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近期,第九屆Arts千代田3331藝術博覽會(3331 ART FAIR 2020)剛剛結束。隨之,今年3331 ART FAIR深受關注的收藏家獎也塵埃落定。千葉市美術館策展人畑井惠推薦的1994 生人的日本藝術家江上越的作品《擦肩而過的誘惑》獲得藏家獎(ART COLLECTOR’S PRIZE)。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疫情之下開幕的第九屆Arts千代田3331藝術博覽會展出期間,以預約進場方式限制觀眾流量。千代田3331藝術博覽會作為日本唯一一個僅展當代藝術為主題的博覽會,依然受到日本業界的高度關注。那麼,Arts千代田3331藝術博覽會的主辦方是3331 Arts Chiyoda,受到千代田區政府支持的民間企業如何打造了多元文化並存的“Arts千代田 3331”藝術區?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Arts千代田 3331”藝術區所在位置圖


  “Arts千代田 3331”的前世今生

  3331 ART FAIR所在的“Arts千代田 3331”藝術區的原址是一所舊的小學校,後經過政府同意改造為藝術區。位於東京千代田,距離著名的秋葉塬電器街僅一站之遙,步行不到十分鐘。東京地鐵銀座線"末廣町“站4號出口步行1分鐘。如今,“Arts千代田 3331”藝術區依然是東京當代藝術區的中心位置,也是舊房改造的轉型的成功案例。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藝術中心望出去與公園相融合(圖片提供:孫倩)

  從末廣町車站出來,穿過雜居樓的斜道,映入眼簾的是一片空曠的綠草地。這裡曾經是練成中學和小型區立公園的所在地。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Arts千代田3331”的統籌策劃人、藝術家、東京藝術大學中村政人教授

  “Arts千代田3331”的統籌策劃人、藝術家、東京藝術大學中村政人教授,初次看見舊練成中學的時候說到:“旁邊的公園有點昏暗,整體氛圍使人感覺不太想進入”。

  現在,藝術中心與公園使用木甲板連接,從南邊的落地窗可以灑進溫暖的陽光,整體都變得很明亮。在保留學校外觀的同時以藝術中心的形式融入整個區域。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人生果實》截屏 圖片來源:手機截圖

  讓人文、藝術融入生活,這讓我想起,2018年一部還原日本小鎮夫妻柴米油鹽的記錄片《人生果實》,之所以能高達9.6的高評分,霸佔豆瓣榜單,不僅因為修一和英子這對結婚65年從不吵架的老夫妻,以他們二老的愛情故事打動了看客。更是因為他們在高藏寺新城創造的“綠洲”。用40年的時間,種下了70種蔬菜,50種水果,從建築佈局到把他們心中園子裡的每一株樹木。以最美的模樣留在了高藏寺新村。

核心在於自然、人文環境與建築環境的協調融合,最終目的是為了人。

  藝術千代田3331與人們日常的生活環境無縫對接。改建後的千代田區立中學的校舍、教室空間轉型為展廳、畫廊、辦公室等。居民、遊客可以在社區空間(免費使用)和咖啡廳(收費)的多功能環境裡,滿足休閒、讀書、會議的不同需求。藝術中心與練成公園之間由木質甲板連接,自然生態和建築物相互關聯,無論的間隙休息,是一個舒適的空間。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提供公眾閱讀的區域

  自2010年3月,舊練成中學翻新建成3331 Arts Chiyoda啟用以來,藝術區以藝術家為主導,民間進行建設、運營規劃,跨界多元的方向。成為日本活躍的當代藝術家們經常舉辦的展覽及論壇、會議的所在。一層是一片面積很大的展示區,差不多有200-300平米,在日本這麼大面積的展示空間很少,並且設有商店,售賣設計師的原創T恤和藝術衍生產品。從二層往上都是一個個的小畫廊,10平米到30平米不等。地下室專為藝術家提供租用的工作室。

