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如果你到故宮博物院的書畫館參觀,應該可以看到一幅長大約五十釐米、寬大約三十釐米的墨梅圖,在它的左上角,有一首大家非常熟悉的詩:

《墨梅》

吾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下面還有一行小字"王冕元章為良佐作"。意思是:這是我王冕(字:元章)給朋友良佐畫的。

《墨梅》是一首題畫詩,王冕畫了這幅墨梅圖後,感覺必須昇華一下,就寫一首詩提煉一下中心思想:這棵梅花為啥是黑色的呢?因為它是我家洗硯池邊長出來的,喝足了墨水。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元,王冕,墨梅圖

王冕家真的有個洗硯池嗎?沒有,他講的"我家"其實是王羲之家。王羲之是東晉著名的書法家,傳說練字練得入了迷,每天去家門口的池塘邊洗硯臺,把一池水都洗黑了。王羲之和王冕都住在浙江紹興,又都姓王,王冕就借用了"洗硯池"這個典故。

因為這梅花像熊貓一樣是黑白的呀,所以不用人家來誇它顏色鮮亮,只要在天地間流傳下純潔高貴的芬芳就可以了。《墨梅圖》上的詩和我們在書本上讀到的詩,有幾處不同,這應該是在流傳過程中出現了不同的版本。

梅花是王冕最喜歡的花,他首先是位大畫家,畫的最出名的就是梅花。他也是位大詩人,流傳下來七百多首詩,其中有一百多首都在寫梅花。世界上有那麼多花,為什麼他專門喜歡梅花呢?因為他覺得,梅花象他,他象梅花。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王冕畫像

1. 王冕其人

王冕,(1310年~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

人生經歷傳奇,少年家境貧寒,幫地主放牛,喜歡繪畫,自學成才,終成一代名家。除了繪畫成就之外,其文學造詣也十了得。有《竹齋集》3卷,續集2卷。

2. 少年勤勉

大家肯定都知道王冕小的時候不想放牛、想去上學,也聽說過他無師自通學畫荷花。這兒講的是另外一件事兒,他家裡窮,沒錢買燈油啊蠟燭什麼的,到了晚上黑漆麻烏。媽媽說:"兒啊,睡吧!王冕說:"不睡,我去上晚自習"。

他夾著書跑到附近的寺廟裡,佛前點著晝夜不滅的長明燈,這就是他的通宵教室。就這樣,他每天晚上在"神佛"的護佑下認真學習。長大以後,他當然也要去參加科舉考試,不然讀那麼些書是為的什麼呢?可是,考了很多很多次,也沒有考上。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王冕放牛

3. 遠離科舉

元朝的統治者是蒙古人,漢人的地位非常低,科舉考試給漢人的名額相當稀少,根本不好考。王冕想,難道我的時間就這樣一年一年浪費在沒有意義的考試上?乾脆罷了,不考了!他一把火把那些考試大綱啊、複習資料啊全燒了,決定從此靠寫詩、畫畫為生。

對於中國古代的讀書人來說,通過科舉考試進入公務員行列、用才華報效國家,這是王道。但是王冕生活的那個社會太惡劣了,就像寒冷刺骨的嚴冬一樣,百花沉寂,毫無生機。唯獨王冕彷彿一枝有骨氣的梅花,越是狂風大雪,越是要驕傲地綻放出芳華。

4. 蔑視權貴

王冕放棄了眼前的苟且,索性去追求詩和遠方,到處遊歷,足跡踏遍大江南北,最後來到了大都(元朝的首都,現在的北京),也有人推薦他去當官,這個時候,他已經很敏銳地預感到元朝快要玩完了。

王冕冷哼一聲說:"當什麼官,別看這裡現在是花花世界,不出十年,就會荒涼得只有狐狸和兔子出沒了!"還有大官請他畫畫,他回應:"冰花個個團如玉,羌笛吹它不下來。"羌笛是少數民族的笛子,這意思是我畫的梅花每朵都美,就是不給你們當官的畫!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元,王冕,南枝春早圖

5. 效仿屈原

舊的時代正在垮掉,新的時代卻還沒有開啟。王冕空有一身才華,可是不知道去哪裡施展,心裡非常難過,有的時候會做出一些匪夷所思的事,被別人看成怪人。比如他在一幅畫上看到屈原,立刻感慨了起來:"這位三閭大夫,跟我一樣不被賞識,不被理解,沒人疼……我不就是現在的屈原嗎?"

