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孩子的成長高度,取決於父母的修行深度!

收藏!孩子的成長高度,取決於父母的修行深度!

“作為父母在做本該做的事情時,還應該瞭解孩子的想法,瞭解他們的心理變化,而且,您要從他們的言行背後的點滴讀懂他,否則,您無法與孩子一起做事,更無法取得孩子對您的信賴。”

我記得這是我幾年前曾讀過一個在美國FBI工作20多年的特工在總結如何自己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時說過的話,時間有點遠,我只能記得大意。

每個人日常生活中言語點滴行為的表象背後,不僅透露著其內在的心理,更深刻蘊含著思維底層的代碼。老子《道德經》中說“上士聞道勤而行之,中士聞道若存若亡,下士聞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為道”,這其實描述的就是不同層次人獨特的思維和行為表現。


01

包括父母在內的所有能成為卓越的人,與普通人最大的不同不是物質水平和社會地位,而是在於底層的思維能力。

在人類的發展進化的歷史中,決定個體強大的關鍵因素不斷變化,從原始社會的體能,到工業時代的知識和技能,現在則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後天學習訓練才能得以提升的。

如果人與人之間真的有不可跨越的鴻溝或差距,我堅信一定是認知思維和由思維底層決定的邏輯能力上差距。我們不能光看到別人家孩子懂事、自律、愛學習,不用父母費心,也沒有輔導班就能輕鬆考上北大、清華等頂尖名校。

我們更應該透過喧囂和複雜的表象深究本質,並在表象和本質、個案和規律之間構建其關聯,我們才有可能從根本上解決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問題。

我們絕大多數的父母總把那些別人家的孩子奉為神一般的存在,一邊對自己的孩子期望不僅像別人家的孩子,一定要超過別人家的孩子,但內心怎麼看怎麼覺得自己家的孩子這也不行,那也不行。

行動上,更是過分,焦慮嘮叨是家常便飯,更可怕的是給自己的孩子在內心深度種下了“死能量”——錨定效應。

收藏!孩子的成長高度,取決於父母的修行深度!

課前我讓大家看蕭伯納名著改編的電影《窈窕淑女》,不知其中的細節大家看到了沒有。有沒有去思考賣花女是如何從最底層躍升為最高層的貴族的?語言學家對她的變化起到了怎樣的作用?

電影中的語言學家之於賣花女,就如同父母對於自己的孩子,您的思維底層把孩子當成什麼人,他就會成為什麼樣的人。

現實中,真的不是孩子不行,是父母從心底就認為自己的孩子不行,這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錨定。(還真別不承認,您對孩子出行、學習等諸多的不放心就是因為您從心底上認為孩子不行)所以,孩子不行,說到底父母不行。

而父母不行,最根本的是底層思維能力不行。這個能力如同電腦、手機底層操作系統,光有再好的硬件(物質條件)不能決定一切。

曾經有次和一些父母當面交流,當我說到這裡,有些父母就急了:“老師,這些道理我們都懂,您就告訴我們卓越父母的底層思維能力怎能得到吧。”

真的不知如何與這樣的父母溝通,其實這樣的言語已經暴露了她內在的思維底層能力。

其實,她根本沒有聽懂我在說什麼。


02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高度取決於父母的修行深度,父母對孩子的教育地位無人能夠替代。

我今天先不著急告訴大家父母的底層思維如何修煉,讓我們先看看卓越父母與平庸父母的思維有何不同(抱歉,在此用卓越和平庸這個詞並無任何褒貶之意,只是為了方便區分)。這個對比是根據我這3個月與近20個家庭的深度對話,結合10年來我的相關實踐和研究總結出的,僅供參考:

