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前幾天小易收到一個家長的私信:

我想起之前接兒子放學,發現他額頭上有一道抓痕,問他怎麼回事,兒子低下頭小聲地說,媽媽,是我自己不小心撓的,已經不疼了。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看孩子沒事,我也就沒放心上,不料第二天中午,我正在開會,收到老師發來的微信,說兒子頭部受了點小傷,有輕微的流血,正在給他清理。

我丟下文件撒腿就跑,等我急急忙忙趕到學校時,兒子正捂著敷了膏藥的傷口哭泣,衣領口也沾了很多血漬,老師陪在他身邊安撫。 講真,作為一個母親,看到這一幕,我的心都碎了。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老師告訴我,兒子因為跟同桌搶粉筆玩,被對方用教具敲到了頭。

“那你額頭上也是他抓的嗎?” 在我的再三追問下,兒子才抹著眼淚,囁囁嚅嚅地承認。 “為什麼不告訴媽媽?” 看著他那副逆來順受的樣子,彷彿有根毒針扎進了我的心口,難受得要命。

我看完這個網友的私信,心裡很不是滋味。孩子明明受了委屈,卻不敢讓父母看見。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這讓我想到一年前讓人髮指的新聞,因沒寫完作業,8歲小男孩被同學扇40個巴掌,打成腦震盪!

事情的起因是這樣,那天中午12點左右,正在休息的小剛,被課代表小薇從教室叫到社會老師的辦公室補寫作業,小剛來到老師辦公室後發現還有另外幾名課代表在,其中一位課代表小璇把小剛的作業本撕掉,扔在了垃圾桶裡。

小剛因為社會課作業沒做完,中午的時候,他在學校老師辦公室被3名同班同學毆打、下跪長達1個小時40分鐘。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被打的8歲男孩小剛

當天小剛在回到家後不停地哭,連睡覺都會驚醒。第二天,經過父親的詢問,孩子才哭著說出真相,自己因為中午沒完成作業,被同學打了。

為人父母后,每次看到這樣的新聞,總是感到分外揪心。

我們在教孩子為人要善良、柔軟的候,卻忽略了孩子與“惡”的距離,遠比我們想象中來得近。

那些“惡”所帶來的傷害,成為孩子成長路上難以癒合的痛。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事後還心有餘悸的小剛

圍繞在孩子身邊的惡,可能是校園裡同學的孤立排擠、欺辱綽號,或是陌生人一顆糖的引誘,網絡上的一句惡言......

另外,更讓人擔心的是,在遭受傷害時孩子不反抗的態度,遇到傷害後不吭聲的沉默刺痛了為人父母的我們。

讓眾多家長心生疑問:

平常那麼依賴家長的孩子,為什麼受到欺負,卻不肯告訴我們呢?

孩子的“慫”,是家庭教育種下的果

何時起,孩子在面對“欺負”時開始了沉默應對,變成了人們口中的“慫”樣。

而這樣的孩子,絕對不是個例。

研究表明,在面對校園暴力時,有近半數受害者選擇沉默,甚至選擇隱瞞父母。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曾引起眾怒的攜程親子園“虐童事件” 不是孩子自己說出來的,而是家長無意間發現孩子身上多了幾道莫名的傷痕,調取幼兒園監控錄像,才看到孩子被恐嚇、被毆打的一幕幕。

有幾個原因會造成這種狀況:

二次傷害:告訴家長之後,家長不但沒有安慰自己,反而批評謾罵自己


沒有得到支持:告訴家長之後,家長也沒有辦法,或者是讓自己想辦法解決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沒機會告訴家長:家長經常回家太晚或者回家後不和孩子溝通;或自己忘記了,也可能是受到其他事情的吸引,從而忘記和父母訴說


不願意告訴家長:不同的人對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有些孩子會覺得不好的事情告訴父母不好,或者是出於自身的看法,最終選擇不告訴父母。

無論孩子怎麼樣,作為家長,總應當找機會、找時間去和孩子溝通,和孩子周圍的老師及其他家長溝通,以確保可以及時瞭解孩子的情況。另外,對於一些事情,不能過於敏感,但是也不要過於放縱,要掌握好分寸。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在這些隱藏關懷的責備下,孩子自然而然地選擇了閉上自己想要訴求幫助的嘴。

許多中國式父母,總是秉持著一顆好心,卻把關心的話變成冷言冷語。

久而久之,孩子遇到事情不敢跟父母說,不敢喊疼,選擇自己默默硬扛。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慢慢地,孩子成為了那個看起來懂事,卻不會喊疼的“木頭人”。

