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侯風地動儀應該是大家熟悉的著名古代科學成就之一,因為在教科書中就有一副侯風地動儀的配圖,並且有一段侯風地動儀精確預測地震的描述,所以一直以來,我們對古人的智慧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

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但2018年的一條新聞卻讓大家實在有些尷尬,因為我們已經膜拜了半個多世紀的侯風地動儀,居然早已在教科書被刪除,一時間流言四起,讓它當年的發明者張衡即刻淪為了騙子的行列,事實果真是這樣嗎?

地動儀無法預測唐山大地震

侯風地動儀是東漢張衡所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後漢書中記載,該儀器製造後放置於洛陽,曾預測到有地震發生,官員上報之後在京師周圍並無地震,但數日後八百里快馬來報,隴西(甘肅南部)地區發生地震,眾官員無不佩服!

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比較可惜的是現代侯風地動儀並不張衡所研製的,而是考古學家王振鐸根據後漢書中的196個字,花了5年時間,結合地震理論,在1951年時成功複製出了地動儀!

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王振鐸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華時曾參觀侯風地動儀,對此讚不絕口!但比較鬱悶的是在1976年唐山大地震時,侯風地動儀居然啥事情的都沒發生,這讓地動儀的有效性和技術受到了廣泛質疑,

日、美、荷、奧等國地震學家都發表一系列的論文,認為它存在巨大的原理缺陷!判定它的靈敏度,還不如人直接去感受。

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更令人尷尬的是,1988年地動儀在日本奈良展出時,有學者對靈敏度提出了質疑,而現場解說人員並不知道如何驗證,只能用木棍捅了捅銅球,讓它落入了蟾蜍口中,結果鬧出大笑話!

所以,張衡是個騙子?

既然地動儀無法“預測”地震,那麼張衡就是個騙子,這並沒有冤枉張衡,不是嗎?但後漢書中明明白白的記載著,張衡的地動儀確實預測了甘肅南部的地震!

《後漢書·張衡列傳》對地動儀的描述:  陽嘉元年,夏造候風地動儀。以精銅鑄成,員徑八尺,合蓋隆起,形似酒尊,飾以篆文山龜鳥獸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關發機......尋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驗之以事,合契若神。自書典所記,未之有也。嘗一龍機發而地不覺動,京師學者鹹怪其無徵,後數日驛至,果地震隴西,於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後,乃令史官記地動所從方起。

這裡有幾個可能,不是《後漢書·張衡列傳》所載有誤就是就是王振鐸錯誤理解,最後導致了複製品就是一個廢物!兩者哪個可能性比較大?個人認為兩者都有可能,但後者可能性更大,因為張衡製造的地動儀毀於戰亂!在南北朝與隋朝也有文獻記載了“候風地動儀”的詳細結構,但很可惜在唐代也不知所蹤!

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因為準確的說,張衡的地動儀在理論上是可行的,這個地震已並非是“預測”而是監測,地震後比八百里加急更快獲知到地震的信息,這是因為地震波的傳播速度遠遠快於快馬

地震波分為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因介質不同而略有差異,縱波速度大致範圍為5.5~7千米/秒,橫波速度大致範圍為3.2~4.0千米/秒。

所以只要能將破壞力大、影響範圍廣的橫波檢測出來併產生動作,那麼地動儀即可準確復原,或者說至少具有監測的實際意義,2008年,中國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的馮銳在中國物理學會主辦的《物理》期刊上發表了題為“Science brings back Zhang Heng’s seismometer to life”的論文。

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以“懸垂擺技術”代替了原來王振鐸五十年前複製地動儀的技術,準確度上完勝王振鐸的地動儀,並且經受住了實驗室的檢測,以各種震動方式檢測時,王銳的理論製造的地動儀只對地震能產生的破壞性橫波產生反應,而其它震動則無動於衷!

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不過有意思的是王銳的新版地動儀被方舟子打假,認為它在2008年的512大地震中毫無反應,王銳同樣是一個騙子!而王銳則解釋道,這個模型從理論與實驗中都成功解決了地震監測的問題,但要監測實際地震,那麼距離震級與震源深度等等都密切相關,總不能讓僅僅在原理上通過設備無限制的上綱上線要求它能監測地球上所有地震,即使現代地震檢測,也是通過一系列地震監測網來實現的!

震驚全世界,尼克松讚譽有加,卻被踢出教科書,一發現為其正名!

當然這個機械式監測的新版地動儀,也並不太具備實際價值,但至少有一點可以證明,張衡並不是一個騙子,他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科學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