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管教孩子,“太鬆”或“太緊”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有“彈性”

明明和君君是同一個小區裡的孩子,但是小區其他人對他們的評價卻很不一樣。大家評價明明:

“一點兒也不聽話”、“不懂事”、“是一個熊孩子”、“以後長大肯定沒出息”等等;評價君君卻是“很乖的,就是太乖了”、“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害羞靦腆”、“很懂事,從來不給人添麻煩”。

在大家眼裡,明明是一個每天捉弄大人、欺負小朋友的壞小孩,而君君卻是一個過分聽父母話的、從不惹是生非的過分乖巧的小孩。為什麼大家對兩個孩子的評價如此不同呢?其實都是父母的原因。

父母管教孩子,“太鬆”或“太緊”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有“彈性”

明明的父母都在外面打工,他由爺爺奶奶照顧,每次父母回來都是給錢,而爺爺奶奶年紀都很大了,根本管不了孩子,明明就越來越無法無天;但是君君就不一樣了,她的父母都是老師,君君每天都被嚴格管教,什麼時候該幹什麼、吃什麼飯菜、吃多少都被控制的,養成了君君膽小靦腆害羞的性格。

其實這兩種性格都不好,對孩子的後續發展和未來生活都沒有好處。明明和君君出現這樣的差異,是因為二人受到的教育方式不一樣,不同的教育方式自然會教導出不一樣的孩子,那就讓我們來看一下家長在教育方式上的區別吧。

一、4種家庭教養方式:

①忽視型家長

忽視型父母對孩子採取放任自流的教養方式,不關心孩子不教育孩子,對孩子的一切行為採取不加干涉的態度。讓孩子產生一種被忽視的感覺,從而想要引起父母的注意,為此,可能做出一些暴力的行為。

案例中,明明的父母也就是這樣對待他的,這使得明明具有較強的攻擊性,經常捉弄大人。

②專制型家長

專制型父母操縱孩子生活的一切,對孩子的所有行為包括什麼時候吃飯、吃什麼、什麼時候學習、學什麼、學多久都加以監督和約束,要求孩子絕對地服從自己,使得孩子經常處於被動、壓抑的狀態。

父母管教孩子,“太鬆”或“太緊”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有“彈性”

這就是剛剛我們的案例中君君的父母對她的教育方式,君君的一切都由父母掌控,這就讓君君經常性依賴父母,缺乏主見,大家對她的評價也都是乖巧。

③溺愛型家長

溺愛型的父母很少對孩子提要求,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這類父母並不會教育孩子,只是一味放縱孩子,在孩子犯錯的時候,在孩子對其他人造成困擾的時候,往往只會說一句“他還是個孩子,你跟孩子計較什麼”。

溺愛型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使得孩子輕易養成以自我為中心的習慣,而不考慮別人,更不要說什麼責任感了。

父母管教孩子,“太鬆”或“太緊”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有“彈性”

④權威型家長

權威型家長是最受推崇的一種類型,這一類家長給予孩子關心與愛護,孩子也尊重父母。這樣的父母尊重孩子,鼓勵他們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試圖加入孩子的討論、理解孩子的想法。

這類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明確,他們會制定出符合孩子年齡階段的紀律規範,要求孩子做到這種紀律規範,對於孩子做的優秀的地方,誇獎鼓勵,對於孩子違反紀律規範的行為,批評指正並且進行懲罰。

以這種方式教養出來的孩子,孩子尊重父母、友愛同學、關心他人。

二、父母管教孩子“太鬆”或“太緊”,有何危害?

1)父母教育太鬆,例如溺愛型家長和忽視型家長。

溺愛型和忽視型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往往以自我為中心,想要什麼就一定要得到什麼,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可能會採取各種方式,甚至做出違反道德和法律的事情。

例如之前震驚全社會的13歲孩子殺母案。並且,這樣的孩子往往缺乏責任感,對他人、對社會都過分冷漠,只關心自己,只在乎自己的利益,在長大後很可能成為“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父母管教孩子,“太鬆”或“太緊”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有“彈性”

2)父母教育太緊,例如專制型家長

這樣的父母教育出來的孩子,可能缺乏主見,順從、缺乏自信、性格壓抑、自卑、遇事唯唯諾諾,缺乏獨立判斷和處理的能力。由於對孩子的事情十分關心的父母希望教育出來事業有成、做事果斷、開朗大方的孩子,而孩子實際所表達出來的性格這與父母所希望的大相徑庭。

在逐漸成長的過程中,孩子和父母的矛盾越來越大,最後,反而可能導致孩子叛逆、不服管教,最後與家人關係淡薄。當然,孩子也可能一開始就對這種管教十分反感,從一開始就是叛逆的。

父母管教孩子“太鬆”或“太緊”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有“彈性”,也就是做到鬆弛有度。

三、父母如何做到“彈性教育”?

■尊重孩子。

孩子擁有自己的思想意識,不論他是兩歲還是二十歲,父母也應該尊重孩子的選擇。在孩子兩歲的時候,父母就應該學會尊重孩子,並且創造機會讓孩子自己做出選擇,例如在商場中讓孩子自己挑選買哪一個玩具。當然,父母可以進行適當引導,我們要相信孩子是有自己的判斷力的,而不是代替孩子做出一切決定,當然也不是忽略孩子、一點也不管孩子。

父母管教孩子,“太鬆”或“太緊”都不好,教育孩子要有“彈性”

■教導孩子要擁有自信,大聲說出自己的觀點。

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自信心,教導孩子要有自己的獨立的觀點,即使自己持有的是與父母不一致的觀點,也要大聲地說出自己的想法,不要畏懼父母的權威,這樣的孩子,往往更加能夠展現自己,更加擁有勇氣,更加尊重父母。

■制定一個紀律規範。

在孩子面前按照他的年齡段制定一個適當的紀律規範,講解給孩子聽,並且告訴孩子,只要不犯規,那麼就不會有懲罰,但是如果觸犯紀律,那麼就會受到懲罰。當然,在懲罰孩子之前,要明確孩子知道自己觸犯了規範;在懲罰孩子之後,要再一次宣告紀律的權威性,當然,不是隻要求孩子遵守紀律,父母也不能隨意懲罰孩子。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權威型父母是最好的,其他類型的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大多都有一些性格缺陷,所以父母要努力讓自己成為權威性的家長,以正確的方式教育孩子,讓孩子成為一個健康優秀的人。

今日話題:你屬於哪一種類型的父母?你是怎麼教育孩子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