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導青春期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

在談方法之前,我想先來說說更重要的事情——方向。

很多父母都希望為孩子的教育多做一點、做快一點,生怕做少了,做慢了。但其實這需要一個前提,就是我們對孩子的教育方向是正確的。

只有保證了方向的正確性,對於孩子的教育才有正向的價值和幫助。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策略在方向上是錯誤的,那麼就會出現做得越多錯的越多,做的越快錯的越離譜的情況。

所以在對孩子實施教育策略之前,我們首先要思考的是方向是對的嗎?

這個方向,我稱之為青春期教育策略的指南針,這個指南針包含三個方向:

指南針的第一個方向是未來。

教育是面向未來的,一個孩子不斷學習各種能力,是為了更好的應對未來的社會。

作為父母,我們過往的經驗確實是一筆寶貴的財富,站在現在回看過去,我們可能會發現走了一些彎路,留下了一些遺憾,以及一些未達成的心願。

如果基於此就對孩子提出必須這樣做,不能那樣做的要求,那很可能就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阻礙,因為我們的要求和期待是基於當時我們所成長的環境和社會發展。

也有些父母因為走過彎路,所以允許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有更多自主的探索,尊重孩子的決定與選擇,這樣的經驗,就會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催化劑,加速他們的成長,因為這樣的教育策略是基於未來的。

引導青春期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

指南針的第二個方向是希望。

在教育過程中,父母們經常會抱有一種憂患意識,我們會傾向於向孩子渲染,如果你不這麼做,未來的你就會多麼的糟糕。

比如:你考不上一個好高中,就上不了好大學,未來也就無法找到一個好工作。

可是,孩子聽到這種言論之後的感受是什麼呢?是否會產生動力呢?

我們可以設想這樣一個場景,老闆為了激勵你和你進行談話:

一種說法是:你要好好工作,否則我就會開了你。

另一種說法是:好好工作,年底給你升職加薪。

兩種說法,目的都是為了激勵員工,但面對老闆的第一種說法,我們內心可能會恐懼、擔憂,同時也可能會三心二意,一邊工作一邊尋找別的機會,因為要為自己找退路。老闆的第二種說法,則會讓員工產生希望和動力。

所以,當孩子對未來還不是很清晰、對自己能否適應未來還不是很確信的時候,過渡渲染危機意識,不僅不會激發孩子的動力,反倒會成為孩子的阻礙。

因為當一個人看不到希望,但又感受到困難重重的時候,會很容易放棄,足夠堅定的希望才會激發孩子的動力。

引導青春期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

指南針的第三個方向是開放。

面對未知,有時候我們為了消除不確定感,會屏蔽掉一些成長和學習的機會,直接對孩子說“不”。

比如,現在有很多孩子喜歡遊戲,他們希望自己未來可以成為一個職業玩家。面對孩子的這種想法,不同的父母會採取不同的方法。

有些父母會覺得把遊戲當職業不靠譜,所以直接對孩子說不。

有些父母會抱著好奇與孩子交流:你為什麼希望做一名遊戲玩家?你知道的做的很優秀的職業玩家,你覺得他們身上有什麼樣的特質?他們是怎麼走上游戲玩家這條道路的呢?你知道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才能成為一名遊戲玩家嗎?

在交流探索的過程中,孩子會發現原來一名優秀的職業遊戲玩家,需要具備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及靈敏的反應速度,還需要具備優秀的團隊協作能力等等。這些,不正是我們希望孩子具備的能力嗎?

所以當孩子的想法或行為不被我們理解和接受的時候,不要馬上說不,抱著好奇與欣賞與孩子交流一下,這件事情中,到底有哪些可能性呢?

引導青春期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

知道了這三個方向,怎麼辨別對孩子所實施的教育策略是符合這個方向的呢?

對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實施,更多是通過溝通互動完成的,所以要覺察在我們與孩子的對話中,是否抱有未來、希望和開放的信念。

如果我們不確定自己是否做到,那麼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與孩子確認:我和你的對話,帶給你的感受是什麼?

在溝通互動中,有時候感受比事實更重要。也許我們認為自己已經做到了未來、希望和開放,但是孩子沒有感受到,那麼這樣的對話就很產生真正的價值。所以最好的辨識方式就是與孩子確認。

引導青春期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

確定了方向,哪些具體的方法可以促進青春期的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呢?

