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小编很喜欢跟大家讨论跟教育有关的话题。小编喜欢阅读一些关于教育的书籍,愿意谈谈当前的教育现状。小编对我们国家的教育事业非常的关注,甚至可以说很担忧,我们国家教育经过许多次改革,但是没有一次十分成功的,小编也想问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


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一、对“高效课堂”有困惑和不解

小编在读大学期间,接触的大多是关于“传统教育”“素质教育”的理念,对于“传统教育”和“素质教育”的理念的优缺点有一定的认识。不久就接触到了一种很陌生的教育理念:“高效课堂”理念。经过几次“高效课堂”理念的培训和学习,小编对“高效课堂”教育理念有了一定的认识,也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到了“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但是小编感觉在开展“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存在一些困惑和困难。

1、学生不会预习也不预习怎么办,谁来监督我们的学生预习?

2、打印机设备老是坏,学校根本没能及时修理,导学案不能及时使用,影响正常教学怎么办?

3、学生不喜欢展示自己,甚至他们还嘲笑展示才艺的同学,怎么办?

4、学生不喜欢当组长,甚至班干的职位都不想当,怎么办?

5、导学案似乎不怎么合适本班学生,想改又没时间,怎么办?

6、“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模式似乎比“高效课堂”更好实践,怎么选择?

对于以上的这些问题,小编迷茫了,小编不知道如何处理。小编反思了一下,认为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肯定是哪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不是小编出现了问题,就是学生的问题。所以,小编不得不重新来认识“高效课堂”。


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二、重新学习“高效课堂”,重新认识“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是新事物,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遇到“传统课堂”的支持者反对在所难免。但是,不断学习新事物新思想对个人的成长也有很多好处。因此,拿出学校下发的李炳亭主编的《高效课堂22条》学习资料,给了小编再一次有效认识“高效课堂”的机会,并将学习体会与感受列出来供大家学习。

1、“高效课堂”真的可以回答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吗?

2、在“素质教育”中实现“高效课堂”还是在“高效课堂“中实现“素质教育”?

3、“高效课堂”能走多远?

4、特级老师们对“高效课堂”的看法是什么?

5、教育部为何不全国推行“高效课堂”?


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三、“高效课堂”的一些重要教育理念

“致力于高效课堂模式的推广与应用”的李炳亭以山东为基地并向全国各地四处推广“高效课堂模式”,他写了几部著作作为理论基础:其中就有《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0零分》等。在《高效课堂22条》、《我给传统课堂打0零分》这两篇著作中出现了一些“经典言论”。小编现将这些“经典言论”考录在此:

1、“想想在课堂上备受心理煎熬的不幸的孩子,老师如果不去关注学生的生命存在状态,而是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教学个性,无疑是卑劣的”。

2、“评课不应该关注教学细节,而应该追究教师教育教学的观念”。

3、“如果我们连什么是好课,什么是好老师,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这样一些基本的概念都搞不懂的话,那我们用什么样的标准评课?”。‘

4、“新教师,新课堂,新学校,解决三个“新”的问题,我们就可以培养出新学生。中国教育的希望在新教师那里,而一定不会在传统名师那里”…..

据媒体报道,这些“经典的教育理念”在杜郎口中学、江苏省连云港市灌南县新知双语学校宁达中学、山东兖州中学、山东乐昌二中等实践效果良好,很多致力于改革的学校纷纷去学习取经。


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四、“传统课堂”教育理念过时了吗?

很多认为传统课堂和教育理念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要求,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带动相应的课堂改革,并且已经有一定成效。那么,传统课堂和教育理念过时了吗?很多网友认为还没有,理由如下:

1、传统教育依然有生命力

传统教育已经存在了好几千年,并且还将存在下去好几千年。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数不胜数,细数起来有:[东汉]张仲景、[北宋]沈括、[战国]墨子、[晋代]王羲之、[汉代]张衡、[南北朝]祖冲之…等。近代的有:陈寅恪、胡适、王国维、梁启超、詹天佑、徐悲鸿、黄炎培蔡元培等,以上例举的无不是各个时代的大家。因此,很多网友认为“传统教学”有很强大的生命力,是其他的诸如“高效课堂”等的无法替代的,“传统教育”理念必将永远存在于中国教育并对中国教育起很大的作用。


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2、传统教育的师生关系是最和谐的关系

传统教学的“师生关系”是除了父子关系之外的最有影响力的关系。这样的关系和谐无比,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这样的关系下,老师的任务主要是“传道,授业,解惑”,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只要老师勤奋的教,学生勤奋的学,课堂上,学生不需要多讲,只需学生围着老师转,认真听老师讲,做笔记,肯定会学有所成。老师讲40分钟的课,难道学生还学不会吗?

