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鸿一舞惊天下,上阳冷月却残生,梅妃的悲剧

导语

梅妃、班婕妤、甄宓……她们才貌双全,盛宠无限,然而她们是不是也曾在深宫月夜叹息?冷雨清秋,她们都有过哪些心绪?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污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谢赐珍珠》(江采萍)梅妃生于书香世家,进宫得宠十年,她飘逸柔美,心性淡泊,只是最后在冷宫寂寂而终,结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梅妃悲剧的根源,到底是输于杨妃的倾国倾城,还是输于男人的喜新厌旧?若先进宫的是杨玉环,十年后梅妃再进宫,结局还会是这样吗?

惊鸿一舞惊天下,上阳冷月却残生,梅妃的悲剧

采萍名字的由来梅妃原名江采萍。福建莆田江仲逊三十多岁得一女,十分珍爱、娇宠她。此女聪明灵秀,不到十岁就能通读《诗经》,并能背诵其中《周南》《召南》部分,成了远近闻名的小才女。江仲逊家书香门第,世代行医,父亲见女儿如此聪明,便给她取名作采萍,对她寄予了十分期望。采萍,取自《诗经·召南·采苹》,苹在远古时代是一种可食用的水草,诗的意思是,哪儿能采到美味的苹呢?就在南面的涧水旁边,那么哪里可以采到藻呢?应该就在积水浅滩处。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篓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熟?有那锅儿与那釜。今天谁是主祭人?你看那个美丽的少女恭敬又虔诚。采萍十五岁出落得天香国色,具飘逸之姿,有脱俗之态,琴棋书画,无不精通。莆田县志记载了江采萍所作文赋有:《萧兰》《黎园》《梅花》《风笛》《玻璃杯》《剪刀》《倚窗》。

惊鸿一舞惊天下,上阳冷月却残生,梅妃的悲剧

梅妃像这样一位名门闺秀,才华了得,姿容不俗,人生注定要有一番传奇。采萍十五岁的时候,正值玄宗初年,国泰民安。皇宫内,备受宠爱的惠妃病逝,后宫三千佳丽没有得圣心者,宫内于是派人从民间遍访美女入宫。被玄宗委派一路来到福建的高力士,得知江采萍才名,大喜,将她带回皇宫,来到了玄宗面前。江采萍芳龄二八,纤腰盈盈,素面白衣,黑发如云,清奇骄傲,如一朵白云,飘然降落在这皇宫深处。在她的清爽淡然的映衬下,金碧辉煌的宫殿居然淡化成了背景。玄宗欣喜,重赏高力士,封江采萍为妃。初入皇宫,面对处处奢华、寸寸溢彩的皇宫,江采萍像一朵洁白的春花,点缀着这深深宫苑,她淡然的性情和温婉的性格都让玄宗十分惊喜,他分外宠爱她。

惊鸿一舞惊天下,上阳冷月却残生,梅妃的悲剧

江采萍最爱梅花,她性情孤洁骄傲,清淡如水,不似后宫的那些女人,争奇斗艳,浓妆艳抹,每天全部的心思就是用来梳妆打扮和争宠。可就是这样的性情,才导致她后来的结局。江采萍的时光是另类的,她整个人也如梅花,于天地间独放,闲暇时她赏花、踏雪、弹琴、画画、读书、焚香、跳舞、填词。这样一个女子,飘逸又柔美,玄宗深深迷恋上了她。见她爱梅,玄宗便将她的宫苑尽植梅花,为她修建梅园,搜尽天下珍奇梅树,并封江采萍为梅妃,赐东宫正一品皇妃,可谓一人之下,后宫之首。梅园之内,天地之间,白雪皑皑,梅香四溢,梅妃就在这梅园深处起舞,白衣如雪,裙裾翩然,花瓣飘飘,清香满园。梅妃水袖轻扬,翩翩如鸿,袅袅婷婷。玉笛一曲《梅花落》,轻舞一支《惊鸿舞》,玄宗看得呆了,对诸王大赞梅妃"吹白玉笛,作《惊鸿舞》,一座光辉"。