這裡我想給父母們一些思路,需要說明的是,我給的方法只是舉例示範,並不是唯一的方法,各位爸爸媽媽可以在符合教育指南針的前提下,創新嘗試其他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成就事件訪談。

在家庭中形成一種儀式感,定期召開家庭會議。家庭會議的內容之一,就是父母和孩子每人講述一件近期讓自己感覺到特別有成就的事情。當孩子講述完自己的成就事件之後,父母可以進行提問。提問的內容如下:

1、你是如何做到這件事的?有沒有哪個細節讓你印象深刻?

同一件事情,在不同孩子心中留下的深刻印象畫面可能是不同的,這會讓孩子發現在這件事情中,真正讓她有成就感體驗的是什麼,她在意的是什麼。

2、在這個過程中,你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你是如何解決的呢?

通過溝通這個問題,會增加孩子的信心和希望,這麼大的困難,我都有辦法克服。那麼下一次,也許困難不一樣,但是在每次困難中積累的信心是可以遷移的。

3、當你遇到困難的時候,是什麼原因激勵你堅持下去的?

激勵孩子堅持下去的原因,其實就是在孩子心中最為重要的事情,這是讓孩子在逐漸發現並建立他的價值觀。

4、當你做到這件事的時候,你身邊的人如何評價你?

其實青春期的孩子很敏感,很在意別人對自己的看法,所以別人的認可也是提升孩子信心的方法之一。

5、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哪些能力或者方法,是以後可以繼續使用的?

這是在啟發孩子,有哪些能力是可以遷移,當孩子做的越好,就越願意做,所以反覆的練習,會讓孩子的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在實施這個方法的過程中,有一些我們需要關注的點:

第一,這是家庭之間的相互訪談,也就是當我們訪談完孩子的成就事件之後,也請父母講述一件生活或工作中讓自己感受到成就感的事情,並接受孩子的訪談。因為父母的生活和工作中發生的事情,也是孩子認識社會,瞭解未來的方式之一,同時這也會讓他們對父母有更多的認識。

第二,以上的這些問題,是剛開始還不熟練的時候可以套用的一種模板,如果父母和孩子練習熟練以後,可以不侷限於上面的對話方式,對話的內容可以修改,請謹記我們的教育策略指南針,未來、希望和開放。

引導青春期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

第二種方法,為自己頒發榮譽證書。

這個方法同樣可以作為家庭的一種儀式感。

每隔一段時間,比如每個學期、或每個月,家庭中的每個家庭成員為自己頒發一個榮譽證書。

我們也可以把這件事和成就事件訪談一起,在訪談結束以後,每個家庭成員為自己頒發一張榮譽證書。

需要明確的是,這是自己為自己頒發,不是家庭成員之間相互頒發。

為什麼這樣做呢?作為孩子,他們已經習慣了接受來自父母和老師的期待和評價,但這只是幫助孩子認識自己的方式之一。比這更重要的是:孩子自己如何看待自己,他們對自己的期待是什麼,這也是青春期的孩子不斷思考的問題。

在為自己頒發榮譽證書的時候,沒有標準、沒有限制,只要孩子認為自己做到了、進步了就可以,無須與任何人做對比。

我們需要為孩子創造這樣的一種儀式感,讓孩子向我們展示,他眼中的自己是什麼樣子,讓他們知道,自己對自己的認識更重要。

當這件事成為家庭中定期舉行的一個活動,那麼在下次頒獎之前,孩子就會提前思考,我下次要為自己頒發一個什麼樣的榮譽呢,這其實是在激發孩子對下一階段的期待和目標感。

上瀕的營地活動中,有一項常規項目是營地會議。我每次帶隊的時候,會在最後一次營地會議中,為孩子們設置這個活動。每次孩子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總能給我留下很多印象深刻的畫面。

比如有些孩子,我觀察到他在每天的營地任務中表現是很出色的,但是他卻不知道可以為自己頒發什麼樣的榮譽;

也有一些孩子,會主動跟我確認:利利,你覺得我這件事有突破嗎?

