。”說起辛酸往事,他眼眶泛紅。

這個名叫“全富”的漢子,被核定為福建省順昌縣洋墩鄉洋坑村建檔立卡貧困戶。“還躺在病床上,縣裡、鄉里和村裡的幹部就來看我,跟我商量脫貧門路。”早有主意的鄭全富提出,他“想學養蜂”。

洋坑村地處閩北郭巖山腳下,上千畝生態林植被豐富,四季有花,是一個蜜源“寶庫”,這裡屬中亞熱帶氣候,蜜蜂越冬不難,自古就有養蜂的傳統。養蜂並非重體力勞動,瘦弱的鄭全富早年就斷斷續續養過蜂。

每年4月前後,本地有種蘭花開放,特別能吸引蜜蜂聞香而來。鄭全富一頭挑著蜂箱、一頭挑著蘭花上山,受到“誘惑”的蜜蜂便會成群飛來,身陷養蜂人芳香的“陷阱”。

“以前完全是這種土養,專業技能幾乎為零,關鍵是不掌握蜜蜂育種技術,只能小打小鬧。”鄭全富坦言。

【順昌脫貧攻堅】養蜂人鄭全富的“魔術”

瞭解到福建農林大學蜂學學院定期組織培訓班,鄉里便利用結對幫扶領導爭取來的5000元產業培訓資金,提前跟校方聯繫,給鄭全富報上了名。2015年底,大病初癒的鄭全富,參加了這期近20天的培訓班,在“養蜂世界”裡如飢似渴地學習。

“感覺自己學會了‘降龍十八掌’,以前只在電視上見過的技術,我一個農民竟然也學會了。”談起養蜂技術,鄭全富滔滔不絕,“養蜂先養王,蜂王選種最重要;中蜂‘喜新厭舊’,有新蜂巢才會大量產卵……”

養蜂過程中,鄭全富遇到難題就向農林大學的老師請教,技藝越發嫻熟,養殖的蜜蜂從最初的十幾箱已增加到目前的500多箱。

春分時節,細雨如酥,大山裡綠草青青、水汽氤氳,千樹萬樹悄然孕育著花苞,預示4月中旬的第一個“流蜜期”越來越近了。此時,鄭全富全部心思都在壯大蜂群上。

小山坡上,無患子樹下,數十個蜂箱散佈其間,鄭全富揭開一個,拿出巢胚查看蜜蜂繁殖情況,嗡嗡的蜂鳴聲不絕於耳,“一片巢胚能容納1500只左右的蜜蜂,一個蜂箱可養殖蜜蜂超過1萬隻。”

“2018年蜂蜜產量4000多斤,收入20萬元;2019年受洪災影響,蜂蜜產量下降,但是靠賣出的500箱蜂種,也賺了20多萬元。”已然精通“魔術”的鄭全富一舉摘掉了“窮帽”,全家人從低矮的小土房搬進了明亮寬敞的新居。

“我起死回生了。”鄭全富開心地說,“苦日子過去了!”

鄭全富成了十里八村知名的養蜂模範,不少村民慕名前來學藝。鄭全富被扶貧部門聘為講師,定期給貧困戶授課,他前後收了40多個徒弟,毫無保留地傳授養蜂技術,還免費贈送蜂種。

曾是貧困戶的黃啟盛師從鄭全富學養蜂4年了。“現在我有30多個蜂箱,學養蜂第一年就賺了1萬多塊。”黃啟盛說,“準備繼續跟師傅學,學養蜂一輩子都學不完。”

客廳牆壁上,兩張鄭全富授課的照片十分醒目。“他的家人殘疾,他得過癌症,他的腰椎變形嚴重……”鄭全富指著照片裡聽課的學生說,“不少是貧困戶,都是苦命人,我要盡力幫助他們。”

問及今後打算,鄭全富躊躇滿志:“希望今年能把蜜蜂養殖規模擴大到1000箱,家裡面要把兩個孩子的教育搞好。”

“更大的夢想,是能幫貧困戶一把,讓更多人學會變‘魔術’,通過養蜂富起來。”鄭全富說。

在政府推動下,鄭全富註冊成立了順昌縣手拉手互助養蜂合作社,計劃把更多的貧困戶拉進來,一起致富。洋墩鄉黨委書記施萍透露,正在謀劃上線全封閉罐裝生產線,把蜂蜜產業做大做強,還準備申請地理標誌產品,打響洋墩蜂蜜品牌,名字就叫“蘭花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