  • 平庸的父母樂於抓表象,且很容易被表象迷惑和情緒影響;卓越的父母習慣從表象尋找深層的原因,並善於把表象和深層的原因建立有效關聯。
  • 平庸的父母對確定性有強烈訴求,對未知充滿恐懼和排斥;卓越的父母正視恐懼,主動擁抱和探索未知。
  • 平庸的父母自以為是,害怕問題,更懼怕失敗,一直向外求。認為問題的發生都是別人、環境和體制的原因,自己也是受害者。即使偶爾表達是自己能力不夠,一般都不是內心真實的想法;卓越的父母一直堅持向內求,視問題是自己改進的良機,把失敗當成最難得的成長財富。
  • 平庸的父母做錯了事不會輕易向孩子向別人道歉,即使不得已道歉,也是在為自己的錯誤行為找理由。這是一種“自以為是“的權威心理。而卓越的父母不僅會主動道歉,而且知道如何就自己的錯誤向孩子道歉。道歉雖然是為了重新獲得信任,但必須是您個人從這件事上真正吸取了教訓。只有當您分析和解決了自己的問題,您的道歉才配得上被孩子原諒。也就是說,哪怕是給孩子道歉,您也需要明確告訴孩子您對這件事的評價和反思,而不是解釋更不是重新包裝理由。這是您對對方傷害作出的真實的情感回應——因為您的錯誤、您的能力造成的不好結果。否則,您的道歉沒有任何結果,甚至是負面的結果。
  • 平庸的父母整天思考的怎麼改變孩子,因此更多的時間去研究追隨和取悅別人;而卓越的父母一直思考的是如何提升自己,關注自己的內心。
  • 平庸的父母即使學習,也大都是被動的,且僅限於學習如何改變孩子,快速提升成績等具體的可能有效的知識和方法;卓越的父母更關注自己的內心修煉,更關注認知思維和邏輯能力的提升。
  • 平庸父母心比天高,但拒絕用行動改變,因而他們把時間花在娛樂和抱怨上。卓越的父母積極上進,且更向往靈魂的自由。因此,卓越的父母把自由的時間都用在了學習上,且用超級自律的行動去爭取理想目標的實現。
  • 平庸的父母思維要麼混亂,要麼單一。在孩子的成長和學習方面只會死死盯著孩子的問題,在大的教育問題上總習慣於從大環境和體制上找問題,總想追求公平;卓越父母更注重本質和效率,思維多元,能包容不同的意見並能與之和平共處。
  • 平庸的父母希望孩子活成自己期望的樣子,因此容易被孩子綁架,甚至是奴役。因此,這樣的父母一旦孩子考了高分,上了名校,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會為此炫耀,以此對自己的做法和付出給與內心以告慰。一旦問題出現,輕則焦慮抓狂,重則歇斯底里,進而把教育孩子當成自己的生命負擔。卓越的父母教育孩子的最終目的是讓孩子成為他/她自己,父母與子女誰也不屬於誰,自己不會綁架孩子,更不會被孩子綁架。孩子有了成就,自己雖然有功勞,但心底更願意認定為是子女自己的成就;一旦有了問題,也會和子女共同面對,從根本上解決。
  • 平庸的父母只看重結果,所以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投入上更多的會呈現賭徒心態,越是問題呈現,越是加大賭注,直至破產;卓越的父母想清楚了目標後,緊扣本質和規律,執著地耕耘過程,在通往目標的路上儘可能豐盈生命。
  • 平庸的父母對自由的理解就是隨心所欲,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尤其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他們讓孩子學習,讓孩子不玩手機,讓孩子運動,自己卻幹著全然相反的事情。卓越的父母認為自由=自律。為了自己有真正的自由,卓越的父母非得給自己設置一些規則和限制,而且他們自己用魔鬼般的自律去捍衛這些規則和限制。比如孩子小的時候摔跤,雖然父母心疼,但還要堅持讓孩子自己爬起來,雖然孩子的自主決策可能會錯,甚至已經是錯了,還硬是讓孩子去經歷錯誤……在卓越的父母看來,真正的自由是不想幹什麼就不幹什麼。
  • 平庸的父母在意別人的外在的評價,所以容易盲從,就是成為烏合之眾中的一員。每逢孩子學習和成長的重大決策,平庸的父母總會先入為主,或武斷、或糾結。卓越的父母更在意孩子和自己的內心真實感受,在孩子的學習和成長的重大決策中,會給孩子參考意見,會和孩子一同商量,但最終的決策一定是以孩子為主。每逢大事不糾結,這是卓越父母典型的決策特點。

也有父母給我說,我的這些觀點聽起來很好,但對於父母來說太難了,也太理想化了。

當然,這是您的以為,以上只是我的以為。我知道,我的以為很不全面,更不保證一定正確。他的以為,您的以為,我的以為其實底層都透露著我們不同的思維能力和特點。


03

那卓越父母的思維到底是怎樣的?又是如何修煉的呢?

首先,卓越父母的思維是本質思維,非常清楚教育孩子的本質是什麼,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什麼,更清楚什麼對孩子更重要。

“花半秒鐘看透本質的人,和用一輩子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註定命運不會相同。”《教父》的這句臺詞我喜歡的無以復加,簡直不能再喜歡了。

不少父母,其中不乏一些大學教授等高知的父母也都給我說過,身處現實,除了隨波逐流我們有什麼辦法?我們不想死死的看著孩子,誰給看呢?誰能保證孩子將來能不能考上大學?不管孩子,孩子自己能變好嗎?

其實,這些基本都是停留在表象未及本質的認知表達。最好的學習是自我學習,最好的成長是自我成長,因此,教育的本質以及根本目的是為孩子的自我學習和自我成長賦能。

不難理解,天天飄在浮雲和表象中的人,與能夠直擊本質,明晰目標的人其實不在一個層面的。不同的層面的人不僅對話困難,競爭更是非對稱的,不誇張地講,如同用現代武器與原始的長矛弓箭對打一樣。

收藏!孩子的成長高度,取決於父母的修行深度!