  “3331”來源於傳統的日本文化,人們在慶賀的時候表達感謝時拍手的動作,被稱為“江戶一本締 "的動態節奏。3331 Arts Chiyoda毗鄰動漫、J-POP文化心秋葉原,一邊感受著東京的潮文化,一邊又可以安靜的體驗當地藝術的前沿變化,恰好也形成城市中的某種節奏。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藝術千代田3331精品店(圖片提供:孫倩)

  改造易 運營難

  話說,80年代至今,各個國家從高度工業化勞動力密集時期轉向文化創意產業升級,如何在科技及新工業下重新獲得新生?美國的“智能製造”,中國的“中國製造2025”,德國的“工業4.0”及法國的“未來工業”,將對全球工業及產業升級重新定義。這樣的大環境下展開過去、現在到未來的轉變。

最直接的就是改造舊建築、舊廠房的概念,吸引了大量的文化機構的入駐,如何激活一座、一片舊建築,乃至演變為利用好一座城市的歷史資源,激活一座城市。

  大地藝術節中國項目發起人孫倩這些年一直在身體力行的推動藝術在地項目,在她看來建築本身的短期改造與項目內容的運營比較而言“改造易 運營難”。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拆除公園和學校的隔牆,做了木質甲板2010年藝術家日比野克彥先生髮起的,居民與周邊小學共同組織的「後天喇叭花項目」通過培育喇叭花和交換種子的方式,增加了相互交流的機會

  “我不喜歡將這裡稱之為‘廢校’,因為舊練成中學並沒有廢除,所以我稱之為‘閉校’。”Arts千代田3331項目負責人中村政人教授曾這樣講。2005年舊練成中學閉校,千代田區為了豐富區民的文化藝術活動,開始策劃“Chiyoda Art Square”(千代田藝術園區)。在此之前千代田區於2004年頒佈了“文化藝術基本條例”。為了使區民在日常生活中創造並享受文化藝術的同時提高地域文化力,開始推進藝術園區的整合項目。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運營形態圖及CommandA的代表者清水義次先生設計總監佐藤直樹先生

  千代田區公開徵集可以負責設施的改修和運營的民間事業者(私企)。可租用舊練成中學用地5年。“合同會社CommandA”(公司名稱)當選。中村政人教授1997年主導的不斷追求新藝術表現形式的藝術組織“CommandN”是“CommandA”的前身。“Arts千代田3331”的企劃運營組織。CommandN創始於末廣町的共享辦公室,當時發起了“自己親手打造自己的園區,在自己的園區舉辦自己的藝術活動”的主題,開始創建藝術家交流的場所。目前已與2000名藝術家合作了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參與創立CommandA的第二個關鍵人物是,建築、都市整改專家清水義次先生。

  CommandA的負責人清水義次先生策劃過許多改造閒置房屋,提升地域價值的成功案例。清水先生的加入,重新整合了“Arts千代田3331”的自主運營模式。CommandN負責推進3331整體的藝術項目,CommandA負責設施的企劃運營,因此藝術風格呈現和設施運營都可以掌控和實現。

  讓藝術融入生活

  為了維持自主運營,清水義次先生自己作為代表的同時,組織了以統籌策劃人中村政人教授為首的,涵蓋營業、廣告、企劃、製作4個部門的運營團隊。各部門都僱傭了藝術從業人才參與運營工作,從而

樹立了“藝術家•主導”的行業新模式。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供創作者聚集的工作室或畫廊(攝影:山口靖雄)

  第三個關鍵人物,是設計總監佐藤直樹先生,負責設施名稱的構想、LOGO、字體、圖案的設計。經過各部門專業人員的共同努力,將這所中學校舍打造成為了藝術中心。

  “Arts千代田3331”於2010年建成,畫廊、工坊、從事藝術行業的團體、公司、事務所等分佈於地下一層至三層。這裡稱之為“與多彩多樣藝術形式相遇的場所”,開展了諸多形式的文化藝術活動。舉辦的藝術節有“千代田藝術節”、“藝術博覽會”以及世界各國的藝術家和設計師駐地創作並發表的作品的“Artist in Residence”藝術節。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佐藤直樹先生說過:“建築改造不需要花許多錢”,樓道側邊的牆上粉刷成白色,可以作為“信息角”。樓內使用視覺化效果很強的數字和圖形。 這也是節省成本的好方法。做設計時聯想到許多人聚集到藝術中心,所以文字數字的邊角都使用圓潤的設計。