惊鸿一舞惊天下,上阳冷月却残生,梅妃的悲剧

创作惊鸿舞《惊鸿舞》系梅妃所创,梅妃爱诗书,爱梅花,爱跳舞,和玄宗相得益彰,她宠冠后宫十几年,华彩锦绣,和玄宗梅园情深。唐玄宗在位时,后宫里美女如云,但是玄宗虽然好色,却是个文艺的、有情调的皇帝,他喜欢的女人不但要美,还要能跟他有共鸣,也就是说,他要感觉,要爱情。所以后宫女子虽然多,被玄宗宠爱的也就不多的几人,这几个得宠的女子,都不是庸脂俗粉,或者是精通琴棋书画,或者是能歌善舞。梅妃之后,"惊鸿"已失,但时至今日我们仍对其充满了无限猜想。电视剧《甄嬛传》中甄嬛被华妃陷害,被迫跳《惊鸿舞》,亦是长袖舒展,舞姿妙曼,是现代人对《惊鸿舞》的最新猜想。梅妃是性情之人,性如梅花,情思缠绵,因此她的舞蹈也着重写意,韵味十足。她跳的《惊鸿舞》中有模仿鸿雁飞翔的动作,飘逸潇洒,连贯通畅,盈盈中有疏朗之气,疏朗中又有柔媚之意。杨玉环之前,梅妃是唐玄宗最宠爱的妃子;杨玉环之前,《惊鸿舞》是唐玄宗最喜欢的舞蹈。然而,时光向前走,一切都是会变的。许多个不经意的契机,造就了不同的命运,从此,

杨玉环的花开,衬托着梅妃的凋零,梅妃的枯萎,映衬着杨玉环的盛放。后来,玄宗在一次家宴上见到了他的儿媳——寿王妃杨玉环,立刻惊为天人。他利用自己父亲、皇帝的身份,力压儿子另娶,将杨玉环送到道观假装出家,等人们差不多忘了这件事时,再偷偷将她接进皇宫封为贵妃,就这样辗转将其从儿子手里夺了过来,成了自己的妃子。杨玉环风华绝代,天香国色,更因为得之不易,所以老皇帝分外珍惜。皇宫里新人换旧人的戏码演绎得太频繁了,以至于在华清池畔杨贵妃的笑语中,人们很快就忘记了梅园深处梅妃夜夜无奈的叹息。接下来,是玄宗和杨贵妃的好日子,他们日日缱绻风流不上朝,他们排演大型舞蹈《霓裳羽衣舞》,此舞由贵妃领舞,她身姿柔美,舞姿曼妙,她带领着一众"仙女"翩然落入凡间,一下子将玄宗迷得神魂颠倒。这爱情不伦也好,老少恋也好,终归还是恋上了。那些年,皇宫深处,两个人犹如一对平凡夫妻,恩爱缠绵,所有深宫女子都寂然无声,犹如不曾存在过。唐代诗人白居易所写的《霓裳羽衣舞歌》,足见其态如春水倒清影,牡丹展姿容,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精。《惊鸿舞》渐渐寥落成了深秋的叶子,没人再提起。纵观杨玉环的《霓裳羽衣舞》和梅妃的《惊鸿舞》,一个端庄优雅如仙女,一个婀娜飘逸似飞燕,可谓各有千秋。《惊鸿舞》是独舞,注重舞姿变幻,婀娜飘逸;《霓裳羽衣舞》是群舞,更要表现出仙女轻盈和超凡脱俗的一面,所以承载了许多梦幻色彩,比《惊鸿舞》的孤清绝艳更多一层盛大。《惊鸿舞》是花开一朵,而《霓裳羽衣舞》则是百花齐放,春光无限。只是,从来只见新人笑,哪里顾得旧人哭,霓裳羽衣起,惊鸿翩然而落,此消彼长,长恨悠悠。她俩都没有错,只不过是不同的时间遇到不同的人,这应该就是命运吧。

