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最初吸引我,閱讀這篇故事的原因很簡單,我是被故事開端的一句話所打動——傳說中有一隻鳥兒,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聲比一切生靈的歌聲都優美動聽。從它離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尋找著荊棘樹,直到如願以償,然後,她把自己的身體扎進最長,最尖的棘刺傷,邊在那蠻荒的荊條間放開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時候,她超脫了自身的痛苦,而各省響遏行雲,使雲雀和夜鶯黯然失色,這是一曲無比美好的歌,曲終而命竭。然而,整個世界都在靜靜地聽諦聽著,上帝也在蒼穹中微笑。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縱觀全篇,貫徹著整個故事的主題,似乎只有一個——關於愛情!

十歲的梅吉,隨著父母搬到姑媽的新家德羅海達,這是一片近乎蠻荒的原野之鄉,在原文中,形容這片地方,是一片沒有戰場,沒有權力寶座的古老的地方,而對於年僅十歲的梅吉來說:這是一片“荒原”,喪失了家園和歸屬感的荒原,我們不難從這個女孩身上,感到無處不在的落寞,成為一個失去了家園的、寄人籬下的人。

在這正是片近乎古老的、荒僻的城市中,迎來了梅吉命中註定的“荊棘樹”,拉爾夫神父開著姑母所贈送的汽車,慢慢穿過一片黃楊樹和桉樹,穿過27道大門,慢慢走到梅吉的眼前,眼睛從一開始就避開了梅吉調皮的兄長,避開了她沉默的父母,落在她的身上,親切的,將梅吉抱上車。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從一開始,拉夫爾和梅吉即乍見之歡,成了所有故事的起因。

無疑,梅吉是本文中,最重要的一隻“荊棘鳥”,初次遇見拉夫爾的那年,才10歲,和老謀深算的拉夫爾相差了整整18歲,在這段愛情中,梅吉所處於一種,被動的,劣勢地位。

拉夫爾並非良人,身為神父,他早已將自己的全部生命,貢獻給上帝,所忠貞、愛慕的對象,也只能是上帝,可惜,他又不僅僅是一位純粹的神父——他對於上帝的愛,有一部分源於對權力的渴望,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拉夫爾是一個無後臺,無背景的小傳教士,所以被宗教以流放的形式,安排在這個荒野之地傳教,終結了二十八歲的拉夫爾,野心勃勃的夢想。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拉夫爾其人,很大程度上類似於《紅與黑》中的於連,對權力有著赤裸裸的渴望,為了目的甚至不擇手段,唯一的差別就是披上了神父這層仁慈的“外衣”。

梅吉註定是不幸的——從十歲那年開始,對拉夫爾的迷戀愈發熾熱,卻始終難以和他心目中的“上帝”抗衡,拉夫爾每次都是在她脆弱無助之時出現,當她情緒平穩後有突然離開。拉夫爾就像是一團黑色的陰霾,將梅吉緊緊包裹裡面,他的愛情,是美好得脫離世俗,同時具有毀滅性。

在梅吉失去父親和兄長後,拉夫爾離權力的寶座又近了一步,兩個人的距離也越走越遠,當梅吉長大的那一刻,拉夫爾就要徹底離開她了。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當梅吉意識到,自己可能永遠也打敗不了他心中的“上帝”,做出了第一步自我救贖,卻落入更殘酷的陷阱中——選擇一個貪慕她錢財,相貌卻酷似神父的羊毛工結婚,在俗世婚姻的包裹下,卻滋育出更加熾熱、殘酷的深情。

梅吉第一個女兒出生,卻被丈夫拋棄在陌生環境中,梅吉再一次遭到絕境——拉夫爾再一次出現了,就像以往那樣,如同守護者一般,每次在她受難的時候出現,撫慰她的情緒,而這一次,梅吉嘗試第二步救贖——得到他,或許只有這樣,才能撫慰內心那隻野獸。

梅吉獨自撫養從拉夫爾身上“偷來”的孩子戴恩,而戴恩卻在二十年後做出同樣殘酷的決定——他要成為教士,當你從上帝那裡偷走了什麼,不管過去多長時間,都是要歸還的,梅吉徹底絕望了,就將戴恩送到了拉夫爾身邊,可惜,戴恩在一次游泳中心臟病發死亡,並且看著拉夫爾充滿悔恨的,離開了人世。

梅吉一生的悲劇源於痴戀拉夫爾,在當時的政治背景下,拉夫爾的前程一片光明,一步步登上紅衣教主寶座,因為在二戰中庇護了羅馬有功,拉夫爾實現了自己一生的理想,不可能再跟梅吉有世俗上的牽扯,這段感情一旦公佈於眾,彼此將迎來毀滅性的災難。

而梅吉——也已經是有夫之婦,為了從拉夫爾的陰霾中離開,一步一步將自己送上更絕望的境地,第一隻荊棘鳥,在遇見她的荊棘樹那一刻,就徹底死亡了!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和梅吉相比,沒記得母親菲,卻是一隻從未被救贖的荊棘鳥。

