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可不知的商會“十大優勢”

你不可不知的商會“十大優勢”


商會的十大優勢


如果把商會比作一個人,他有什麼優點、優勢和競爭力,有什麼值得學習的地方。我結合多年來的工作實踐,總結了商會的十大優勢:


一、他自民間來,草根也有夢。

2007年前,商會和行業協會等社團組織都稱為“民間組織”,“民間組織”的“民間”是與“政府”、“官方”相對應的,反映了傳統社會政治秩序中“官”與“民”相對應的角色關係。作為全國各地數以萬計的“異地商會”來說,更是民間中的民間。有的完全靠自力更生,克服種種困難和阻力創辦商會,有的登記註冊一等就是幾年。商會的參與者也多是中小企業、小微企業和初創企業。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正是這些

“草根”企業,通過商會走在了一起,凝聚成力量,通過自身治理,提升了社會組織能力,形成了社會治理經驗。


二、民主是個好東西。

當下的商會制度重要的一點是民主,商會的組織機構由會員民主確定,負責人由會員大會民主選舉產生。商會會員大會是商會的最高權力機構,他通過制訂商會章程,來明確商會的活動準則、職責權限、會員資格、會員的權利義務等事項。商會讓沒有經歷過“組織生活”、“民主生活”的企業會員,瞭解到什麼是民主辦會。同時“企業家辦會”也讓商會負責人由純粹企業家向社會企業家轉變。雖然民主辦會道路還很長,但商會具備了民主的空氣和土壤,有可能成為未來的“民主孵化器”,有事就說話,有事好商量,眾人的事情由眾人商量,已經成為多數商會的普通共識。


三、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

商會這個社會組織的“小社會”,極易產生個人主義、小團體主義、山頭主義、宗派主義、拜金主義、官僚主義、形式主義、享樂主義、地方保護主義等等,如何克服、糾正、避免各種不良思想和風氣,鞏固精神陣地,商會通過制度設計和機構設置給出了答案。例如:商會的黨組織、顧問團、各類專業委員會、女企業傢俱樂部、基金會、紅白理事會、讀書會、私董會等“機構”,定期不定期的活動,為會員營造了一個“精神家園”,這裡不僅有現代商業精神、企業家精神、工匠精神,還有詩與遠方。


四、總有一點,會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商會不是文化的沙漠,商會有自己的根與魂。商會目前有三種類型:行業商會、基層商會、異地商會。行業商會重“同業”、基層商會重“同地”、異地商會重“同籍”。

因此自然產生了行業文化、地域文化、商幫文化,在上千年的文化浸潤下,商會的根未斷、魂未滅。行業商會是行業的“影子”,如影隨形,又無處不在;基層商會是基層的“衣服”,光鮮亮麗,又知冷識熱;異地商會是異地的“風箏”,志存高遠,卻桑梓牽引。商會總有一點,會觸碰到內心最柔軟的地方。


五、永恆的辯證法。

商會中充滿著辯證法,跟著商會學辯證思維。從理論依據上,商會字面上是經濟功能,而管理卻劃到社會組織這一界別,實踐中又是一個典型的“政商組織”,一定要講政治。商會建設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有為才有位,又不能越位、錯位和失位。服務理念上,商會既在商言商,以商為本,為企謀福利;又要在組織言組織,強調非營利性,不能與企爭利、借企謀利。會員管理上,既講究“等級劃分”,會費對應職務;又不是“販賣職務的機構”,強調責權利三位一體, 貢獻越大、責任越大,付出和地位對等。商會既具有互惠性,不是公益慈善機構,有付出可以有回報;又提倡奉獻精神、社會責任,不圖索取、不計得失。商會既不是萬能的,也不是無用的。辯證是一種思維、一種觀念,也是一種情懷、一種境界,商會在辯證中一路砥礪前行。


六、有一種關係之上的關係叫商會。

商會是一個多種關係的綜合體。圍繞著商會可以延伸出很多關係,理清、建立、鞏固和用好商會的各類關係,使其商會也成為一種重要的關係,或關係之上的關係。商會發展有存亡關係,任何一個階段,都可能面臨“存亡”;商會建設有守變關係,什麼是商會所堅守的?什麼是商會所變化的?該守住的要守住,該變化的要變化;商會縱橫關係,涵蓋了“政社關係、政商關係、社群關係”;商會隊伍建設有本末關係,會員為本,組織為末。商會一切的基礎、根源出自會員;會員結構有數質關係,數量決定活力,質量決定實力,體量決定規模;會員之間有競合關係,在商會的房簷下,會員企業之間沒有赤裸裸的競爭關係,同行業的是競合關係,非同行業的是合作關係;商會價值觀有義利關係,企業的利可能大於義,但不能沒有義。商會的義一定大於利,但不能沒有利,利是一種互利性;商會工作有虛實關係,商會會長秘書長之間有將帥關係,秘書長工作中有方圓關係等等。


七、一顆互聯網思維的“心”。

商會的運營思路和九大互聯網思維,有六項與高度一致、神契合,分別是:平臺思維、社會化思維、跨界思維、大數據思維、用戶思維、流量思維。商會的“理論”很多都是從其他領域中,或“碰撞”或“邂逅”而來的。


八、“活動大師”公開課。

一個商會要想有所“動靜”,必須而且唯一的途徑就是活動。活動強,則動員強;活動多,則人氣旺;商會基本上都是“活動老師”,有的優秀商會是“活動大師”。因為,商會的任何一個活動,大到博覽會、展覽展示、高端論壇,小到一個沙龍、茶話會、座談會等,都是商會工作人員的“必修課”。一個成熟的商會,一年舉辦近百場活動可謂家常便飯,一場活動就是一個教科書式案例,一場活動就是一堂標準“公開課”。


九、管理,像水一樣流淌。

商會的管理不同於企業“剛”,也不同於政府的“強”,而是像水一樣的“柔”,更趨於人性化。其管理內容也主要是商會內部治理、會員誠信自律,以及會議制度與議事規則、工作人員守則、財務管理規定等等。商會管理的“十條定律”分別是:互惠關係定律、凝聚效應、柔性管理法則、參與定律、磁石法則、南風法則、金魚缸效應、共生效應、米格—25效應、酒與汙水定律等。商會的管理方式方法,值得其它社團學習借鑑。


十、全心全意地為會員服務。

服務好會員是商會的最高信條,商會的產品就是“服務”。這一特殊產品,無法質量追溯,難以量化。商會服務還是一個系統性工程,人起到關鍵的因素,專職秘書長及秘書處人員的服務水準決定著一個組織的

“容量”和“體積”商會有屆數,而服務無止境。

除了上面十點,商會的還有一些值得學習的地方。在這裡,夢想與成長相伴,舞臺與智慧同行;與其在他處仰望,不如在這裡比肩。


商會論語 高健淇

你不可不知的商會“十大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