其實,卓越父母的本質思維學習訓練一點都不難,只要放下習以為常,自以為是,多從問題的表象向深層多挖掘幾層為什麼就能發現本質。

比如,孩子游戲上癮,我們大多數人會怎麼想?是不是有種與遊戲不共戴天的仇恨感覺?還有人說,遊戲開發商太壞了,簡直沒有底線。

我是這麼思考的:發現“孩子游戲上癮了”,首先我會想——

  • 他為什麼會上癮呢(任何上癮都是不好的)?
  • 什麼時候?什麼情形下他開始上癮的?
  • 是不是我們沒有別的更吸引他的事情做呢?
  • 我們平常與孩子相處是不是規則意識和能力本身就沒有做好?“”孩子沉迷遊戲有沒有是在逃避什麼?
  • 孩子游戲上癮,那我們有沒有別的東西更吸引孩子,讓他積極上癮呢?
  • 不傷害孩子的前提下,我應該把遊戲怎麼巧妙地融入到孩子的學習和生活中呢?

是的,我一定會首先從問題表象找到深層原因然後才是探討如何解決問題。

這個過程,其實就是本質思維的思考過程。


其次,卓越父母都是著眼長遠的系統思維。

相對於孩子的學習,卓越父母更注重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完整成長。說到這,很多的家長可能就有想法了,我們也是這麼想的啊。想歸想,更要行動上去做。

這個世界最遠的距離,就是想和做的距離,也就是知和行的距離。

說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學習重要,每天還逼著孩子上輔導班、刷題;說孩子的身心健康重要,還非要逼著孩子要聽父母的話,否則就有大逆不道之感覺;說孩子的身心健康比學習重要,但一定考試不好,被叫家長,輕則呵斥,重則暴力。

在此,我認為考不好叫家長是老師和父母對孩子最為嚴重的摧殘之一。

現實生活中,您為孩子的遊戲揪心,孩子的不愛學習焦慮,為青春期問題抓狂,更多的就是作為父母的我們沒有遠見和系統思維的思考和應對能力。不愛學習,深層的原因是學習的內容或方法孩子不喜歡(當然都可以深究到教孩子的人)。

如果學習像遊戲一樣,孩子能不喜歡學習嗎?如果我們對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的呵護,以及對青春期孩子的包容如同孩子嬰幼時期一樣,孩子能不愛學習,能有這麼強烈的青春期對抗嗎?

卓越父母的系統思維修煉,簡而言之就是把學習放在整個的生命系統中去考量,以終為始去思考。應試和升學是學習的一部分,學習是成長的一部分,相對於整個有限的生命,最重要的不是對最終結果(都會死亡)的焦慮和恐懼,而是對生命過程的優化和豐盈。

因此,有人說,系統思維其實就是做事的優化思維,我贊同這個觀點。


第三,卓越父母的思維是二元甚至是多元的。

關於思維的一元、二元和多元,不同的專家在不同的維度有不同的解讀,也有人認為中國人中極為少有真正二元思維的,更沒有三元思維的人。

因為無知和侷限,我不敢評述專家們的觀點,我只站在我的維度解讀下我對思維的“元“的認知。

  • 一元思維,在我看來是典型的”因果思維,以我為中心展開的各種關係定位和思考“。
  • 二元思維,是”頭腦中存在兩種截然相反的想法,但自己還能理智地行事“。所以,也有很多人認為二元思維其實就是陰陽思維。有了真正的二元思維,全然地理解了所謂對錯、好壞、美醜、高低、快慢等。
  • 至於三元思維,我認為就是有更多的維度站位與包容,這是全然的開悟之人,覺醒之人。

具備三元思維的人,已經把自己的生命全然融入了自然,融入了宇宙。

這種人,可能就是釋迦摩尼,可能就是克里希那穆提那樣的人。

思維沒有好壞,一元思維也非常難能可貴,比如德國、日本的國民就是典型的一元思維,他們把一元思維的應用做到了極致。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承認,我認為大部分中國人的思維是混亂的,甚至很多人還沒有真正的思維思考能力,更多的就是本能的反應。我們應該知道,思維能力,某種意義上說就是反本能的能力。

因此,卓越父母想把自己的思維由一元提升到二元,甚至更高元,最重要的就是破除自己的“習以為常”,就是破除自己的“本能”。

收藏!孩子的成長高度,取決於父母的修行深度!

04

有人從學習的角度對父母進行了分層,他們說不學習的父母是不入流的父母,也是不合格的父母,這樣的父母只管生,不管養的;三流的父母是隻學知識;二流的父母只盯著方法和技能;而一流的父母是學習認知思維以及教育邏輯的。

關於思維的認知與學習,不管是各位父母的真實訴求,還是從成長價值的本身來講,都非常值得深入學習探討。但請各位父母一定要明白,我所說的卓越,不是和別人比就比別人強。

卓越,在我看來,首先是敢於做自己,是卓爾不群;其次是不停死磕自己,不停精進和超越自己。

卓越父母,不是聲望和地位,而是更多的責任。

不僅引領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長,更是所在家庭的穩定器,是這個社會安定祥和的催化劑。

歡迎分享,與更多家長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