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中国,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

这是个大名鼎鼎的效应,它利用人类本性,且常常可以收获奇效。

拆屋效应最初是鲁迅先生在一次题为《无声的中国》的演讲中提出:“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美国对中国,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应

后来,人们把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让你无法接受;再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从而让你很容易接受的现象称为“ 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常常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谈判技巧:使用者常常在谈判前,就无端制造一个本来没有的矛盾,让对方情绪上很难受,以此为谈判条件之一;进入谈判后,使用者就可以用他创造的这个让对方难受的矛盾,和对方讨价还价。

使用者几乎等于无缘无故,创造了一个讨价还价的条件,这种谋略常常用在使用者谈判条件并不多,或者谈判条件处于劣势的时候,且有时可见奇效。

美国对中国,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应

美国可能正使用拆屋效应

众所周知,美国现在已经深陷新冠疫情的泥潭,新增病例每天如潮水般涌现。

虽然美国政府不承认,但美国多个地方停工停课、抢购物资,多个地方政府发布居家令,停止非必要商业活动,美国人事实上已经处在恐慌之中。

即使美国的医疗设施,目前来看还可以硬撑一段时间,也必须考虑疫情进一步恶化要怎么办。毕竟美国在疫情的同时,已经陷入经济泥潭。

然后,特朗普突然创造了一个明知会激怒中国人的名词,惹得中国人包括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都咬牙切齿;再然后,特朗普的国务卿蓬佩奥又创造了另外一个,甚至在G7峰会上无理坚持自己发明的名词。

美国对中国,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应

很明显,特朗普和蓬佩奥是要把谈判目标对准中国,创造一个谈判条件或谈判筹码。

如果将来会跟中国谈判,谋求中国帮助,这个条件或筹码,无论如何对美国都没有坏处。

特朗普和蓬佩奥用的这一招,很可能就是拆屋效应。

如何应对拆屋效应谈判条件?

指尖君认为,首先要从本质上,看清楚这个可能的谈判条件有没有意义。

无论是特朗普或蓬佩奥发明的名词,事实上,在国际上都是被唾弃的。仅在G7峰会上,就有国家强烈反对美国这样做。

美国对中国,可能正在使用拆屋效应

也就是说,本质上美国发明的“谈判条件”是违反道德、没有科学根据的,且最终不会被任何国家接受。如果美国真的以此来和中国谈判,中国应该近乎无视这种谈判条件。

另外,中国也应该更加自信,在美国无理取闹的时候,情绪不要轻易被激化。

最后,指尖君特别想提醒读者:拆屋效应的谈判技巧在现实中,是真的有不少人在使用,否则鲁迅的提醒也不会让人如此深刻。指尖君希望所有读者如果遇到,至少都能看得出;同时情绪也不要轻易被别人利用。

参考文献:

01.《美媒:蓬佩奥G7外长会提“武汉病毒”被多国反对,联合声明“泡汤”》新华网

02.《特朗普不再喊"中国病毒" 外交部: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凤凰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