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蒲松齡 聊齋詩存墨寶鈐印:聊齋、蒲、松齡,清手稿本此為聊齋詩,書贈蓮花社長,蒲松齡書草,世為罕見。此件出津門世家,甚為珍貴。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揭傒斯跋陸柬之書《文賦》揭傒斯(1274—1344),字曼碩,富州人。幼貧苦讀,早有文名,前後三人翰林。卒封豫章郡公,諡文安。善楷、行草。詩集為《秋宜集》。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張照 楷書武侯祠記軸張照(1691—1745年),初名默,字得天、長卿,號涇南、天瓶居士,華亭(今上海松江)人。

書法家和戲曲作家。清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官至刑部尚書,預修《大清會典》。乾隆元

年(1736年)以挾私誤軍罪等廷議當斬,被乾隆帝特赦。歷任武英殿修書處行走、內閣學士、經筵

講官、刑部尚書等職。資學明敏,工詩善文,精音樂、繪畫、書法。書法初學董其昌,中年出入顏、

米。乾隆初年所謂的"御書"匾額和書畫題跋多由他代筆。奉旨與允祿主持續修康熙朝音樂著作

《律呂正義》,撰擬文廟樂章,編撰《勸善金科》、《昇平寶筏》、《月令承應》、《法宮雅奏》、

《九九大慶》等宮廷戲曲劇本。參加編撰宮廷書畫著錄《秘殿珠林》和《石渠寶笈》,書法匯刻有

《天瓶齋帖》。乾隆十年(1745年)奔父喪途中在徐州病亡。諡"文敏"。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梁巘 臨董其昌成道記碑梁巘(1710年——1788年後),字聞山、文山,號松齋,又號斷硯齋主人;祖居亳州十九里鎮,後

居住在亳州城裡夏侯巷街(現夏侯小學西跨院),歿後埋葬在十九里集南一里半杜莊村後。{曾祖父粱繼

宗;祖父梁爾祿,字天賜,國學生;父親粱接孟,字介賢,候選經歷,敕贈文林郎(文職、正七品);兄

粱峰,字屏山、號六松,性孝友,善文章、工書法。梁巘長子俊業,早卒;次子偉業,嘉慶六年(1801年)

辛酉拔貢,官浙江於潛縣知縣。業師陳師古,字聖緒,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舉人。門生有姚蓮府、

蕭景雲、王魯庵、許春林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敕授文林郎壬午科舉人,由鹹安宮教習轉任湖

北巴東縣知縣;壽州(今安徽省壽縣)循理書院院長(山長)。其在書法上的成就遠大於政治,他與乾隆

年間五位(張照、王澍、劉墉、王文治、梁同書)重要書家齊名,為清代著名書法家之一。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陳邦彥 楷書嘉瑞賦軸 陳邦彥 楷書嘉瑞賦軸。絹本,楷書,縱51釐米,橫22.9釐米。此軸書法清勁秀美,疏郎勻稱,

既有董書影響,又增柔婉、端麗之姿,為康熙朝"幹祿"正書典型風格。 陳邦彥( 1678-1752 年),字世南,號春暉、匏廬等,浙江海寧人。康熙四十二年( 1703 )進士,

官禮部詩郎。擅長書法,尤工小楷,行、草出入二王,而得董其昌神髓,深受康熙皇帝賞識,為

"康熙四家"之一。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汪由敦 行書蘇軾春帖子詞軸紙本,行書。縱115.5釐米,橫59.7釐米。清宮舊藏。 軸書宋代蘇軾《春帖子詞》。款署"蘇軾春帖子詞 臣汪由敦敬臨"。署"臣"字款,為應制之作。

此軸書法結體緊密,筆墨飽滿,風格持重溫潤,淳雅清雅,娟秀妍美,為"館閣體"風貌。 汪由敦(1692-1758年),字師苕,號謹堂,清代錢塘(今浙江杭州)人。雍正二年(1724)進士,

以庶吉士遷內閣學士,直上書房,授侍讀學士,累遷工部尚書、型部尚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等。善書

法,師法晉、唐人,兼工篆、隸,在乾隆詞臣中其書可比張照。卒後,乾隆曾命集其書為《時晴齋帖》十卷勒石內廷。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梁國治 行書評書帖軸 絹本,行書,縱73.2釐米,橫67.4釐米。清宮舊藏。 軸錄唐代張彥遠《書法要錄·袁昂古今書評》。款署"評書帖 臣梁國治敬臨"。此軸書法溫潤敦厚,

出規入矩,行筆緩而滯,墨跡濃重,字形圓潤端莊,為典型的"館閣體"書。梁氏擅長臨古帖,沈初

《西清筆記》記:"梁文定相國,於唐人楷法真有得力,在直廬稍暇,即展臨法帖。"

梁國治(1723-1786年),字階平,號瑤峰、豐山,清代會稽(今浙江紹興)人。乾隆十三年(1748)

狀元。累官湖廣總督兼荊州將軍、湖南巡撫、軍機大臣、直南書房、戶部尚書、東閣大學士等。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姜宸英 小楷洛神賦冊北京故宮博物院藏,紙本,小楷書,二開。縱24.7cm,橫28.8cm。 此冊小楷書錄漢曹植《洛神賦》,末款"姜宸英書"。鈐"姜宸英印"、"西溟"印,引首鈐

"畦風閣"印。冊後附清末黃易題跋一段。據跋稱,此冊為清末李鴻裔所藏,並見示於黃易,因題於後。 此冊無具體書寫時間,但從書風推測,當為姜氏晚年所書。姜宸英作為清初康熙時四大書家之一,晚年

尤長於小楷,此冊書法風格秀勁,取法於唐代虞、褚、歐諸家,兼融漢魏之意,正如黃易所評"詢為楷法正宗,不可多得也。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何焯 楷書七言古詩軸 綾本,楷書,縱171.2釐米,橫42.8釐米。軸書七言古詩一首,款署"古風一章,甲午夏日,郵祝大來老年臺華誕並正,義門何焯"。 此軸因系祝壽之作,故書法尤其工整,點畫粗細均勻,用筆流潤秀美,結構端莊灑脫,具恬淡靈秀之美,為其成熟書風佳作。

清代蒲松齡等名人書法欣賞

英和 楷書楊慎樂清秋賦軸紙本,楷書,縱175.2釐米,橫90釐米。清宮舊藏。 軸書錄明代楊慎《樂清秋賦》,款署"臣英和敬書"。 署"臣"字款,系應制之作。英和一直為官,行走於宮內,書法受內廷影響很深。應制作品,

結體、筆法均嚴謹修整,風格典重,較之平日之作,缺少瀟散之態。 英和(1771-1840年),字樹琴,一字定圃,號煦齋。索綽絡氏,滿族正白旗人,隸內務府。

乾隆五十八年(1793)進士,授編修,累遷侍讀。嘉慶年授禮部侍郎,直南書房。道光年累官至

戶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加太子太保。工詩文,善書法,初學顏真卿、趙孟頫。成哲親王、劉墉齊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