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都挣不到,你拿什么陪伴孩子?

开学伊始,有一段话在朋友圈中疯转,被誉为真正的《开学第一课》。这段话是这么说的: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挣钱,不去管教孩子,等孩子大了,你辛辛苦苦挣一辈子的钱不够他败家一年!

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你选择了管教、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挣到了!

你在哪方面付出,就会在哪方面收获,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太短,错过了就再也没有了!

孩子优秀了,你留钱做什么?孩子不成器了,你又留钱做什么!

——致父母!”


这段话看上去很美,做鸡汤很鲜,做鸡血很猛,但实际上是这么一回事儿吗?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很短吗?

不,我认为对孩子的教育应该是一辈子的。


不能单纯地把教育时效性局限在求学阶段,每一个年龄阶段的教育重点是不一样的。很多父母在孩子考入大学后,就觉得已经尽完了教育的责任,除了提供必要的生活费,彻底放弃了对孩子的进一步教育,导致很多大学生混日子混文凭,有的最后甚至成了社会的负担。没有法律规定父母的教育义务和责任在孩子的某个年龄段就可以结束。


如果父母能和孩子一起与时俱进、共同成长,那么只要愿意,只要有能力,就可以一辈子做孩子的教育者。随着长大,孩子会在很多方面超越父母,可以在这些方面成为父母的老师,如果父母能够认清这一点,并愉快地接受,一个家庭就会非常的和睦,“多年父子成兄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说孩子的教育时效性并不短。


那么,在如此漫长的教育阶段,我们究竟是该先挣钱还是先陪伴呢?


或者说,挣钱重要还是陪伴重要呢?挣钱和陪伴孩子并不是单纯的对立,而应该是对立统一的。非此即彼的说法容易让人走极端,这种极端的说法很容易迷惑人,也容易让家长误入歧途。努力挣钱,不代表不陪伴孩子。


但父母的角色不仅是孩子的爸爸妈妈,也是社会上的工农兵学商,通过服务社会,达到挣钱养家之目的,有很多父母的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必须加夜班、双休日加班,缺少时间管教陪伴孩子是很正常的,这不仅仅是为了挣钱,更是社会责任。挣钱当然最重要,这点不容回避,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不少优秀的孩子,就是靠钱培养出来的。有的孩子不适应国内的教育,有钱的父母就把他们送到了国外,结果如鱼得水,有的甚至进了名校。这就是钱的作用。

父母不努力挣钱,拿什么培养孩子?

如果孩子不够优秀,父母有钱就能给孩子多一个选择或试错的机会。如果放弃挣钱,选择管教和陪伴,等孩子大了,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孩子一年就真的能挣到了吗?这是一种典型的线性思维。

人的成功不是做数学题,拥有多少已知条件就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即使你拥有名校的学历,也未必能找到很好的工作,用一年的时间挣完父母一辈子的钱更不是容易的事情。希望孩子超过我们,这只是美好的愿望,但美好的愿望就像脆弱的鸡蛋往往会碰上坚硬的现实。无论怎样的管教和陪伴,都不要寄希望每一代都能超过父母,这不现实。正确的姿势应该是:今天的管教和陪伴,不是奢望明天的孩子一年能挣回父母一辈子挣不到的钱,而是让孩子成为一个能明辨是非、能自食其力、能回报社会的中国公民。如果你一辈子没挣到的钱你孩子一年就挣到了,那估计你的孙子就麻烦了,因为他的爸爸妈妈肯定就没有时间陪伴他了。这就是一个悖论,难道不是吗?

孩子成长过程中,父母的陪伴、老师的管教都很重要。


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因为父母的陪伴缺位,从而影响到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但即使这样,也不能说父母的陪伴就是决定性的,更重要的是孩子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长。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成长,是他自己的事情。孩子动不动就怪家长缺少陪伴、老师教得不好,最后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前面说过,有很多父母要加班加点,这还算是好的,事实上,有很多农村的孩子,从小父母亲就离开家乡,在外创业。他们确实没有办法过多地陪伴、管教孩子。


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努力让孩子理解父母的外出。他们外出工作不是不想陪孩子一起成长。他们有苦处。他们有无奈。他们流汗时也在流泪。

也许挣钱不多,但努力供养孩子,无怨无悔,他们同样很伟大。作为一个懂事的孩子,你就要努力上进,对得起父母的付出。父母事业兴旺,夫妻和睦恩爱,孩子自律自强、学业有成——
这样的家庭才有幸福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