梅吉的母親菲,是第一代荊棘鳥——出生於上流貴族之家,卻戀上一位有婦之夫,並且珠胎暗結生下長子弗蘭克,被家族所驅逐,在祖母的推動下,被迫“嫁”給了身份低下的帕迪。這一生,菲都活在痛苦的陰影下,菲和帕迪儘管有很多孩子,卻最愛弗蘭克,偏偏弗蘭克和帕迪水火不容,暗地裡折磨弗蘭克,好不容易等弗蘭克獲得了自由,逃離了父權的壓制,卻在監獄裡葬送了自己出人頭地的夢想。。

相比梅吉,母親菲才是最慘烈的那隻荊棘鳥,在當時的道德譴責下,在父權、夫權的壓制下,菲被祖母“下嫁”給身份低下的帕迪,沒有陪嫁,從一個千金小姐變成了一個終日圍在廚房裡打轉的婦人,不停地洗盤子,幾乎沒有停止過,甚至生下許多,她根本不喜歡的孩子。這場錯誤不僅造成了菲一生的痛苦,更是造成了弗蘭克一生的不幸和怨恨。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如果說,梅吉為了逃離拉夫爾決定嫁人,那麼菲,則一直活在別人的掌控之下,從父權,轉移到了夫權帕迪身上——菲到最後,愛上了帕迪,可惜這種愛,帶著強迫和奴役的性質,是一種悲劇另一種意味上的反轉,僅此而已。

菲一生,都未曾被救贖過——和帕迪那場婚姻,並非她走出愛情的救贖,而是推向更加殘酷深淵的助力。

而無論是梅吉還是菲,在當時的道德譴責下,都註定無法獲得救贖,所壓制她們的,並非源於內心中熾熱的愛情,而是整個世界框架中,無形的道德枷鎖。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朱絲婷的不同,一般因素源於時代——被時代所救贖的荊棘鳥!

朱絲婷所愛的人,是弟弟戴恩!

外祖母愛上一位有婦之夫,母親愛上的是一位神父,並且都是在世俗不允許的情況下,為了完成自我救贖,被迫嫁給了自己不愛的人,困頓在婚姻的牢籠中蹉跎歲月,而朱絲婷同樣逃不過家族命運。

朱絲婷是盧克的孩子,自幼就不被母親喜愛,母親大部分愛都投注在弟弟戴恩身上,和母親、外婆不同的是,朱絲婷從很小的時候,就幾乎沒有被人“偏心的寵愛過”。

朱絲婷從一開始,就失去了原生家庭的愛,這一點讓她斷絕了原生家庭給她帶來最直接的影響,梅吉和菲一生都未能擺脫夫權,父權的奴役,因為他們生於那個時代,受家族的庇護,即便脫離了家族到社會上也沒有立足的能力,而朱絲婷不同。

朱絲婷可以成為一名演員,具有當代女性獨立,自主的意識,有經濟權和自我主宰命運的實力,所以朱絲婷是最幸運的哪一隻荊棘鳥,她的自我救贖源自於獨立的人格,她不需要通過一段違心的婚姻來逃避愛情,逃避世俗,和母親們不同的是朱絲婷有自己的事業和夢想,愛情並非她的全部,所以在弟弟戴恩死亡後,朱絲婷沒有走向和母親、外祖母同樣悲哀地境地,而是遇上了能夠平等對待她,教會她真正愛情的內閣大臣。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真正的愛、源於平等,互相欣賞,互相成就,這個世界上不存在絕對的“完美愛人”,而是存在相對的“完美愛情”,當朱絲婷遇到內閣大臣的時候,彼此能夠相互欣賞,相互成就,彼此出於平等的地位,這一點在菲和梅吉那個年代,幾乎是不可能的。

長期以來,困擾著梅吉祖孫三代的“愛情詛咒”,那棵長滿尖刺的荊棘樹,並非愛情——而是時代的壓迫和父權夫權,對女性的迫害!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拉夫爾愛過梅吉嗎?肯定的,可他不會為她放下手中的權力。

弗蘭克的父親愛過菲嗎?肯定的,可他不會為菲辜負自己的家庭。

戴恩愛過朱絲婷嗎?肯定的,可他為了逃避這段扭曲的感情選擇成為一名教士。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而這些荊棘鳥們選擇的丈夫呢?

盧克不愛梅吉,他只貪圖梅吉的錢財,將她視為自己的私有產物,根本談不上對等。

帕迪深愛菲,卻容不下菲最愛的孩子弗蘭克,他自私、貪婪,卻在當時被定義為一個“好丈夫”。

內閣大臣是真正愛朱絲婷的,給予她尊重,平等,以學識、胸徑和愛打動了朱絲婷並且相伴終老。

禁忌之愛:解讀《荊棘鳥》中女性群像,如何從命運悲劇走向救贖!


或許,當愛情真正窮途末路之際,能救贖自己的,從來不是婚姻,而是婚姻之內的那個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