《惊鸿舞》一人的狂欢为了杨贵妃,玄宗大兴土木,在骊山温泉建华清池,日日流连在贵妃的九华帐,不务朝政,宠信边将,笙歌曼舞,日日奢靡。贵妃爱吃荔枝,于是"一骑红尘妃子笑",岭南的鲜荔枝被源源不断送进皇宫。春秋更迭,四季轮转,贵妃的寝宫终日热闹,可是梅妃的上阳宫却日复一日地沉寂下去,清冷如霜。满园的梅花开了又落,落了又生,清香馥郁,《惊鸿舞》也成了一个人的狂欢。梅妃的水袖开合起落,也不过是伴着一园的梅,再也没有那个人听她吹起《梅花落》,看她舞起《惊鸿舞》,剩下的唯有寥落的深宫,寂寂的人生。若无意外,华清池畔的喧嚣热闹,本该是属于她的啊。一开始,她冷眼旁观,天真地以为这段不伦恋是不会善终的,他很快就会厌倦。可是等啊等,一年又一年,他们感情如故,贵妃所受宠爱不减,她终于心慌起来,清高骄傲终究抵不过漫漫长夜,还有这重重深宫的寂寞,她打算挽回皇帝的心。公元746年,幽居中的梅妃撰写了《楼东赋》,一字一句均是在倾诉

思念和孤寂,诉说着置身冷宫般的日日夜夜,诉说着因了贵妃的忌妒而将自己打入幽宫,昔日的皇帝是多么无情。《楼东赋》传到玄宗手里,他想起了昔日两人的情意,也想起了梅林深处那一抹飘逸的身影。他并没有忘记梅妃,只是贵妃的爱太热烈了,他又已年老,万花丛中过一遍,如今,他只想与贵妃共度余生,再没有力气去爱另一个女子。《楼东赋》只是在玄宗苍老的心上溅起了一丝涟漪,终究归于沉寂,并没有激起几许浪花。梅妃倾尽感情写就的《楼东赋》并没有如愿再获圣恩,老皇帝依然陪在贵妃身旁,演绎着"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但也不能说这篇赋全无作用,玄宗想起了这个曾经幽居梅林深处的女子,她是他清雅的梅妃,一曲一叹,一舞一情,他们也曾比翼双双十余年。他有了一些思念,也有了一丝内疚,恰值外国使臣赠来一斛珍贵的珍珠,玄宗便命人将这斛珍珠悉数送到上阳宫,送给梅妃。他想,他没办法再给她情爱和陪伴,他不愿惹贵妃不高兴。既然情感的天平已经倾斜,那么用物质补偿一下也算是些许安慰。梅妃收到这一斛珍珠,却不见送珠的人,瞬间心凉如水,至此她决定不再相争相求,既然这个男人的心已经被贵妃带走了,再也不会为她回转半分,那么她也就不必再低头思恋,孤灯垂泪。面对侍者,梅妃并没有收下珍珠,而是提笔写了一首诗:
柳叶双眉久不描,残妆和泪湿红绡。长门自是无梳洗,何必珍珠慰寂寥!一字一句都在向他倾诉,清爽利落,干脆决断,孤绝如月,高傲如月。玄宗见梅妃将珍珠悉数退回,想想曾经的好时光,再想想如今的贵妃,有些伤感,于是将此诗谱曲传唱,名为《一斛珠》。他对梅妃的感情,就到这里了,也只能到这里了。偶尔想念一下她,赐她一点东西,时光不会回头,故事已经落幕。《一斛珠》和《楼东赋》并不能挽回一个男人,才华如许,也换不回一颗离去的心。贵妃和梅妃,一个是牡丹,天香国色、富贵逼人,一个是梅花,心性高洁、不争不屑。男人都敬重梅一样的女人,却会对牡丹一样热烈的女人产生欲望。或许,遇见杨贵妃,是梅妃无法摆脱的宿命。《一斛珠》之后,梅妃再没有出幽宫,也再不曾见过那个她倾心爱过、思恋过的男人。