做父母的,給孩子再多的呵護,都不如先教會他們自我保護

每一個做家長的朋友,都會有一直希望自己能夠呵護保護好自己的孩子,讓孩子在自己的萬般庇護下,茁壯成長。而事實的真相是,孩子終將要離開父母,自己去面對人生。

與其為孩子支起一片保護傘,不如讓孩子學會自己穿上盔甲。

教會孩子面對“欺負”時,可以這麼做:

1)教會孩子說“不”的能力

很多時候,我們要求孩子成為一個聽話的乖孩子,卻忘記了教會孩子擁有說“不”的能力。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教會孩子正確地表達自己的意願,明白與他人相處的界限在哪裡。

比如自己的私密部位不能讓別人觸碰,不接受陌生人出去玩的邀請,自己的東西不能被隨意搶佔等等。

讓孩子明白,遇到讓自己不舒服的情況時,別人不合理的要求可以拒絕,可以大膽地表達出來。

2)及時關心他們的動態

小易告訴各位家長,應對校園隱形霸凌的方法是讓孩子自己變得強大,家長可以保護其一時,但無法保護其一世。

霸凌和隱形霸凌是不會自己消失的,老師和家長必須要介入才可以有效的阻止霸凌。

也許我們會認為。從幼兒園便開始跟小孩討論隱形霸凌有點太早,但是小孩子的觀念和行為是從小建立的,如果我們能及早發現,及早提防,平常多關心孩子,多瞭解孩子的狀況,從小教導他們要尊重別人,便不會有校園霸凌事件的發生。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教孩子要注意方式方法,話要好好說,歹話好說。你想引導孩子,想孩子按照你的想法去成長的時候,你一定要先了解孩子的內心想法,才能找到癥結所在。你要讓孩子信任你,願意聽你說話,作家長的要言出必行,不能出爾反爾。

重要的是,家長不僅應當關心孩子是否被他人霸凌,還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成為了“霸凌者”中的一份子。

3)鼓勵孩子講出來,尋求幫助

鼓勵孩子在面對傷害時,大膽地求救,及時地告知老師或者家人,尋求幫助。

家長除了需要給孩子灌輸自我保護的意識,同時要特別注意,當面對孩子時,要用正確的方式去保護孩子,而不是用言語刺激給孩子帶來“二次傷害”。

當傷害發生時,家長要第一時間站出來,安撫孩子的情緒。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家長不要反應過度,感覺“天都要塌下來了”,而是溫和而堅定地告訴孩子:“我會保護你,我是你永遠的後盾。”“不要怕,這不是你的錯。”

以此來幫助孩子重建安全感和好好生活的信心。

如果我們留心觀察,你會發現,現在的孩子可能在作文裡或者在網絡上表達自己的思想和需求,往往比口頭上表達的要清晰、準確。

這是因為,很多孩子在小的時候性格內向,不愛說話,從而導致了他們語言能力退化,表達能力低下的結果,所以遇到麻煩或被欺負的情況,不知道該怎麼和家長從頭說起。

於是我給孩子買的這套《愛上語言表達系列》繪本,很好地解決了我的煩惱。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這套繪本共有8本,分別是《大方說話,不做小蚊子》、《清楚說話,不做小結巴》、《勇敢說話,不做膽小鬼》、《好好說話,不要唱反調》、《積極說話,不做悶葫蘆》、《果斷說話,不做馬後炮》、《輕聲說話,不做大喇叭》、《得體說話,不做窩裡橫》,都是從不同的角度教會孩子學會表達。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我覺得做父母最關鍵的是要把握好在保有自身作為家長的威嚴感的同時, 跟孩子維持成為知心朋友的關係。

但是,如果孩遇到事情問題悶在心裡、不敢表達自己想法因為膽小聲音小得像蚊子叫,因為這樣會讓我們無計可施,更別說保護孩子了。

而這套書經典手繪大圖,鮮豔的色彩搭配,活靈活現的人物形象,把需要表達的內容體現的很完整,即使小孩子認字不全,看圖也能理解故事內容。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還有免費同步暢聽的功能,都有配套的音頻,這也解決了上班族的爸爸媽媽下班以後,身心疲憊,想給孩子講故事卻心有餘而力不足的煩惱~

8冊語言表達繪本不過就是58塊錢,平均下來一冊不到8塊錢,不過是我們平常一頓早餐錢左右的價格,卻能給孩子帶來學會表達自己的能力,不再做膽小鬼,何樂而不為呢?

8歲男孩被扇40個巴掌:孩子,如果有人欺負你,要記得尋求幫助!

有需要購買的家長朋友們,點擊下方商品卡查看就可以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