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医 传承文化

“善者,吾之师;不善者,吾之资。”从古到今有无数学医之人,他们之所以成功、失 败,可以给我们提供师资。

彭佩云说:“新中国五十年来没有培养出一个真正的中医”。几乎所有的中医论文都是垃圾。全军尽墨呀!几个老的死去以后,良医一个也没有了,合格的中医师也是凤毛麟角。江湖骗子或者南郭先生遍地都是。若说某某是个庸医,往往抬举了,绝大多数连庸医都够不上。我常说父亲是个标准的庸医,就他这样的也不多见了。这不是愤世嫉俗的说法,这是中医客观的标准。传统的针灸没有几个会的了,电针、针刀、砭石、刮痧之类招摇过市。

。“读方三年,便谓天下无病可治;及治病三年,乃知天下无方可用”,已经成为学医的人几乎都要经历的过程。甚至读方多的还不如守几个方子一门深入的。医道分崩离析,落入了“流散无穷”的境地,学人开始了绕圈子、瞎转悠,争讼、没落之象显现,到了今天 外道介入,开始妖变。这种衰败在秦汉就已埋下伏笔。秦越人、华佗遇害,针灸从此生弊,伤贤之祸,流传后世。“江南诸师秘仲景要方不传”,蔽贤之过,药方之谛遂致暗而不彰,后人只得余绪。幸有孙真人出,一时方术全盛,但是祸根已埋,至金元四大家终于开始了分歧。 一切正法都是这样式微的,由真而正而邪,由大明而明亏而晦暗。到了没落之极的时候,“大师”遍地,头头是道,各说蹊径,而真正的医道就弃绝了。

黄帝为何叮嘱“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因为教授非人,未得云得,欺世盗名,就会衍生旁说,遮蔽大道。“君子不可以小得,而可以大受”,如果“乐于小法,则蔽大道”,很多不究竟的东西就把人从大道上拐走了。医道的式微,由来已久,现在如果不是大心求道之人,好的结果是在不究竟中转悠一辈子而一间微明,坏的结果是如人入暗则无所见。

从古今学人和我的经历,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首先,学医必须要有文化资粮。中国文化是土壤,中医是树木,土不厚积是长不了乔木的,只能长出灌木荆棘。学习古文就是工具,应该学习四大名著、唐诗宋词、《古文观止》,进一步才能学习人文经典,获得形象、会意思维,培养悟性、理智,形成慧眼,然后学习《内经》、《伤寒杂病论》,进于道而得法。

在医道的学习过程中,也有四种境界可以类比:肉眼、天眼、慧眼、道眼。西医形而下的就是肉眼,科学手段只是肉眼的延伸。像刘力红先生羡慕的内视,以及一些巫医,相当于天眼。即使一个鬼神,碰到了大病也要求医,可见这些都是不足以为道的。中医是从根本、从究竟处来的,道无鬼神,如果“信巫不信医”,往往无药可救。从《孙子兵法》、《道德经》、《易经》 能够培植出慧眼。道眼相当于《内经》之义谛,《伤寒杂病论》是其引申。不到道眼地步, 都是不究竟的,处于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状态中。因此学医之人必须要空心、归宗、回溯, 以进于道。空心就是去除所知障,归宗就是求其真要,回溯就是回向《内经》之根源,这是 一条“为道日损”之途。越学越简单,执一而御万。

学习中医   传承文化

现在的人学医则是“为学日益”的,留意于一些繁杂失真的知识,“不知其要,流散无穷”,这是背道而行的。我能贡献大家的只有这两点,一是指明学医的路,二是提其宗旨,给人一颗龙珠,若有龙象,就被点睛。有了这两点,悟性好不想学医、业余的立刻超出一世庸医,能除自己和亲人身病,因为人最关心自己;有志学医的再进一步,参学《内经》、《伤寒杂病论》,即入医门,无不成就,成就的大小就看自己的愿力了。这个学医过程实际上相当于一个渐和顿的过程。大家以前的见识都是渐得的,是在反省感悟中随机缘而生的,处在找不到堂寝安隐的路上;现要顿悟根本,自己有眼,甚至有无师智,然后就可以“学思益,出才人”了。

人类永远不可能杀死所有的敌人,正如不可能杀死所有的病毒一样。人类能做的是如何强身健体抵抗病菌。所以做一个身心健康美好的人才有能量免疫灾难,这是个逻辑问题,逻辑错了就是方向错了,如同缘木求鱼。

学习中医,学好中医,中华民族的中医不光是救肉体那么简单。更是一种传统文化的传承。

亡国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文化的灭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