  所有的入駐商戶和藝術項目均由中村先生嚴格審查,無疑都是高品質的呈現。想成為整個地域的藝術中心就要融入地域文化。這個地域最重要的祭祀活動是神田祭。為了傳達神田祭的魅力,職員全員參與並開展了“祭祀活動展覽會”,“紀錄片上映會”等系列宣傳活動。戶外裝置藝術家日比野克彥先生髮起的“後天喇叭花項目”,通過區內的小學生種植喇叭花將種子運送至全國25個地區等活動,推動了地區間的交流。

  作為流量大IP的五個要素

  2010年的來場人數約31萬人,現在增加到每年約90萬人來場。自主運營在僱傭了31名員工的情況下是盈利的。

  如果選擇了支付給自治體定額費用的指定管理者制度,做事業的自由度會降低。但是藝術為主基調的企業想提升收益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價值”是事業的前提,中村政人教授認為:“

價值是人的能力+組織力+自律力(金錢)+審美力+環境力。平衡好這5個要素就可以提升價值。綜合這5個要素來思考應該賦予‘Arts千代田3331’怎樣的價值?不止是建築的外觀,建築物內所有能看到的地方,看到的物品,都由我自己來把控、然後再明確藝術方向。藝術中心與美術館的區別在於,是否有‘絕世寶藏’(收藏品)。沒有這些收藏品的支撐,也很難運轉。所以藝術中心就要不斷的創造‘事件’,這一點很重要。”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樓頂的出租有機菜園每月一次由專業的工作人員進行蔬菜栽培指導(攝影:山口靖雄)

  施工團隊也是由公司內部承包。屋頂的“3331屋頂有機菜園”可付費租用。周圍的居民和體現了“藝術家•主導”理念工作的人會在這裡種菜,下班的時候可以摘菜作為晚飯的食材。

  作為設施的核心,雖然想要維持“藝術性”,但也不能單純依託於前衛藝術,讓更多的喜歡這個藝術區。對於這個地域的人和畢業生來說學校是一個特別的存在。“曾有個女部長講‘看起來很有趣,但是不太敢進去’。過段時間又表示‘來到3331都會很開心又興奮,這可能就是藝術的感染力吧。’像這位女性部長一樣,市民們開始對藝術有了感性的認識,不斷蓄積,我覺得藝術可以豐富他們的生活。”中村政人教授說道。

  清水先生關於末廣町地區的開發曾這樣講:“這裡被稱為‘淪陷地帶’儘管位處市中心,卻衰退的很厲害。但是這片區域又有歷史,地價也很低,對於藝術家來說是個絕好的機會。閉校後的校區該如何利用,將地域的特徵研究透徹很重要。土地本身沒有價值,打造成園區才有價值,這是鐵則。”

  也有人提出異議,認為這個案例的成功是因為位處都市中心地段。“當然地段好多少會有一些優越性,但更重要的是創意。就像CommandN有中村政人在一直髮揮自己的構想力,地域也應該有這樣的人存在。不能只考慮校區怎樣利用,而是

要考慮跟整個地域的聯動性,應該要挖掘有這樣思考力的人才。

  關於城市中缺乏活力的“沉睡地域”,佐藤先生從設計的角度分析:“信息收集不是以量取勝,而是應該考慮怎樣將這個地區原有的設計和形象,順應時代的腳步,不應去一味追求前衛的設計。關於3331項目來說,不管別人能不能看的懂這種排他的想法是不成立的,如何在融合藝術和公共場所的同時,獲得居民的理解參與,應該是思考有持續性設計的關鍵。”

  (感謝孫倩女士為文章提供的支持。)


舊房改造如何成就了一個日本藝博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