3、传统教室的布置是最完美

传统教室的布置的特点很完美。教室里正前方有一个大黑板,全班同学分为四组,整整齐齐的面对黑板。教室墙壁上挂一些名人名言,黑板对面是一个学习园地,黑板上方“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四个大字依次排开,美观大方。鲜红的国旗在教室正中央,十分庄严。老师站在黑板前,时而奋笔疾书,时而滔滔不绝。学生整整齐齐,端端正正的坐着听老师教授,学生只要认真听,老师叫回答问题就回答问题,老师叫写字就写字,叫朗读就朗读……如此学习40分钟,什么都可以学得来了。

4、传统教学投资少,培养的人才见效快

目前,我们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投资不足,虽然目前国家投入教育的经费已经达GOD的4%,但是还有很多地方的学校用不上好的黑板,甚至粉笔都没有,哪里来那么多钱买小黑板?还有一台打印机几万块,每节课用那么多导学案,这些要浪费多少深林资源?现在是节约型社会,这样要是每个学生学校都推广“高效课堂”模式,那岂不是全国得勒紧裤袋办教育?“高效课堂”肯定实行不下去了,还是“传统课堂”好,一盒粉笔,一张黑板,三尺讲台既可教授知识,何乐而不为?而且现在的老教师习惯了我们的教学方法,实践起来比较顺手。


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五、“高效课堂”教育理念也有一定进步思想

1、“高效课堂”也有其优势

但是,也有很对网友觉得“高效课堂”也有其优势。从哲学的角度看,新事物是相对于旧事物来说的。“高效课堂”相对于“传统课堂”来说是新事物,在推进“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遇到“传统课堂”的支持者反对在所难免。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光明前途的事物就是新事物,比如“高效课堂”。反之就是旧事物,比如“传统课堂”。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力量的强弱及形式新奇与否,而在于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新事物产生之初,总是不完善的、弱小的,但它在与暂时强大的旧事物的斗争中,最终会取得胜利。

新生事物不可战胜,这是由事物发展的本质和新生事物的本性决定的。因为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它萌芽、产生于旧事物之中,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即抛弃了旧事物中的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因素,吸取了旧事物中的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且形成了它自身的特点。与旧事物相比较,新事物更完善、更高级、更优越,具有更强的适应力,因此新生事物“高效课堂”必然取代旧事物“传统教学”,不可避免。


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2、“高效课堂”课堂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动学习者

传统课堂的是师生关系是“地心说”,学生只会跟着老师转,没有老师学生就不会转了,这样的学生能有什么创新能力吗?高效课堂的的师生关系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要求老师围着“太阳转”,让学生会学的的课才是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哑巴能成为好老师吗?答案是,肯定能!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纵使一节课老师滔滔不绝,学生学不会有何用?……老师只要讲10分钟,30分钟留给学生展示、合作、学习,他们一定会自己学的很好。

3、“高效课堂”教室布置更科学合理

“高效课堂”的教室布置是这样子的,教室里有六个小黑板,全班同学分为六组,每小组有一个小黑板,黑板不再是老师的专利,而是学生的学习阵地!教室墙壁上装扮得像一个温馨的小家似的,文化感很强!黑板对面是一个展示场,具体如下:班务一点通(前左)、信息八面风(前右)、佳作展示台(后左)、成才龙虎榜(后右) 。


2020年是选择“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


把学生的作品展示在黑板或者展示场上,学生在小黑板上书写,展示,老师巡视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指导学生学习,老师不用滔滔不绝的布道,更不用一节课说上40分钟,学生自学能力,由此提高了。教学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写、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特别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老师只需要讲10分钟,把30分钟留言学生学,这就是“高效课堂”。

4、“高效课堂”投资大是真,教育改革收获也大

教育改革不会一帆风顺。不过,6个黑板2400元左右,一台打印机20000元左右,打印纸30000左右一年,再加上老师的培训费,和其他的教室布置一共也就100000左右。现在,国家每年投向教育的资金占GDP的4%,一定能够开展“高效课堂”了。高效课堂的成败在于教育改革的力度。不能因为害怕花费钱而不去改革,不投入哪里有收获?不管怎样,“高效课堂”新事物定会战胜旧事物,成为今后教育改革的主流。

综上所述,小编认为无论是“传统课堂”还是“高效课堂”只要能培养我国创新人才都可以用,每一个模式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选择优点多的一种模式,摒弃缺点多的一种模式,教育才能有所发展。因此,不管“高效课堂”还是“传统课堂”,只要适合国情以及教育改革,我们就不应该轻言放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