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外瘋狂"買買買",除了安踏還有它,全球擁有超過6000家分店

在海外瘋狂

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運動健身熱潮愈發高漲。受益於此,國內體育用品行業發展迅猛,市場規模超過3000億元,企業數量超過1100家。激烈的競爭,催生出安踏、李寧、特步等知名品牌。

今年3月份,特步發佈了2019年業績報告。數據顯示:公司總收入達到81.83億元,同比大增28%,創下歷史新高;淨利潤7.28億元,同比增長11%。賴以起家的鞋履類產品營收佔比達到56.8%,服裝銷售額增速。截至去年年底,品牌在中國內地和海外共擁有6379家店鋪。

在海外瘋狂

相信你對特步並不陌生,這是一家以跑步為核心戰略領域的運動品牌。廣告語"非一般的感覺",可謂是深入人心。縱觀其30餘年的發展歷程,從小作坊到上市公司,再到走上國際化的多品牌戰略,離不開創始人丁水波的精心經營。

上世紀80年代,福建晉江製鞋產業蓬勃發展,街頭巷尾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鞋廠、鞋店以及鞋材店。看著鄉親們幹得風生水起,丁水波和兩個朋友也決定投身其中,每人出資500元成立了一家小作坊,名叫"三興"。一個有趣的細節,眾多體育品牌的創始人都姓丁,像安踏的丁世忠、361°的丁健通、喬丹體育的丁國雄、德爾惠的丁明亮……也難怪有人調侃道,這些鞋企都是一家人。

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位成都商人看中了他們做的鞋,承諾幫忙代銷,但要把貨賣出去之後再結賬。團隊內部對此產生了分歧,擔心會上當受騙,最後還是丁水波一錘定音,毅然把鞋發了過去。半個多月後,這位商人如約把款項付了過來,並要求增加訂單。此後三興的鞋子迅速打入南美、非洲市場,遠銷4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了當地有名的"外銷之王"。

一切發展看似順風順水,但丁水波敏銳地意識到品牌的重要性,於是創立了"特步"。其他廠商都請體育明星,他卻另闢蹊徑找謝霆鋒做代言人。推出的"烽火一代"運動鞋,創下了年銷120萬雙的佳績。此後乘著北京奧運會的東風,企業迅速發展,併成功在香港上市。

在海外瘋狂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中國品牌開始在全球"買買買"。例如安踏,去年就拿下"始祖鳥"母公司Amer Sports(亞瑪芬體育)。不甘落後的特步,先是拿下Merrell(邁樂)及Saucony(索康尼)兩個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開發、營銷及分銷權。隨後又斥2.6億美元收購了蓋世威(K-Swiss)和帕拉丁(Palladium)兩個品牌。

除了啟動多品牌戰略,特步還加大了宣傳營銷力度。去年累計贊助53場國內外馬拉松及跑步賽事,總參加人數達超過80萬,連續第五年蟬聯中國內地贊助最多馬拉松賽事的體育用品贊助商。此外,簽下籃球運動員林書豪擔任代言人、贊助《這就是街舞2》等舉措,也讓品牌銷售實現強勁增長。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中國運動品牌在過去十年間,通過原始積累形成足夠的競爭力。如今行業進入下半場,各大公司開始多元化發展,並把目光投向國際市場。特步能否複製安踏的成功甚至實現超越,還有待時間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