還有的孩子一邊嚷嚷著我才沒那麼自戀呢,一邊躲在角落裡認真地書寫;

還有一些孩子,很快就能完成,然後主動去幫助那些不知道該為自己頒發什麼榮譽的孩子,告訴他在哪件事上做得特別棒。

當我最後把他們完成的榮譽證書在整個團隊面前一一地頒發給他們,你能看到他們眼睛中閃亮的光。

引導青春期孩子認識自己和未來,比方法更重要的是

第三種方法,製作家庭夢想版圖。

這也是一個家庭成員集體參與的活動,它的製作方法很簡單:

1,用導圖、列表,文字等方式記錄下未來,你的人生中那些令你怦然心動的夢想。

如果有些夢想你有比較明確的希望實現的日期,那麼就請標註上,如果你希望實現,但是不確定什麼時候能夠實現,那也沒有關係,記錄下來就好。

夢想沒有具體的限制,只要你想去嘗試某件事,只要你想實現某個願望,都可以。人際關係、旅行、工作、家庭、學習、娛樂、物質、榮譽成就等等,夢想無大小,只要你想就可以,不用考慮如果實現不了怎麼辦。

2、通過網絡搜索、自己繪製、或利用過期雜誌等,選擇一張最能代表你夢想的圖片,或與夢想實現後的情景最相符的一張圖片,打印出來或剪下來。

3、每一個夢想都找到與之匹配的圖片後,把他們組合在一起,粘貼在一張大的白紙上,掛在家庭中最方便看到的位置。

4、全家召開一個夢想發佈會,每人講述自己的夢想版圖。

其他家庭成員帶著好奇和讚賞去欣賞發佈者的夢想版圖,並採訪他:你這個夢想好棒啊,是什麼樣的時機引發你有了這樣的夢想呢?你為什麼選擇這個圖片作為你夢想的代表呢?想象一下,當你這個夢想實現的那一刻,會是什麼樣的情景呢?我可以為你的夢想做點什麼嗎?

採訪的對話不侷限於這幾個,總之,還是要秉持著指南針的方向。

我也有自己的夢想版圖,一份電子版便於我及時更新,一份打印版的,我把它壓在我書桌的玻璃板下面,我能夠經常看到這些圖片,我也會隨時在每張夢想圖片的背面寫上一些信息,包括並不限於我期待它實現的日期,我需要為這個夢想做的準備等。

每次看到這些圖片,我心裡就特別滿足。一年過去,我發現一些夢想已經被我實現了,一些夢想可能我已經不想去做了,把它刪掉了,同時我又產生了一些新的夢想,那種感受就是覺得人間是值得的,未來是有希望的。

這樣的一種方式,讓孩子敢於想未來,同時圖片比文字更有視覺的感染力,文字寫完我們一般就收起來了,圖片我們可以隨時欣賞,並提醒自己。

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看到父母也是有自己夢想的,對於家庭成員之間的夢想,我們是彼此支持的關係,而並非父母對孩子一味的要求。當孩子去思考夢想的時候,就是在思考未來。

最後再強調一下夢想發佈會的原則:抱有開放、希望、未來的信念,不要去否定孩子的夢想,不去評論孩子的夢想,不去質疑孩子的夢想,不去打擊孩子的夢想。

夢想是會變化的,所以可以修改,可以刪掉部分不想實現的夢想,增加新的夢想。夢想是用來引領方向的,實現不了也沒關係。

最後,我想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是一位媽媽面對女兒夢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上瀕的成長顧問劉彧和她的女兒雨晴。

劉彧的女兒今年初三,前年的某天,女兒在和她聊天的時候,說她有一個夢想:她特別想獨自一個人,去一個沒有人認識她,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一段時間,來看看自己會變成什麼樣的人。

其實當她的女兒這麼說的時候並沒有想好要去哪裡,以及去做什麼,她只是萌發了這樣一個想法。

劉彧沒有否定孩子,而是帶著好奇和想象,問了很多問題:你覺得那是個什麼樣的地方?你想在那裡做什麼呢?會給你帶來什麼樣的變化呢?你想變成什麼樣的人呢?這是個什麼樣的冒險旅程呢?

在對話中,劉彧感受到這是女兒很真實的、很強烈的夢想,所以她說:好啊,我們來討論一下,怎麼實現這個夢想呢?最後他們一起協商決定:利用假期,來一個短暫的微留學,去一個完全陌生的國家,和陌生的人一起生活,可以找到女兒想要的生活體驗。

於是在寒假,她的女兒去新西蘭開啟了一段充滿冒險之旅的留學體驗,實現了自己的夢想。

祝願每一個孩子,在父母以及上瀕的支持和陪伴下,都能夠發現自己的夢想,大膽說出自己的夢想,並在夢想探索的過程中,對自己、對未來有更多更清晰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