他 cosplay起屈原來——戴著高高的帽子,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腰裡掛著一把長長的劍,走在熱鬧的集市上。屈原是戰國時代的人,這相當於突然有人穿著古裝出現在大馬路上,引起了轟動,大家都來圍觀,王冕卻還是瀟灑自若。

6. 歸隱梅林

王冕後來回到老家,在山裡種了一大片梅花林,在林邊搭了三間小茅屋住下,給自己起了個號叫作"梅花屋主",一直住到去世。

有的藝術家生活在昂揚、向上的時代,有寬裕的創作環境,他們就像生長在肥沃土地上、沐浴著陽光雨露的植物,能開出豔麗豐潤的花朵,結出碩大甘甜的果實;但是悲摧的王冕沒趕上好時候,生在了個象冬天一樣黑暗、冷酷的時代。他如果不甘沉寂,那就只有一個選擇:成為凌寒傲雪的梅花。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7. 儒林標杆

三百多年後,時間到了清朝,有個窮書生叫吳敬梓,寫了本特別有名關於讀書人的小說,叫《儒林外史》。吳敬梓十分敬仰王冕:"這麼優秀、偉大、憋屈的前輩,我得給他好好地揚揚名!"就把王冕寫進了書裡,而且是最光輝燦爛的角色,於是乎王冕的知名度大大提高。

吳敬梓把王冕放在第一回,因為他不但有才,而且品性很好,有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這一回開篇說"人生富貴功名,是身外之物;但世人一見了功名,便舍著性命去求他。"王冕卻不是這樣,他看得很透,在濁世混流中,他效仿屈原,一身清白。

《儒林外史》中的王冕,是吳敬梓加工過的藝術形象,有些情節,與史實不太一樣。目的是為了樹立一個標杆,對文人氣節進行確立,宣揚正確的人生與價值觀。作者塑造這樣的形象,對闡述自己的觀念是很有幫助的。

所以,人們翻開書,始見王冕,這是一個榜樣,他對《儒林外史》後面出來的人如周進等形成一個對比,這也是吳敬梓將他放在書中第一回的原因。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

8. 尊稱梅仙

王冕被家鄉人民尊稱為“梅仙”,一是因為梅畫,二是因為梅詩,二者合一,縱觀古今,無人能敵。

  • 梅畫:繼承與突破

王冕畫梅技法,師承宋代墨梅大家楊無咎,而楊無咎則嫡傳於華光和尚仲仁。相傳大師某夜見到窗紙上月光投射的梅影,靈感泉湧,萌生了用濃淡相間的墨色在絹上暈染梅花之法。在此基礎上,楊無咎又創制出用蒼勁有力的墨線勾勒梅花之法。

王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推陳出新,發揚光大,研究出用胭脂色點垛"沒骨體"梅花畫法。王冕的梅花花團錦簇,生機盎然,一改前人疏枝淺淡,孤芳自賞的侷限,另闢了中國梅花畫法的蹊徑。

  • 梅詩:唯美與哲理

元朝在文學藝術方面,存在感不強,比較下來只有元曲,但是它顯然無法與唐詩和宋詞相媲美,但是王冕是一特例。他的詩具有很高的價值,以《墨梅》為例,看似平凡,但抒情與哲理兼具。

唐詩中有哲理的作品不多,宋詩裡處處可見哲理,王冕有機地把唐詩和宋詩的技巧融入自己的作品,別具一格,自成一體,使讀者感受到了別樣的韻味與魅力。

《墨梅》一詩,不僅描寫了梅花的風骨,也告知了我們做人的道理,這樣的作品,如果用心去品讀,去領悟,對於人生十分有益,能夠從中學到很多的東西。透過梅花的冰清玉潔、淡雅別緻,抒發了不落俗流的人生理想。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元,王冕,寒梅圖

結語:

王冕的《墨梅》,看似普通,卻又十分生動有趣,特別是其所蘊含的哲理,更是令人回味無窮,這樣的作品,自然不容錯過,值得細細品讀。梅花高尚的品格,來源其高貴的氣質,對於這樣的一種品格,也應該融入世人的生命裡。

除了《墨梅》,王冕還寫了另外一首流傳很廣的梅花詩《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忽然一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里春。從最後一句可以看出,王冕並不是自憐自艾、獨善其身,他至始至終,都對天下懷有責任,對世界抱有希望。

由於時代的侷限,當時,他只能像梅花一樣在冰雪覆蓋下默默沁吐芬芳,但是,才華和人格的魅力可以穿透時間,可以感動後人為他樹碑立傳,把他的美好永遠流傳。如此看來,"只留清氣滿乾坤"正是對王冕最恰當的評價。

元朝有個人很酷,整日裝扮成屈原,他的畫現存於故宮博物院

元,王冕,墨梅圖

作者簡介:千雨千江月,生於風花雪月,長於濛濛煙雨,居於滿城繁花。酷愛散文、詩歌、賞析,在時光書箋中,品茶,品書,品樂,品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