惊鸿一舞惊天下,上阳冷月却残生,梅妃的悲剧

唐玄宗思念梅妃公元756年,安禄山在玄宗、贵妃的支持和大意疏忽下,终于羽翼丰满,他一路攻城略地,直捣长安,造反而来。玄宗仓皇中带着贵妃、皇子、公主们秘密出逃。然而,在这千钧一发之际,梅妃的上阳宫却并没有得到出逃的消息。等她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皇宫里能逃的已经都跟着玄宗逃了,剩下的,无非是一些不得宠的后妃宫女。没多久,安禄山攻破长安,梅妃和皇宫里众多的宫女妃子们一起,成了乱军之俘。而此时,享尽荣华富贵、得万千宠爱的贵妃,也被困于马嵬坡,三军不前,一定要玄宗处死这个红颜祸水。玄宗处死杨国忠,忍痛赐贵妃三尺白绫自缢,安抚了将士的心,这才得以到达四川避难。一个天香国色,在蜀道惨死,一个飘逸孤傲,留在上阳宫生死成迷。两个奇女子都断送在玄宗的爱情里,凄凉落幕。后来,唐肃宗李亨继位,赶跑安禄山,玄宗就在四川做了太上皇。风烛残年之际,老皇帝又回到长安养老。一路风凄凄,雨迷迷,贵妃身死,亲人四散。旧宫内,亭台失色,廊檐结满蛛网,昔日的繁华奢靡,昔日的国色天香,都如大梦一场。冷寂寂的宫苑里,老皇帝独自对月长叹,孤独和凄凉像一道箍,箍住了他的生之欢愉和趣味。他亲手送贵妃赴死,自然没有回天之力,但是梅妃,他出逃的时候并没有通知她,也许乱军之中她能侥幸逃脱呢?此时,孤独的玄宗无比思念梅妃,他下诏命人四处寻找梅妃,找到者加官晋爵。他

昏聩而孤独的老年生活,急需这样一位娴静曼妙的妃子相陪。有个宦官为了讨玄宗欢喜,画了一幅梅妃的画像,老皇帝见了画中人,心情更加郁闷。昔年旧景,她翩翩少女,他英姿勃发,他们梅林吹玉笛,深宫舞惊鸿,相伴相携十余载,一转眼,却只剩下了自己空对画中人。玄宗泫然落泪,迟到的内疚终于泛起。传说,在疯狂的找寻中,某一天,玄宗做了一个梦,梦见梅妃凄楚楚来见他,说:"当年陛下逃难时,将我丢在深宫,后来我死于乱军中。有好心人念我可怜,把我埋在了温泉池边的梅花树下。"玄宗醒后,马上叫人去池边的梅树下挖,果真挖出了梅妃的尸体。尸体用白色的锦缎裹着,肋下有刀痕,可见死时极惨。见爱妃如此凄惨,玄宗放声大哭,以妃之礼重新安葬梅妃,在她的墓周种满梅树,并亲手为她写下祭文。结语

每每念及梅妃,玄宗会移步上阳宫。宫内惊鸿过影,花骨瘦尽,满园的梅,凋零如雨,其中再也没有那个身影,再也没有那舒袖如惊鸿的曼妙舞姿。

《惊鸿舞》的丢失对我们来说是悲痛的,而梅妃的结局不禁让人扼腕叹息。梅妃的悲剧是她无法摆脱的宿命,而唐玄宗最终思念的不止梅妃,还有杨贵妃,不知道梅妃看到是喜还是悲。我们都在惋惜杨贵妃的命运,可都忘了和唐玄宗相爱十年的梅妃,唐玄宗爱杨贵妃到去世,而对梅妃最终只有深深的内疚。梅妃这样的女人,滋润的是男人的心灵,而杨妃这样的女人,挑起的是男人的欲望,她们恰似白玫瑰与红玫瑰。而作为皇帝的女人,她们却又殊途同归,都做了皇权之下的苦命人,凄然逝去。

惊鸿一舞惊天下,上阳冷月却残生,梅妃的悲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