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了房卖了梁也要听《三拉房》

拆了房卖了梁也要听《三拉房》

 一对新婚小夫妻,丈夫赴京赶考求功名,分手之时两人是如何依依惜别的?此次全省地方戏曲代表作展演期间,两夹弦小戏《三拉房》给观众奉献了一场生动活泼、风趣幽默的小戏,让现场观众感同身受。从1959年创演至今,《三拉房》已成为两夹弦最受欢迎的经典戏。           风趣幽默的送别戏  《三拉房》是山东地方小戏剧种两夹弦的代表剧目。故事讲述的是新婚燕尔的小媳妇郭素贞,因丈夫张文生要赴京赶考,恋恋不舍的她三次把丈夫送出门,又三次拉回嘱前咐后之余又旁敲侧击,提醒丈夫莫学忘恩负义的陈世美,尽管丈夫山盟海誓不变心,仍放心不下,从而演绎了一场风趣幽默、赏心悦目的送别缠绵小戏。  两夹弦由清代道光年间流行于鲁西南一代的"花鼓丁香"发展演变而来,因为它的主奏乐器四胡有四根弦,每两根弦分别夹住弓子上的一股马尾进行演奏,因而得名"两夹弦"。它以小生、小旦、小丑搭配的"三小戏"为主,演出多以反映家庭伦理、男女爱情、民间故事等内容为主,唱词通俗易懂,道白讲究口语化,具有浓重的生活气息和十足的乡土色彩。  剧中小媳妇郭素贞的第一代扮演者是两夹弦表演艺术大师艺名"小白鞋"的黄云芝,1923年黄云芝出生于两夹弦表演世家,父亲黄二润是琴师,母亲张秀香是两夹弦名旦。黄云芝对郭素贞一角,体察鲜明独到,细腻幽默,分寸感把握得炉火纯青,使得这一人物形象虽有夸张,但真挚感人,也使得《三拉房》成为两夹弦的代表剧目。1959年9月,毛主席在济南观看了定陶两夹弦剧团黄云芝主演的《三拉房》,给予高度评价。2016年7月,《三拉房》亮相(香港)中国戏曲节深受观众好评。在民间曾流传着"拆了房卖了梁,也要听两夹弦的《三拉房》"的谚语,可见群众对两夹弦《三拉房》的喜爱程度。第五代"郭素贞"在成长  此次《三拉房》中演张文生的是第二代扮演者45岁的女演员孔雪芹,她先学旦角,后兼演生角,1987年底拜第一代张文生扮演者牛秀兰为师。孔雪芹告诉记者,因为个儿高,找男演员不好配戏,后来就自个儿演生角了,如今她已反串小生三十年,她最重要的体会是旦唱生角可能比生戏生唱多了一分细腻、清新和变化。  在《三拉房》中饰演小媳妇郭素贞的是第三代扮演者刘俊华,第二代是刘俊华的师父、现年78岁高龄的两夹弦名演员李京华,李京华10岁时曾拜张秀香为师。刘俊华告诉记者,郭素贞一角重在心理刻画,"能把三送三拉丈夫的过程中,她的矛盾心理含蓄委婉、惟妙惟肖地演给观众,是成功的关键。"  据了解,郭素贞一角第三代扮演者还有刘俊华的同门师姐侯艳丽、侯月霞等。如今第四代熊丽丽、熊春燕皆30岁出头,已逐渐挑起大梁。可喜的是剧团最近又招了数名十几岁的第五代小演员,《三拉房》及两夹弦的传承有了充分的后备人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三拉房》唱到最后,丈夫张文生打趣郭素贞又送又拉让乡邻们见了会笑话时,郭素贞一句唱词"笑话呗,搁恁身上也是这样的",每演到此处,定会引起观众们会意的笑声。正所谓"戏是劝人方","既钻得进去,又跳得出来",调动观众的主观能动性,促其思考,取得的正是戏剧大师布莱希特孜孜以求的良好的"间离"效果。

原载2017年9月9日《齐鲁晚报》   

链接:http://epaper.qlwb.com.cn/qlwb/content/20170909/ArticelA13002FM.htm

"小白鞋" 黄云芝

黄云芝(1923-1966) 女,艺名"小白鞋"。市佃户屯乡人,菏泽地区剧团团长,著名的。

她出生于两夹弦世家,她父亲是著名的,母亲是两夹弦。自幼受父母艺术的薰陶,6岁学戏,8岁登台,13岁就以花旦、闺门旦著称。她唱腔细腻、婉转、悠扬,台步优美、轻盈,时人称:"拆了屋子卖了梁,也要看小白鞋的《站花墙》"。因其母艺名"大白鞋",故她有"小白鞋"之称。解放前,戏班到处流浪,受人欺侮。1948年解放后,在人民政府的扶持下,她主演《》、《》,受到观众好评。1954年和1956年,她先后参加省第一、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其主演的《站花墙》、《》分别获和剧目一等奖,并由上海唱片厂灌制了唱片,同时出席了全国群英会。1959年9月,在济南观看了黄云芝主演的《》。是年又参加山东省赴京汇报演出团,受到、、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1960年,被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加入了。

她所演的人物形象鲜明、朴素大方,唱腔优美甜润,清丽,悦耳动听,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在鲁西南有"拆了屋子卖了梁,也要听小白鞋演的《站花墙》"的美誉。她善于吸收山东梆子、河南豫剧等演唱技巧,改革了剧的""、""等曲牌,为两夹弦剧种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中,黄云芝受迫害自缢而死。


拆了房卖了梁也要听《三拉房》


拆了房卖了梁也要听《三拉房》


拆了房卖了梁也要听《三拉房》


拆了房卖了梁也要听《三拉房》


拆了房卖了梁也要听《三拉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